2023-09-04 11:36:19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 作者:张子峰
翼城县位于山西省南部,耕地55.5万亩,农作物主要为小麦、玉米、谷子等,属传统农业大县。近年来,由于地块零散、交通不便、地力不足、农业生产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一些地块因投入大收益少逐渐被撂荒。为有效遏制耕地撂荒,翼城县将土地“集零为整、集体托管、规模经营”,逐步蹚出了一条集体增收路。
一是集体流转土地,独立经营增收。针对部分村民无力种或不想种的低等地,集体按照市场价格流转过来自主经营。全县60%的村实行此模式,流转土地3.4万亩。
二是村民土地入股,集体经营分红。部分村民以土地入股,集体统一经营,托管服务组织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粮食收获后统一核算,按照合同约定付给村民保底费用,再按一定比例给村民分红。全县约10%的村实行这种模式,托管土地2000亩。
三是大户流转土地,委托集体管理。村集体和村民与种粮大户或农业企业签订流转或入股合同,大户或企业出资购买村集体的服务。全县30%的村实行该模式,托管土地4.1万亩。
对农户因效益低下等各种因素撂荒的耕地,村集体与农户协商以流转或者“土地入股+保底+分红”模式经营,实现集体农户双赢。桥上镇大力推行农业生产托管,探索实行“土地入股+保底分红”全产业链托管模式。农户将土地入股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经营,单块面积2亩以上地块每亩保底收入250元,单块面积2亩以下地块每亩保底收入150元,收益农户和集体八二分成。
这种模式的推行从三个方面解决了土地撂荒。一是集体兜底,地块有人种。全镇集体托管土地4817.16亩,总计2744个地块,其中单块面积2亩以下的地块有1475个,单块面积1亩以下的地块有807个。二是集体整地,小田变大田。为了便于机械化作业,刘王沟村今年投入40万元,将150余亩小块地整理成单块面积2亩以上的地块。三是集体投资,荒地变好地。村集体从生产托管收入中拿出一部分来整修田间路,平整土地,让荒地得以复耕。
西阎镇清查出撂荒地986块446.5亩,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通过修路、地块修整等办法进行整治。西阎村集体流转农户耕地133.1亩,其中以每年250元/亩流转农户大块地84.5亩,整治农户撂荒地117块48.6亩,集体种植玉米,当年实现收入11.34万元,亩均851.9元。隆化镇下石门村沟东自然村无人耕种的撂荒地有67块46.8亩,集体投资7000余元简单整修道路后,经营种植玉米,每亩实现销售收入585元,纯获利100元左右。
依托农业生产托管,丘陵山区小块地集体种,将“撂荒地”变成百姓心中的“希望田”,最大限度提高了耕地利用率,既增加村民收入,又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