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7 10:45:33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 作者:杜雯志
今年以来,山东省夏津县开展全县域农村“三资”清理大会战,三级书记打头阵,县镇专班当尖兵,村级班子“自我革命”,探索农村集体“三资”“起底式清理+提级式管理”盘活利用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县共清理机动地、四荒地、坑塘、林地、沟渠等共计10654亩;清理整改不规范合同1156份,涉及金额108.6万元;收回债权116.5万元,清理债务313.6万元;清理林木6480棵、房屋818间、机械设备521台。
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多级联动,破解“力量散”问题
一是“三级书记”主动盯靠。将“三资”清理列入2022年乡村振兴重点改革任务清单,县乡村“三级书记”挂帅盯靠,逐级召开动员大会,县乡党政班子成员分片联系帮包乡镇,党委书记带头包保难度最大、矛盾最多的村,整合力量统筹推进。
二是专班督导借力推进。成立由组织、农业农村、纪检监察、公安、司法、自然资源等12个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组建14个指导督查组,开展常态化巡回督导,对清理质量低、工作进展慢的村进行公开通报、限期整改,扫除工作障碍,保障顺利开展。
三是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建立“党员联户”工作制度,形成党员干部、村民小组长、干部亲属带头清理、带头宣传、带头做群众工作的“三三带头”工作机制,村“两委”成员带头签订责任书2500份,向群众发放明白纸12000份,形成强大舆论声势。
明确清理范围,规范完备流程,破解“清理难”问题
一是明确“清理范围”。制定《夏津县农村集体“三资”规范清理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划分“侵占集体资源、不规范合同、债权债务”3大类清理范围。对“挤占抢占或无偿使用村集体资源资产,集体机动地承包费低于300元,荒地、闲散地承包费低于100元,合同发包主体不符、条款不合规”等8种情形进行重点清理。
二是规范“清理流程”。细化动员部署、组织实施、检查验收、工作总结4个阶段10项程序。加强统筹领导和业务指导,制定《资源资产登记表》《债权债务登记表》《房屋租赁合同》《“三资”清零保证书》《鱼(坑)塘租赁协议》等“四表三合同两书一协议”规范文本,让清理工作“有章可循”。
三是健全“监管制度”。严格落实“三资”发包、租赁、处置制度,出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管理制度》等9项监管制度,将“三资”管理列为小微权力清单、村务监督委员会、村“两委”班子阳光质询会的“必查必问必答”内容。对“断头账”“包包账”,书面通知其限期交账,拒不执行的通过法律手段收账;对村集体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资源,分门别类登记;对清理中发现的贪污、侵占、截留、挪用集体资产的基层党员干部,纪检监察机关和司法部门及时调查处理,确保集体“三资”应清尽清、规范管理、增值保值。
强化系统集成,探索有效模式,破解“一刀切”问题
一是创新“清购并置”管理模式。在“三资”清理工作基础上,由村集体结合村庄发展实际和自身经济条件,对村内成方连片闲散宅基地、坑塘、学校等集体资源资产进行回购,进一步明晰集体所有权,为幼儿园、卫生所、产业项目建设奠定基础。
二是探索“存量挂账+差额股份”融合方式。针对融合村“三资”管理难、融而不合等问题,集体经济组织存量债权债务由自然村单独挂账,定向核算。结合“三资”清理及第三方评估结果,实现原自然村“A股”和融合村的“B股”的折股量化合并,实现集体经济组织“一本账”。
三是探索“新旧有别”融合模式。按照“旧账分开、新账统一”的原则,在“一本账、两不降、三不变”前提下,即“集体经济组织一本账,自然村村民福利待遇不降低、退休干部的生活补贴标准不降低,自然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宅基地使用权益不变、签订的合同内容不变”,成立由乡镇组织、纪检、经管、财所、片区等人员组成的清理小组,聘请第三方公司,通过债务债权核销、“三资”盘点,明确各村股权占比,按照股权占比享受分红收益,逐步推动“三资”实现实质性融合。
创新提级运营,因势利导推进,破解“管理散”问题
一是统一运营管理。对清理出来的各类农村集体“三资”,通过村民代表会议等程序,明确集体产权,统一打包,由县乡村振兴公司运营管理,在实现集体增收的同时,避免了村干部违法违纪风险。
二是发展边角经济。针对规模较小、单一分散的闲散土地,由县级统筹引入第三方公司,通过种植经济作物、建设光伏项目等实现收益。村集体与农户按照合同约定比例享受分红收益,实现群众集体“双增收”、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提升”。截至目前,种植白蜡、海棠、金银花等苗木1500余亩,预计带动集体增收200多万元。
三是实现多赢局面。将“三资”清理与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紧密结合,镇、村两级成立44个党组织领办劳务合作社,对规模小、分布散的“小地块”,依托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由农村公益性岗负责浇灌、除草等日常管理,带动322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实现“多赢”局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