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7 10:48:15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 作者:任瑞莲
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是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笔者通过剖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探究新时代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的路径,供同行们参考。
一、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完善程度有待提高
一是没有建立健全“村规民约”“三资”管理等规章制度。如,个别行政村工作中遇到经济事项仅凭惯例,村级发生的“慰问老党员和困难群众”等村民人情往来事项“无章可循”,支出带有随意性。二是现有制度的内容不符合本地实际,工作中出现了“有章无法遵循”的困境。如,城中村改造村与传统农业村在经济业务发生的范围和种类等方面都会有很大差别,资产管理等制度在内容上没有因村而宜。
(二)农村财务监督机制有待加强完善
财务监督机制的缺失表现在:一是村民监督财务的机制缺失,政府相关部门、村级组织等对有关财务的法律、制度宣传不到位,村民没有充分行使其监督权。二是内部监督机构存在缺位越位现象。如,村务监督委员会、民主理财小组等监督机构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正确行使其监督权,财会人员越位行事,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三是外部监督乏力,财政、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日常监管存在盲区,如,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征地、拆迁、土地承包、资产租赁等问题进行了检查、审计、追究,其他方面监管有待加强,资金被挪用、挤占等不合规现象依然存在。
(三)农村财会队伍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主要表现:一是有些村级财务人员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不强烈,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弱。二是村级财会人员接受培训的机会较少,对会计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熟练,理论指导实践能力不强,处理业务能力不强。如,总账和明细账不平行登记、漏记、多记、错记、报表不平衡等。三是不能熟练运用会计电算化技术开展网络化办公,传递信息不能做到及时准确。四是农村财会人员对财务管理的政治站位不高,对财经法律、法规观念意识淡薄。如,更换财务人员时,财务资料交接不及时,甚至不交接,形成“断头账”,严重影响了财会工作的连续性。
(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程度有待加强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程度偏低的主要表现:一是原始票据的取得不规范。如,自制单据充当外来原始票据;对公签订经济合同,收款是个人等。二是账户设置和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比如:村内路面的硬化应先计入“在建工程”会计科目,有的则列入了“固定资产”账户核算。三是往来款项长期挂账。如,应收和应付款项及内部往来款项长年不清算,该核销的没有核销,该还账的没有还,该要的账没有要。四是资产管理不规范。如:无形资产计入管理费用,固定资产未计提折旧,资产的增减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造成了账实不符。五是费用列支审批流程、审批权限不规范。如,收支票据没有严格按照民主理财、财务监督、一支笔签字等程序进行。六是财务档案管理不规范,年度终了后,未按时装订成册,分类整理,移交档案室。
(五)村级财务信息公开程度有待加强
主要表现:一是财务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执行不力。二是公开财务信息不积极、不主动。基层干部对财务信息公开的意义认识不足,导致公开的时间滞后、避重就轻等问题时有发生。三是公开形式传统单一,语言术语化。如果用过于专业的术语,村民不易理解,知情权、监督权就不能有效发挥。四是村民的监督意识淡薄。村民过问村内财务状况的积极性不高,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公开财务信息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路径
(一)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
优化财务管理制度,应扎实做好几点工作:一是提高内部控制,成立内控监督机构,如,成立村级纪检部门、内部审计部门、资金监管部门等相关部门,监测资金运营过程中的流量、流向、存量,并与相关合同相比对,切实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的协调融合。二是制定与当地实际相适应的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内控制度。如,“三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的责任主体、库存现金限额、银行存款账面数与实存数的对账管理、资源性资产增减的台账管理、固定资产的清查管理等。三是刚性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细化各责任主体的工作职责,如,“三资”管理、预算绩效管理、合同管理等要与各责任主体相关联,各负其责。
(二)创新财务监督制约机制
一是建立农村财务管理监督制约的联动机制,构建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监督为基础,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以外部监督为保障的“三位一体”农村财务管理监督体系。如,财政、农经、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组成联合监督机构,以纪检作为牵头单位,其他成员单位积极配合,对农村财务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审计和检查。对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给予重点审查。二是建立和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监督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坚强领导下,配优配强民主理财小组、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监督机构及专职人员岗位,明确其岗位职责。三是建立完善奖惩与监督相融合的协调机制。如,成立财务检查专家库,以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硬、经验丰富的人员为成员,本着专业对口、异地办公、避免干扰为原则,高效、廉洁、有效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三)优化队伍选拔任用机制
一是创新农村财会队伍用人机制,确保会计人员的专业性、稳定性。选人应遵循“回避”制度,一旦任用,不得随意撤换,以确保财会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的连续性。二是提高培训经费,加大培训力度,拓宽培训对象。如,做好岗前培训和在岗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丰富培训形式和内容,多角度全方位聘用师资力量等。通过培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
(四)丰富财务信息公开模式
一要建立财务信息公开的组织机构,明确责任主体。如乡(镇)村两级单位成立财务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督导、巡查,并给予业务指导,对群众提出的质疑予以解答。二要创新财务信息公开模式,对一般事项和重大事项、涉密事项从内容、时间、形式等方面区别对待,语言通俗易懂,便于群众理解和监督。创新“互联网+”的公开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让全体村民享受知情权和监督权,同时鼓励村民利用信息平台建言献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