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经济发展: 既栽“摇钱树”又持“聚宝盆”
时间:2022-03-15 05:40:45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 作者:□ 李淑婧 邱孟根 字号:【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也是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着手构建多重机制,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取得了明显成效。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4.43亿元,村均97.37万元,较上年增长8.5%。

  一、创新选人用人机制

  坚持党建引领,选优配强致富带头人。按照“先富有成效、带富有情怀、治村有威信、兴村有办法”的“四有”标准,遵循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采取在现任村干部中“择优留”、农村致富能人中“择优推”、务工经商人员中“择优引”等措施,选拔182名致富能人进入低收入村“两委”班子,调整能力不足村支书23名。新一届低收入村的村支书平均年龄45.6岁,其中致富带富能人53名,“双强”型村支书比例达100%。树立“干部到一线去、干部从一线来”的选人用人导向,实行能人治村、能人兴村。2020年区镇联动为每个低收入村选派一名“兴村书记”,为村级输送能征善战干将。同时,通过加强培训,引导村干部开阔思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逐步造就一支爱三农、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农村干部队伍,引领集体经济发展,实现集体增收。

  二、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

  一是清收被侵占的资源资产。对集体资产资源管理不规范、存在流失现象的村,实行党员干部带头,采取行政、法律手段,全面清收被侵占的集体资产资源。累计清收金额10939.94万元,其中债权5945.78万元,清收其他资产价值274.95万元,清收资源性承包合同5326份、承包费4719.21万元。

  二是规范管理促增收。注重在“理财”“用财”“聚财”上下功夫,堵塞资金漏洞,防止资产流失,以管理促增收。搞好资产资源经营,规范产权交易,做到“应进必进”,实行公开交易,实现集体利益最大化。2017年以来,全区成交项目数累计10571个,成交额17.25亿元,增收节支金额1.16亿元。同时,把好“用财”关,降低村级非生产性支出,通过减少支出,做到既栽“摇钱树”又持“聚宝盆”,开源节流,以减支促增收。

  三是整合资源谋发展。对村“两委”班子较弱、缺乏经营能力又选不出领路人的村,鼓励通过整合资金资源,由镇牵头入股农业发展公司,实现抱团发展。2020年城头镇成立连云港振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整合9个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由村民将土地流转至村集体,村集体将其托管给振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统一开发、全产业链托管服务模式,由公司提供育、耕、种、养、防、收、销全程化管理,统一建设稻虾混养基地。年产小龙虾450吨,优质稻米2100吨,实现每个村集体年分红10万元以上。

  三、优化发展扶持机制

  制定下发《关于推动“党建引领 富民兴村”二十条配套扶持政策》《赣榆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扶持引导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赣榆区富民兴村担保贷款操作暂行办法》,设立集体经济发展扶持引导资金1000万元、富民兴村担保基金1000万元。整合上级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扶持村集体发展项目资金、集体经济发展引导资金,多点发力、多措并举,通过“输血”增强村级“造血”功能,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四、完善收益分配机制

  制定约束激励办法,特别是将股份经济合作社管理人员的报酬与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经营效益挂钩,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激励其强化管理、搞好经营,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五、强化经济发展考核机制

  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严格督查考核,落实奖惩措施。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经济薄弱村转化纳入镇村干部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建立有效约束激励机制。一方面,实行指标分解、责任到人,层层传导压力,增强镇村干部的责任心。另一方面,把镇村干部的收入、奖金同村集体收入挂钩,对发展集体经济成效显著的基层干部,做到有“票子”、有“位子”,奖励、提拔重用;对工作懈怠、发展不力的,进行诫勉谈话,必要时让其挪“位子”。通过实行奖惩机制,使基层干部有压力、有动力,真正做到思想重视、行动扎实、措施到位,齐心协力抓好集体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