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 给集体资产发数字“身份证”
时间:2022-03-15 04:46:24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 作者: 字号:【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幅员面积466平方千米,辖12个镇(街道)、134个村(社区)、988个村(居)小组,共有157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1735个组级集体经济组织。2018年,双流区在清理农村集体资产后发现,始终存在一些资产有账无物或有物无账,资产的构建时间、金额、产权等不清晰,债权已收、债务已付仍然挂账等现象。对此,双流区探索实行农村集体资产登记赋码,借助信息化平台实现资产变动实时更新,监督管理更加方便快捷。

  一、完善集体资产数字信息采集

  双流区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升级和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实现区、镇、村三级互联互通,推动农村财务管理电算化、信息化。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通过“双流三资”手机软件可以查询本集体经济组织的“三资”账务和资产公开情况。2020年6月,双流区在应用监管平台管理农村集体资产的基础上,在东升街道、西航港街道试点探索对每一宗资产单独编码。编码按照“镇街序号+村序号+资产序号”方式,实现农村集体资产不重不漏,身份唯一。资产经编码登入管理系统后,同时标注该资产的名称、存在的最初时间、价值、面积、出租流转状态、使用人等信息。2020年8月在全区推广,截至2021年6月,共10880万宗资产信息录入平台。

  二、赋予集体资产智能身份标识

  为优化管理,减轻财会人员工作量,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资产流失,双流区升级完善集体资产台账管理功能,实现自动生成资产台账和会计台账,输入编码、名称、使用人等任何一个信息,都能查询该资产的所有情况,方便对资产管控和清查。

  (一)完善资产台账,实现“账物一致”。将清产核资结果数据导入双流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平台自动对比新旧台账,将原台账的资产信息缺失部分补充完整,使清产核资结果与日常台账管理数据相互衔接,实现“账物一致”。全区共完善缺失资产信息13268宗,清理未入账资产9259宗。

  (二)完善会计台账,实现“账账相符”。当资产、债权、债务在购入或者发生时,平台根据已审核记账的会计凭证自动归入不同类别的台账,村级管理员无需重复录入;资产发生变动和债权债务增减时,会计记账后,管理台账将自动更新,使会计数据与台账数据保持一致,实现“账账相符”。

  (三)赋予资产“身份证”,实现“账物清楚”。以“两本”台账为基础,通过平台的“粘贴系统”自动生成带二维码的资产标识码,赋予每宗资产唯一的“身份证”。打印二维码贴到资产的明显位置,扫描二维码,可直接查看该资产的购入时间、价格、使用、处置等账务信息和台账信息,方便资产的日常管理,也大幅提高了后续资产盘点的效率。

  三、畅通资产信息共享联动

  借助信息化管理方式,进一步规范和细化各类资产的日常管理,避免资产流失、管理散乱、家底不清、脱离监管等情况的发生。

  (一)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物资产从购建、运行、维修到转让、报废,非实物资产从产生、变化到终结的全生命周期,在信息化台账上都有详细记录,同时自动更新资产档案信息,使之一目了然。

  (二)实现全信息共享联动。利用平台实现清产核资结果、台账数据、会计财务数据与资产实物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台账数据根据清产核资、会计记账的结果进行自动更新。当信息不一致时,平台自动预警提醒,促使会计账务得到及时处理,资产动态实时更新,提高资产管理的时效性和联动性,确保账账、账实相符。

  (三)实现全自动提高效率。自动生成台账,避免了村级管理员重复录入,全区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了40%,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数据的关联实现自动对账,大幅减少了人工对比核实的时间,劳动成本降低35%。各类台账信息实现便捷查询、自动统计和导出,大幅提高了集体资产监管效率。

  四、实现集体资产规范阳光运行

  通过信息化管理农村集体资产,双流区新入账资产9259宗,价值1235万元;新入账土地资源1578亩,价值2.8亿元;清理挪用资产2398件,价值489万元。全区账面总资产增加近3亿元。

  (一)强化了干部为民服务意识。集体资产不是干部的私有财产,归全体成员所有,资产变动的全过程必须接受群众监督。2020年已处理5起干部违规处置资产案件,分别给予当事人警告和严重警告处分,规范了村干部管理集体资产的行为。

  (二)强化了成员主人翁意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通过扫描二维码就能知道集体资产的所有信息,增强了主动管理“自家”资产的意识,形成了集体资产“人人监督、人人管”,集体收益“人人占股、人人分”的良好氛围。全区上下形成了一个共识:只要没有通过集体讨论、决定的资产运行行为均为违规行为。

  (三)强化了公示多样化监督。一方面,执行“明白纸”入户、村务公示栏定期公示等规定动作;另一方面,推行手机软件、微信、短信通知和楼道口公示等自选动作,所有公开均附有资产二维码,方便群众查询和监督。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组织推介)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