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集体经济

集体经济从“输血”走向“造血”

2022-11-16 13:25:52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    作者:窦家德

  

  丘北县地处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北部,全县辖行政村94个、社区7个。多年来,丘北县以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为着力点,举全县之力攻坚“空壳村”和“薄弱村”,采取“挂包单位帮助一点、协帮扶企业赞助一点、乡镇自筹解决一点、申报项目支持一点、补交党费补助一点、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一点、为民办实事经费注入一点”等“七个一”办法,向“空壳村”“薄弱村”注入资金,推动了集体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转变,也实现了集体经济从“传统输血”向“自我造血”转变。截至2021年底,全县全面消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全县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994.67万元,村均达到9.85万元。其中:收入达到5万元及以上的94个,占93%;2万元至5万元的3个,占3%;2万元以下的4个,占4%。单个村(社区)最高收入为32万元。

  提前谋划,明晰发展思路。在全面摸底排查、分析研判和综合调研的基础上,丘北县通过明确发展思路、任务和推进措施,制定详细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确保思路清晰、任务明确、具体可行。同时,成立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组,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与推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建设美丽乡村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依托好资源、产业、服务、政策等方面的优势,着力破解空壳难题、薄弱难题。

  聚合项目,凝聚发展资金。针对一些村(社区)无资金、无资产、无资源的突出现象,多渠道投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一是2018年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借款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总投资1439万元,涉及全县7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53个合作社。项目采取投资入股分红方式进行合作。二是2018年巴西菇种植项目。按照“村村有增收项目、户户有脱贫门路”的目标,丘北县于2018年引进巴西菇龙头企业(文山州滇珍菌业有限公司),将巴西菇产业作为丘北县精准脱贫的新兴产业,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基地”股份化运作模式,以双龙营镇和温浏乡的23个行政村为主体,集中连片标准化、科技化示范种植巴西菇112棚,种植巴西菇56012平方米,投入项目资金420万元用于土地流转、建造大棚、建盖烘干厂房、员工宿舍及购买烘干设备等。2019年产生经济效益330余万元,实现村集体分红23万元。三是2019年省级财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共涉及7个乡(镇)8个项目,投入扶持资金400万元。四是2021年中央财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丘北县25个村获得中央财政扶持壮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合计1250万元,采取抱团发展的方式,与丘北华晨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丘北产业园区标准厂房(一期)。厂房建成后,有偿租赁给园区企业使用,25个村将按投入资金比例获得村集体经济收入,项目目前正有序推进。

  整理资源,拓宽发展渠道。以乡镇为实施主体,对所有村(社区)进行排查摸底,摸清闲置房屋、集体土地、荒山荒坡等资产资源情况,通过将资源资产出租给企业或个体户经营,拓宽村集体经济的增收渠道。比如,锦屏镇常青社区利用集体土地建菜市场和停车场,年收入达16万元;马头山村出租集体土地给个人发展产业,年收入达7万元。

  持续帮扶,注入发展动力。近年来,省州县挂包部门单位不仅帮助贫困村找致富路子,而且还无偿注入资金给予贫困村实施“股份合作经济”项目。比如,云南师范大学连续多年给予腻脚乡地白村、鲁底村、大铁村资金支持,分别入股到肉牛养殖、冬桃和蔬菜种植合作社。

  把好关口,探索发展途径。鼓励村(社区)因村施策,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渔则渔,发展多种模式的集体经济。在实施股份合作项目之前,各乡镇对合作对象的运作模式、资金注入数量、成本回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考察,把资金注入到有实力、有效益、主导产业市场前景好的合作社或企业,本村没有合适的企业可跨村、跨区域发展。强化规范运作,坚持按市场规律办事,合理确定股权股利,完善监管机制,强化风险防控和内部经济核算,提高运行能力,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和股份合作要求制定章程、签订协议,依法开展经营活动。充分发挥村集体的主导和农民主体作用,运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