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
时间: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中国农村网 作者:□ 赵淑莉 字号:【

  推进乡村振兴,关键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近年来,山东省武城县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抢抓全省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试点机遇,以落实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为出发点,通过一系列探索创新优化资本要素,打通了融资质押的关键路径,有效盘活了农村资产资源,提升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水平。截至2020年11月底,已累计办理股权质押贷款249笔,共计发放贷款1.01亿元。

  一、夯实“四项基础”,筑牢质押贷款工作基石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长任副组长,农业农村局、发改局、财政局、司法局、自然资源局等28个部门为成员的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工作问题,为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目前,已开展联席会议和各类专题会议20余次。二是加强政策保障。制定了《武城县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试点实施方案》《武城县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武城县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登记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建立起覆盖农村集体资产确权登记颁证、评估流转、质押登记、风险防控等各个环节的政策体系。三是加强思想保障。召开全县动员大会、质押贷款对接大会等,组织金融机构深入镇村调研、开展座谈交流20余次,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5家试点银行分别配属专职团队,按照乡镇网格化分工包片的形式,先后开展了10余次供需对接活动,与530户农民、37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成贷款授信意向3760万元,为工作开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四是加强督考保障。加强工作督导,建立试点进度台账,将质押贷款金额、方式、股权质押数量、贷款对象等内容列入统计范围,对工作情况进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现场推进。同时,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工作情况纳入对金融机构的年度综合考核,激发金融机构工作动力,确保试点有序推进。

  二、抓好“四个环节”,打通融资质押关键路径

  一是清产核资,建立集体资产“户口本”。按照“全面清理、分类登记、逐项核实、权属确定、审计评估、公示确认、审核上报、数据录入”程序,对村集体“三资”进行全面清理清查。同时,配合开展“追缴集体资产资源”专项行动,追缴流失的集体资产资源,建立集体资产资源台账。全县共清理资产总额33741.33万元,清查土地总面积111.78万亩;量化经营性资产2722.11万元、资源性资产23715.20万元。二是确权颁证,发放质押融资增信“身份证”。坚决把好成员界定关,县级出台指导意见,对外嫁女、入赘婿和移居省外人员等12类30种特殊对象做出详细规定,村级据此制定具体细则,民主确定成员资格。在此基础上,将集体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全部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采用“一人一股”的方式,以户为单位发放股权证,作为享有集体资产股份、参与管理决策并获得收益分配的凭证。全县共认定集体经济组织户数117071户,设置股权345485股,股权证已全部发放到位。严格股权管理,实行“确权到人、发证到户、户内共享、社内流转、长久不变”的静态管理模式,对股权占有、收益、继承、退出及质押、担保等进行严格界定,保障集体和农户权益不受损失。三是联合评估,装上集体资产股权“计价器”。建立农村集体资产价值评估机制,制定《农村集体资产价值评估流程》,县农村经济服务中心、专业评估人员、镇街经管站、村支书、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成立五方评估小组,依据清产核资结果进行实地查勘,合理确定价值,1—3个工作日内出具评估报告。贷款银行依据评估报告办理放款业务。四是创新产品,提供多元融资需求“点菜单”。针对不同融资主体的贷款需求,开发“双保惠农贷”“小额产权贷”“农保通”等信贷产品,形成了直接质押贷款、反担保贷款、质押+其他产权担保、他人产权担保、省农担担保等五项融资贷款新模式。直接质押贷款,即以农村集体资产股权为质押,在县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办理抵押登记等手续后,直接在银行办理抵押贷款。反担保贷款,即借款人与为其提供担保的保证人签订反担保合同,将股权抵押给保证人,试点银行依据保证人提供的担保放贷。质押+其他产权担保,即借款人股权价值不足时,追加保证人或其他产权进行担保。他人产权担保,即借款人以他人股权作担保,获得贷款。省农担担保,即借款人将股权质押给省农业融资担保公司,由他们提供担保进行贷款。这五种模式既满足了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又破解了传统农户贷款难、额度低、风险高的难题。

  三、搭建“四大平台”,培育集体产权流转载体

  一是完善农村产权信息管理平台。2014年成立德州市首家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构建县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镇交易服务站、村信息员三级交易服务网络,引导农村资产规范有序流转,形成了集流转申报、登记、鉴证、抵押融资以及日常监管为一体的管理服务体系。二是建立农村综合产权信息共享平台。将全县394个村的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信息、股权量化、成立组织、收益分红等要素纳入系统,与银行联网,实现信息查询、资料上传、网上办理及数据管理等,实现管理信息化、业务规范化和监督制度化,办理时效缩短到1—2个工作日,提升了产权交易效率。三是健全农村“三资”监管平台。实行村委会运转和村集体组织财务分户管理模式,启用“农商银行+农村经济服务中心+县纪委”的银农直联资金监管系统,对全县39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账户实行统一监管,提升了农村财务管理水平。目前,村集体经济组织已全部开设账户。四是建立风险防控平台。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政府出资1000万元设立风险补偿金,明确管理部门,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对银行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出现本息损失的,按30%比例、单笔最高80万元进行补偿,有效保障银行利益。建立融资担保风险分散缓释机制,成立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驻武城办事处,为贷款人提供融资增信服务,强化了贷款风险防控。建立保险增信保障机制,确定中保财产保险公司、中华联合保险公司为质押贷款保险增信单位,为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家庭财产、人身意外、种植养殖等商业性涉农保险服务,强化增信保障。

  四、坚持“四个导向”,打造提质增效强劲引擎

  一是坚持精细化导向。为保障清产核资质量,公开招投标选择第三方专业机构分别承担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资源测绘工作,对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及村级签订的各类经济合同逐一清查,对村级的债权、债务进行一一核实,清理结果进行三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公示无误后,上传清产核资管理系统,确保核资成果精准有效。二是坚持专业化导向。坚持规范化、专业化运作,统一制定《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建立贷款申请—资格审查—现场勘查—资产评估—资料审批—签订合同—抵押登记—发放贷款“八步工作法”,形成了规范、便捷、高效的贷款流程。三是坚持规模化导向。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利用集体资产资源,采用市场化运营方式,通过承包、租赁、托管、联营、股份合作等方式,促进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目前,已成立394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89个。四是坚持信用化导向。积极开展“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创建,将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部纳入银行征信系统,建立电子信用档案,形成了科学的信用评价机制。加大信用评定成果运用,对信用良好的给予贷款政策优惠,对失信背信的加大惩治力度,不断优化农村金融环境。目前,已创建信用镇8个,创建率100%;创建信用村210个、信用户6700余户。

  (作者单位:山东省武城县农村经济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