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项目带动 增强“造血”能力
时间: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孟玉智 字号:【

  甘肃省临夏市为汉、回、东乡等多民族居住市,辖区内有20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非常薄弱,增收渠道狭窄,集体发展底子薄,维持集体经济组织运转基本依赖上级财政拨付补助性收入。近年来,临夏市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夯实农村基层基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以加快培育壮大贫困村脱贫产业、稳定拓展贫困户增收渠道为导向,着力提升特色产业带动能力,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了产业支撑基础。截至目前,全市35个村中,集体经济收入3—5万元的14个村,5—6万元的7个村,6万元以上的14个村。

  一、“三个坚持”着力扶持壮大产业项目

  2018年以来,临夏市在认真分析研究镇情、村情的基础上,依托村级集体经济扶持项目和党费补助资金,通过农业产业项目建设,积极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能力,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一是坚持高站位高起点谋划部署。市委组织部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各镇村在工作中各司其职,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业务单位统筹推进、镇党委支持配合、村党支部具体落实的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格局。研究制定《临夏市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对项目实施作出全面安排部署。严格按照省州组织部门要求,2019年组织实施甘费、后杨、尕杨家3个村集体经济扶持项目,每村已落实50万元扶持资金,2020年摸底上报拟扶持的9个村集体项目,“一村一策”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并上报州委组织部审核。同时,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列为镇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重要内容,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二是坚持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2018年,临夏市申请东西协作发展资金984万元,为18个村新建扶贫车间;整合扶贫资金80万元,发展集体经济薄弱村7个,壮大集体经济项目村1个;申请省列下拨党费150万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项目村5个。2019年,申请中央转移支付资金150万元发展集体经济项目村3个;申请东西协作资金150万元,新建扶贫车间壮大集体经济村3个。2020年实施中央转移支付资金450万元发展集体经济项目村9个,全市村集体实现项目注资收入188. 57万元。

  三是坚持以项目注资激活集体发展内动力。村集体通过将项目资金注资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经营,在扶持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同时,村集体组织每年以投入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的项目资金按比例保底分红,从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成为现阶段扶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主要模式。自2017-2020年,全市共有32个村先后享受过各类壮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通过集体经济项目,带动和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临夏市集体经济收入逐步从上级补助性收入转变为项目带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同时,摸索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带动壮大集体经济收入,集体经济发展逐步由财政扶持项目资金注入带动发展,转向村集体自身造血发展。

  二、多措并举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能力

  近两年来,临夏市抓住产业扶贫“牛鼻子”,不断增强产业“造血”功能,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充分利用各村特有的农业自然环境,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建设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构建完善特色经营项目,加快引导村庄抱团发展,助力村集体增收,带动贫困群众致富。

  一是利用农村服务业、乡村旅游、盘活和开发利用本村资源,促农增收。2018年,南龙镇马家庄村成立了众兴观光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旅游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村集体将上级下拨的30万元集体经济项目资金作为本金入股合作社,并吸纳群众入股参与分红。将游乐园建成后收益的40%作为风险预备金,用于保证其他各村入股本金的安全,40%用于自身再发展,促进村集体合作社发展,剩余20%用于分红促农增收。南龙镇妥家村积极响应实施临夏市“米改花”项目,种植油菜花,打造了新颖独特的风铃长廊、风车长廊、网红桥、乡村游乐园等为一体的南龙金色草滩油菜花基地,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村民因乡村美景获得了可观的收入,农村的人气也越来越旺。

  二是利用扩展入股、合作经营、土地流转等发展村集体经济。2018年,枹罕镇江牌村利用省管下拨党费30万元,流转农户土地,并申请钢架大棚建设经费20万元,建成标准化拱棚40座,发展高原夏菜产业。2019年大棚建成后,除留下4栋拱棚由农户自主经营外,将36栋拱棚发包给临夏市良生种植合作社经营,村集体与良生种植合作社签订协议,2020年村集体获得合作社收益分红5.04万元。2020年,村集体将中央转移支付资金50万元注资良生种植合作社,获取保底注资分红3.25万元,持续稳定地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三是引导产业链上村庄联姻,实现抱团发展。为了拓宽双孢菇销售渠道,2020年,折桥镇大庄村和折桥村农家乐协会取得联系,协商面向折桥湾农家乐销售双孢菇、推出新菜品的事宜。在折桥村老冶农家院、水上人家、河州家园、林枫阁、兴业农庄、御香阁等一批游客认可、知名度高、服务好的农家乐积极支持下,双孢菇顺利进驻折桥湾农家乐,双孢菇从大庄村大棚径直走向折桥村农家乐餐桌。

  如今,设施蔬菜、畜牧养殖、千亩城市农业基地、台湾草莓示范园等一批富民产业在临夏市遍地开花,村集体经济自我“造血”功能不断增强,可持续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形成,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子宽了,对乡村振兴的底气和信心也更足了。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市农业农村局农经站)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