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4 09:38:42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 作者:陈帅
近年来,针对村级“三资”管理不规范、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增收后劲不足等问题,山东省滕州市开展了村集体经济“三资”清理专项行动。经过一年多的集中攻坚,取得了一定成效。
强化督导抓推动。将21个镇街分为三个片区,由市委副书记、分管副市长、组织部长分别帮包。先后召开7次专题会议,分析研判问题,督促工作开展。成立市清理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负责工作调度、业务指导。下设由政法、财政、审计和农业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5个指导组,下沉镇村一线,现场解决问题,对清理工作各个环节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导检查,确保按节点有序推进。同时,按照清理后核定的新增收入,对1039个村、108个村改社区定期排名通报,压紧压实镇村责任。
齐抓共管聚合力。市委组织部牵头组建专班,抓好统筹协调。市纪委监委开展专题督导,对涉及“三资”清理的违规违纪行为严肃处理。市农业农村局立足职能,做好业务指导、信访处置等工作。各镇街党(工)委书记带头帮包难度最大的村,现场办公抓清理。村干部和党员带头从自身清起,向群众亮明决心,形成市镇村三级联动、专业力量全力靠上、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
创新方法提质效。南沙河镇推行红黄绿“三色”管理,按清理难易程度,划分即时规范、近期推进、重点攻坚三类,分类推进实施。洪绪镇创新“以图管资”,引入地理信息系统和“天地图”,形成资产管理“一村一表”,消除了传统管理方式不精准的弊端。东郭镇连续组织11轮次现场观摩会,通过互帮互学,查缺补漏,精准清理施策。发挥“一村一法律顾问”作用,以镇街为单位邀请律师提供法律保障,参与法律分析解读、清收退赔等工作。由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充分发挥村“五老”经验、威望优势,把多年清不动的问题摆上台面。通过行动,共清理侵占固定资产271处、不规范发包机动地和“四荒地”44478.76亩、不合理合同2681份,解决了一批关注度高、化解难度大的历史遗留问题。
精心指导求实效。印发《农村集体资产清查核资办法》《关于做好清理和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指导意见的通知》,制定交易市场指导价格,规范发包程序。结合省市农业农村、民政、财政部门联合开展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专项整治,将清理排名靠后村和遗留问题较多村作为清理攻坚重点,由镇街组成专项攻坚小组,开展清理“回头看”,真正把“三资”理清,彻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通过清理,共发现3大类150余条问题,一批长期闲置、低效运行的资产资源通过合作经营、参股经营等方式重新焕发“活力”。专项整治行动中,共通过清理增加集体收入6749.85万元,村均增收5.93万元。
规范平台严监管。健全完善“三资”平台即时录入、资源利用和收益使用、农村产权交易三项制度。推进精细化管理,将“三资”情况动态录入农村“三资”管理平台,全面推广“以图管资”工作法,确保数据精准、账实相符。进一步规范资源资产发包、入账和使用流程,发包必须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收入必须进入村基本账户,收益必须取之、用之于村集体。构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镇街服务站+村服务点”的三级产权交易服务体系,“三资”交易纳入市级产权交易平台,使用统一规范合同文本。全市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事项1325宗,涉及金额1.52亿元。其中,土地流转867宗,涉及金额8011万元;房屋租赁流转138宗,涉及金额3069万元;办理鉴证书120笔,实现产权抵押贷款1150万元。加强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建立起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督机制,真正把“三资”牢牢攥在集体手中。
盘活资产促增收。树立系统思维,坚持“应用尽用”,将“三资”有效盘活利用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深度结合,以镇街为单位统筹谋划,引导村级将清理出的“三资”纳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运营。通过清理,全市新清理耕地260亩、荒山坑塘8700亩、闲置经营资产1420万元、院落场地2400平方米,纳入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运营。指导村级用好中央财政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帮扶基金、产业基金等,用好现代网络、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招引农产品深加工项目、规模设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优化上做文章,吸引外来企业落户,能人回乡创业、兴办实业,推进农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实现产业集聚、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目前,全市1039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收入过100万元的村达到77个。
健全机制保长效。明确市镇两级设立常态化的清理机构,配强市级农经人员队伍,按不少于10人的标准配备镇街专职农经工作人员,并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强化“三资”管理的刚性约束,发挥好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将“三资”监督纳入村规民约,发动群众共同监督,建立健全问题发现、检查通报、问题整改等常态化机制。对巡察反馈、检查发现、群众反映的涉及“三资”管理领域的问题深挖彻查,合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教育挽救一批,严肃处理一批。同时,运用身边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进一步强化纪法震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