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集体经济

水田改造铺就富民强村路

2023-12-06 11:30:35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    作者:王成运 胡彦红

  

  山东省东平县新湖镇位于东平湖二级蓄滞洪区,下辖54个行政村、总人口52689人。新湖镇坑塘资源丰富,域内各类坑塘1万余亩。坑塘主要用于淡水鱼养殖,但受养殖技术、市场行情、渔业病害等因素影响,多数坑塘闲置损毁,经济效益较低。为盘活资源,新湖镇党委政府自2016年开始谋划水田改造项目,经多方协调,2017年开始试点改造水田73亩,种植莲藕、放养小龙虾,开启“藕虾混养”新模式,完成了县、镇、村和农户四级增收。试点取得效果后,新湖镇先后立项三期水田改造项目,对9个村2053.73亩坑塘进行改造,着力打牢集体增收基础。

  从“汗水渔业”到“智慧渔业”

  水田改造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是清障和青苗补偿、废弃坑塘水泥护坡、生产路水泥硬化以及莲藕种植、小龙虾养殖和后期管护,项目建设成本每亩3万元左右。通过占补平衡项目获得2053.73亩补充耕地指标,与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交易指标1455.13亩,每亩18万元,共获得指标收益26192.34万元。县政府重大项目建设使用土地指标540亩,县镇二级财政增收21826.96万元。水田改造成功后,村集体对外发包的坑塘年租金由每亩100元提高到600~800元,村集体每年增收82.15万元。同时,养殖模式也由传统养殖向“藕虾套养”转化,养殖收益得到极大提高。有条件的村集体以资产、资源、技术等形式参股党支部领办的专业合作社,由党支部书记任理事长,形成“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年底集体按入股比例获取红利,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辐射带动本村及周边农户入社,既解决了群众就业难题,又增加了群众收入。

  “藕虾混养”基地投资建设占地3104平方米的生态渔业服务平台1处,全方位指导产业发展。引入智慧渔业与平安渔业等业务平台,采用物联网及数据采集技术对养殖环境、水质、鱼虾生长状况、药物使用、废水处理等进行全程管理、监测,实现养殖尾水和水质监测数据综合汇聚与实时分析,在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下,把靠经验变为信数据,实现从“汗水渔业”向“智慧渔业”嬗变。

  从问题化解到后期管护

  项目建设完成后的工作任务转入运行维护和管理,镇党委、政府、管区和村集体探索发现莲藕的种植管理、水田的运营收益方面存在部分问题:一是村集体收益不高、各村之间收益不平衡;二是个别种植户技术水平偏低,效益不高、均衡性差;三是有的坑塘莲藕成活率不高等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土质、水源、非正常天气和气温的影响;村集体重视程度不高、经营管理模式分散;莲藕种植技术、藕虾套养技术水平偏低、专业技术指导人员稀缺等等。

  为解决现存问题,新湖镇摸索出一套管护运营措施:一是成立水田管理机构。镇政府组建水田项目管理办公室,从财政、农经、自然资源、水利、农业种植、水产养殖等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由分管负责同志牵头,专门负责项目资金监督管理使用、种养殖技术指导培训、水土保持改良等工作。二是压实村集体后期管护责任。明确村级工作职责,细化工作措施,加强村级管理,确保发挥项目最大效益,通过支部创建或者领办合作社等方式,提高种养殖和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加群众和集体收入。三是建章立制,形成长效机制。健全完善资产管理制度、资金使用制度、资金监管制度、技术指导规范、包保责任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等规章制度,并严格落实制度。四是加强监管,严格考核奖惩。由水田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监管,每年进行一次年度考核,根据日常监管和年度考核情况,确定村级管护经费数额,并与支部书记评先树优和绩效工资挂钩,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从集体增效到群众增收

  通过水田改造项目建设、养殖模式创新以及问题化解,东平县集体经济有所发展,农户增收明显。

  综合分析连续三年的市场行情,按每亩效益来计算,人工费用不计算在成本之内。第一年每亩成本:藕种600斤/亩,1.5元/斤(含人工栽植费用),计900元;龙虾苗50斤/亩,4元/斤,计200元;复合肥160斤/亩,计320元;清池、投饵费用100元/亩;采藕费用0.7元/斤,按4000斤产量计2800元(采藕费用不需要养殖户支付,采藕时扣除),共计4320元。第一年每亩收入:藕亩产4000斤,均价1.5元/斤,计6000元;龙虾亩产270斤,均价20元/斤,计5400元;总计11400元。第一年每亩纯收入7080元。自第二年开始,藕种不再投入,一次藕种可以包产八年,成本只包含龙虾苗、复合肥费用、清池投饵、采藕等费用,共计3420元/亩;收入不变,每亩纯收入为7980元,农户增收成效显著。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段伊鸣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