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应收未收及趸收收入的确认与账务处理
时间: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中国农村网 作者:□ 范开鹏 字号:【

  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很多村街在确认经营收入、发包收入时,执行了收付实现制的原则,即按照收到款项的时间作为确认收入的时间,按照收到的现金实际金额作为收入金额,未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及时确认集体收入,造成集体账面失真,不能准确体现集体收入及债权,或者虚增当年度收入的情况,甚至造成集体资产流失。为此,既要及时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确认收入,又要对未及时收到的款项确认债权,就需要及时正确地进行相关账务处理。在具体业务处理过程中,针对合同中约定的缴款日期未交承包费以及在合同约定日期趸交多年承包费的,要结合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设置好明确的二级明细科目,进行准确及时的账务处理。

  一、二级科目设置

  1. “应收款—应收承包款”科目

  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承包方签订承包合同并生效后,按照约定的收款日期,确定应收的承包金额,应通过“应收款—应收承包款”科目核算。科目的借方登记应收未收到款项,科目的贷方登记已收到应收承包款。二级科目下可以按交款单位或姓名设三级明细科目。

  2.“应付款—已收承包款”科目

  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承包方签订承包合同并生效后,承包方一次性缴纳多年的承包费,应通过“应付款—已收承包款”科目核算。科目贷方登记已收多年承包款项,借方登记当年已确认应收承包款项。可以在“应付款—已收承包款”的二级科目下设置交款单位或姓名的三级明细科目。

  二、具体账务处理

  1. 应按照合同约定的缴款日期确认收入

  (1)根据承包合同,在约定的收款日期应当收取约定金额(默认一年)的承包费,而承包方暂未交款,确认集体债权,同时确认集体收入。

  借:应收款—应收承包款—甲

  贷:经营收入

  (发包及上交收入)

  (2)收到承包方交来的款项。

  借:银行存款(现金)

  贷:应收款—应收承包款—甲

  2.合同约定趸交多年承包费时应分年度确认收入

  (1)根据承包合同,在约定日期收取承包费,承包户一次性缴纳多年承包费的,只确认当年一年的款项为集体收入,其余款项应计入应付款。

  借:银行存款(现金)

  贷:经营收入

  (金额为应收取的一个年度的承包费)

  应付款—已收承包款—甲

  (金额为总缴款额减去第一个年度的承包费)

  (2)确认合同约定的第二承包年度。

  借:应付款—已收承包款—甲

  (金额为应收取的一个年度的承包费)

  贷:经营收入

  (发包及上交收入)

  3. 在约定日期应当缴纳多年承包费而未缴纳的,只确认第一年度的债权和收入

  借:应收款—应收承包款—甲

  贷:经营收入

  (发包及上交收入)

  4. 在约定日期之后收到承包方缴纳的多年承包费的

  (1)收到承包方交来的款项。

  借:银行存款(现金)

  贷:应收款—应收承包款—甲

  (金额为第一年度确认的债权)

  应付款—已收承包款—甲

  (金额为总缴款额减去第一个年度的承包费)

  (2)确认合同约定的第二个承包年度。

  借:应付款—已收承包款—甲

  (金额为应收取的二个年度的承包费)

  贷:经营收入

  (发包及上交收入)

  三、举例说明

  1. 假设甲承包集体A院落,合同约定每年3月1日缴纳承包费3万元。

  (1)3月1日甲未缴纳承包费

  借:应收款—应收承包款—甲

  30 000

  贷:经营收入 30 000

  (2)4月5日收到甲交来承包

  借:银行存款(现金)30 000

  贷:应收款—应收承包款—甲

  30 000

  2. 假设乙5月1日与集体签订承包B院落合同,合同约定每年承包费3万元,在合同生效时承包方需一次性缴纳3年的承包费9万元。

  (1)5月1日收到甲缴纳的承包费

  借:银行存款(现金)

  90 000

  贷:经营收入

  (发包及上交收入)

  30 000

  应付款—已收承包款—甲

  60 000

  (2)合同约定的第二承包年度确认收入时

  借:应付款—已收承包款—甲

  30 000

  贷:经营收入

  (发包及上交收入)

  30 000

  (作者单位:山东省莒县城阳街道办事处)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