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面对发展集体经济缺区位、缺资源、缺人才的困境,四川省雅安市实施村级集体经济“破零”“消薄”行动,突出路径引领,分类施策、因地制宜,村级集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2021年村级集体经济总量突破4000万元,村均收入超7万元,同比增长50%以上。
目前,雅安正通过跨村联建集体经济组织、引导村集体经济转型调整、吸引能人返乡带动村民致富等举措,进一步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联建抱团,集体经济发展更有力
汉源县原味坊食品加工有限公司车间里,挂面加工机械发出轰鸣,晒场上挂满待晾干的挂面。“这些挂面是富村村和富源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汉源县唐家镇党委书记羊明说。
富村村是原唐家镇苟云村、黎家村在2020年5月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中合并而成。苟云村、黎家村和富源村都是典型的山区村,山多地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发展一度找不到门路。
几个村的干部群众经过讨论沟通,邀请专家实地考察,找到了“村企合作”的发展路子——与汉源县盛祥粮油贸易公司下属的九襄挂面厂在挂面加工生产销售上深度合作。
2020年,3个村整合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启动九襄挂面厂投资合作项目,组建了汉源县原味坊食品加工有限公司。
公司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村干部进入董事会参与决策,聘请职业经理人经营管理。在挂面厂的指导下,优化产品结构,公司逐步打响“黎州二两面”品牌。2021年底,富村村和富源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合计80多万元,比2020年的6万余元大幅增加。
雅安积极探索飞地抱团、村企共建、村社合伙等模式,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引进外部要素促发展。下一步当地还将继续探索设立片区“联村党委”、强村带弱村等方式,持续促进资源整合,形成集聚效应。
转型调整,山水资源开发更有序
“所谓缺资源,并非真的没有资源。”雅安市委党建办主任姜军说,雅安有丰富的山水、森林和历史文化等绿色资源,关键是要找到有效转化的路径。
在周公山下,位于雅安市雨城区大兴街道的大寨村一直在探索“水路”。
大寨村水资源丰富,大寺沟、寺崖沟穿流而过,水源地地处海拔1000米左右,附近无庄稼、无农户、无污染,水质清澈甘甜。
2016年,大寨村修建了集中供水站,与辖区内十多家企业签订供水合同,供水站收入成为村集体经济的来源。然而,随着城市管网铺设逐渐完善,过去买水的企业都用上了自来水,大寨村的水面临卖不出去的困境。
经反复讨论研究,村集体将目光投向桶装水。大寨村党总支书记李军说,随着单位企业入驻越来越多,大寨村附近的居民大量增加,加上群众对生活用水品质的要求提升,桶装水前景可期。
争取扶持资金、确定厂房选址、开展水质监测,2021年5月,占地1.3亩的桶装水厂建成,名为“蔡山泉”的桶装水正式投产。
目前,“蔡山泉”销售范围覆盖大兴辖区中小学、医院、企业等,并逐步向周边辐射。自生产销售以来,水厂月均销量4000~5000桶,村集体年收入达14万元。
针对部分地区开发管控严、资源变现难等问题,雅安积极发展生态有机农业、林下生态养殖,破解资源转化的发展困境。
能人驱动,投身乡村发展更有劲
“五一”假期,位于芦山县飞仙关镇凤禾村的川西药谷·禾茂田园迎来大批游客,刚“上线”的儿童游乐园里欢笑声不断,孔雀、鸵鸟、矮马等十余种动物也在这个假期悉数“登场”。
禾茂田园从无到有,发展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与回乡创业的宋志文密切相关。
2019年初,芦山县实施“归雁计划”,宋志文看中家乡的土地集中、交通便利等优势,回乡成立了大伯生态农庄发展有限公司,以中药材种植为基础,发展集种植加工、观光旅游、生态康养、学习研发为一体的经济综合体。
为了让村民享受发展带来的红利,当地将村民闲置土地统一流转给集体经济组织,再采取土地入股的方式交由大伯农庄经营,股份由村集体和群众按一定比例共同持有。“不仅能打消村民的顾虑,也能让他们在得到土地流转费用之余,享受企业发展带来的分红。”宋志文说。
如今,禾茂田园现代农业园里遍种金银花、马蓝、黄栀子等中药材,田园小火车、竹林咖啡馆、国标游泳馆等休闲娱乐项目发展得如火如荼。村民通过流转土地收租金、保底分红赚股金、就地务工挣薪金,实现人均年增收3500余元,村集体年均增收25万元。
近年来,针对发展缺人才、带富缺能人的问题,雅安全面实施优秀农民工“归雁计划”,积极培育“头雁书记”,大力支持乡贤反哺,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为进一步破解人才制约瓶颈,雅安已选聘了173名优秀本土民营企业家到村任“名誉村书记”或“发展顾问”。姜军说,今年4月,173名企业家已全部到岗,接下来将充分发挥和利用民营企业资金、人才和技术优势,推动村企共同发展,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来源:四川日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