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集体经济

多点发力蹚出集体经济新局面

2022-07-12 02:15:57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    作者:□ 张俊海

  

  甘肃省武山县充分发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功能作用,大胆创新,多点发力,补短板、抓规范、促提升,着力破解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结构不优化、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通过“四项机制”“五大举措”“六种模式”,走出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推动集体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2021年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收入2400多万元,村均7.07万元,197个村年收入超过5万元,所有村全部获得了自主经营性收益。

  一、健全“四项机制”抓保障

  一是健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包抓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制度,每名县级领导至少抓2~3个低收入村、1个项目扶持村,点对点常态化指导,帮助解决问题。各乡(镇)党政班子成员每人至少联系2个村,全覆盖包抓集体经济。强化村党组织引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主体、村党组织领办或主导的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的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月调度,分析研究发展集体经济工作,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健全完善奖励激励机制。坚持把集体经济发展与干部报酬发放、评先选优、表彰奖励、晋升职级、提拔使用挂钩,制定完善发展集体经济奖惩办法,注重在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中考察培养识别干部,树立鲜明导向、严格兑现奖惩,激励干部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三是健全完善规范运行机制。全面开展集体经济项目“四核一评”,重点对项目类型、资金资产、股权分配、收益分红进行核查,对项目成效综合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落实村级财务定期审计制度,组织相关部门对集体经济项目进行全覆盖审计,确保资金安全。通过委托第三方财务管理机构、加强村级财务人员业务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村级财务管理水平。四是健全完善能力提升机制。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的重要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分层次、多形式举办培训班,对干部进行业务培训。同时组织镇村基层干部到集体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学习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开阔思路、增长见识,不断提升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二、强化“五大举措”抓推动

  一是制定规划为先导。坚持把发展集体经济纳入县域经济发展布局,按照“抓两头促中间”和“一村一策”的工作思路,以集体经济年收入2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和集体经济项目村为重点,指导制定集体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帮助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理清思路,明确目标任务,低收入村抓突破、中收入村抓提升、高收入村抓规范。二是提高站位抓部署。以提升自主经营性收益为重点,连续扎实开展消除空壳村“突破年”和“提升年”行动,研究制定全县集体经济发展年度实施方案,组织召开全县发展集体经济安排部署会、推进会、现场观摩评比会等,通过互学互促提升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强化督查调度,实行月排名、季调度、半年约谈、年终考核工作机制,推动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靠实责任抓落实。从严落实领导包抓、结对共建、定期调度、重点扶持、激励奖惩等五项机制,通过责任捆绑、抱团发展、结对帮带、资金扶持、表彰奖励等措施,强力推动集体经济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实现全县集体经济整体提升、均衡发展。县上整合资金40多万元,对2021年度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明显的15个村集体、26名带头人和51个村班子进行表彰奖励,以鲜明的导向激励乡(镇)、村干部主动担当、主动作为,发展集体经济。四是加大投入抓提升。持续加大集体经济投入力度,2019年以来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发展集体经济扶持项目资金3300多万元,为发展集体经济提供了资金保障。加大政策、资金、项目的倾斜力度,涉农项目对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倾斜,优先立项,开设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优先安排扶持资金,发展集体经济。五是示范引航强带动。突出连片建设,规范运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大力推进村党组织领办或主导的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积极探索引导多个农民合作社成立联合社,创建特色产业品牌,集中打造集体经济发展连片示范带,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形成集体与村民共富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县涌现出了千亩中药材专业种植示范基地、小型农业产业园区、一体化果蔬集散基地等一批集体经济发展示范项目。通过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观摩、成功经验借鉴推广等活动,为各乡(镇)、村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形成强村带弱村、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推行“六种模式”抓提升

  一是创建村办企业,推行“兴办经济实体型”模式。根据区位优势、资源禀赋探索党组织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和村办企业,发展农产品种植和畜牧养殖、劳务建筑、运输物流等实体经营性活动,建设专业市场、商铺门面、仓储中心等实体项目。沿安乡高九村注册成立了建筑公司,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以上。二是依托产业优势,推行“发展农业产业型”模式。坚持把发展集体经济与实现产业振兴相结合,兴办一批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示范园或基地,配套建设生产、加工和经营服务设施,形成了“一村一品”。全县各村结合产业优势积极种植水果玉米、架豆王、中药材等,2021年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640多万元。杨河镇牛山村党组织和党员领办合作社流转土地120亩,整合置换闲散地块,种植架豆王,建设集体经济试验田和党员示范田,引领带动其他群众连片种植,2021年收入50多万元。三是用活集体资源,推行“盘活集体资产型”模式。注重统筹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和资源,对集体机动地、林地、未利用土地等资源和集体闲置用房、机械等具有经营价值的资产,通过折资入股、租赁或自主经营等方式,发挥资产资源效益。全县清理收回机动地1.3万多亩,采取自主经营、折资入股、租赁生产等方式,2021年增加集体收入520多万元。四是突出项目支撑,推行“项目资金带动型”模式。以中央财政下拨扶持项目资金为重点,整合各类扶持资金3300万元,选择了一批基础条件较好、资源优势明显、产业特色鲜明的村作为试点,采取村办企业、领办农民合作社、入股等形式,帮助村集体获取相对持续稳定的收益,为全县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马力镇北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利用扶持资金成立了村办企业(二级煤炭市场),年盈利10万元以上。五是利用集体积累,推行“联合抱团取暖型”模式。整合利用集体积累资金、政府帮扶资金等各类资金,通过入股或者参股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村与村合作,村企联手共建等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沿安乡整合14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入股到李庄煤场,年收益达到10多万元,有效解决了各村集体经济资金闲置和发展基础薄弱的问题。六是开展生产托管,推行“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依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托管项目,结合撂荒地整治,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签订托管合同,实行耕种防收全托管,实现了集体和农户双赢。2021年,全县181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参与撂荒地复垦复种工作,整治撂荒地1.63万亩,打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账户撂荒地整治资金326.88万元,极大调动了村集体和农民群众复耕复垦种粮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山县农业农村经济服务中心)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