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农经调查统计,截至2019年底,浙江省淳安县425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平均资产658.02万元,平均可支配收入20.65万元。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家底越来越厚实,群众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和收益分配更加关注,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和监督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抓手,是维护农民权益和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和监督,制度保障、监督有力、队伍稳定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一、存在问题
随着财政扶持资金力度不断加大,在为农村的交通、道路、环境等基础设施带来翻天覆地新变化的同时,也给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带来新问题。
1. 货币资产管理混乱。货币资金管理一直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特别是偏远山区,由于村庄位置分散,交通不便、网络不畅通等客观原因,村级财务人员备大量库存现金,几十万元工程款项现金支付,或村集体出售林木资产现金收取、农户现金上交承包款等收入不入账,直接用于支付款项等一系列违反货币资金管理规定问题。
2. 工程项目及资金管理不规范。一是应招标的工程项目未招投标,由村干部承包给指定的承包人,群众意见很大。如某村新任村干部不经过任何手续把4条机耕路约60万元的工程包给指定承包人,群众反映强烈,工程款至今未结算。二是工程项目随意增减工程量,不按照设计、招标、合同的规定实施工程,工程变更事先未走审批程序,很多工程项目工程量增加达50%以上,造成资金大量缺口,新增大量村级负债,严重影响村级集体的正常运转。如某镇某村防洪堤及道路拓宽硬化工程,中标价76467.76元,项目验收时工程款为165177.52元,增加工程量116%。
3. 无计划随意列支非生产性支出。一是由村书记或村主任经手订购大量挂历、信纸、笔记本等。二是招待费数额较大,招待事项、对象不明,一年结算一次,有的村一年招待费累计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三是各类会议误工、村民务工标准不明、事项不明,村干部乱记务工乱发补贴等。
4. 集体资产处置不规范。一是村干部一言堂,将村集体的山林、固定资产发包或租赁给等集体资产处置存在优亲厚友现象;二是集体处置签订低价合同、长期合同现象;三是合同签订不规范,合同条款内容不明,责任不清,导致合同履约风险较大。
二、管理举措
针对农村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淳安县有的放矢,重点放在健全制度保障、加大监督力度、稳定队伍等方面,推进农村财务管理。
1. 扎紧制度笼子,把村级小微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为增强村干部依法依规办事,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形成一套系统全面﹑可操作性的制度保障体系。如对村级资产处置制度存在滞后现象,县委县政府及时修改完善制度。为了增加村级财务的公开性、透明性,2014年,完善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村级财务逐笔公开工作的通知》《关于明确村级财务管理相关规定的通知》,要求逐笔明细公开;2015年,修订《淳安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和制定《淳安县农村集体产权交易管理办法》,加强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和规范村集体处置资产资源;2016年,制定了《关于推行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项目“阳光工程”的实施意见(试行)》,规范了村级工程项目资金管理;2019年,制定了《村级限额以下小额工程建设项目交易管理办法》,规范了村级限额以下小额工程建设管理。这一系列规范制度,扎紧制度笼子,把村干部小微权力关入制度的笼子,依法依规管理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2. 多形式监督,让村级小微权力规范运行。制度再健全,不贯彻执行也是一纸空文。为了加强制度的贯彻落实,多形式加大监督力度。(1)县委每年开展村级财务巡查。县委巡查办每年组织人员重点领域开展全面巡查,巡查问题通报乡镇督促整改。(2)县级业务指导部门,开展多种监督。一是聘请财务人员和委托中介相结合的方式,每季度开展村级财务逐笔公开情况检查。每季度检查公开明细表,每季度对425个村全覆盖检查招待费明细表,每年全覆盖检查村级财务支出明细表等其他公开表格。每季度检查结果通报乡镇,并限期整改。二是开展专项审计。每年根据农经管理重点工作,或者老百姓特别关注的问题,抽查一定比例的村数开展专项审计,并督促审计问题整改。三是指导督促各乡镇落实村级财务季度联审和年度评议制度,实行监督关口前移,加强事前、事中的管理。四是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交叉检查。每年定期从各乡镇抽调人员组成检查组,在乡镇间开展交叉检查,了解掌握农村集体资产内部管理具体薄弱节点,以及制度执行不力和问题整改不到位的原因,促进乡镇之间相互监督。五是定期开展村级财务收支审计及村级组织换届审计,形成审计监督高压态势,督促村干部及农村“三资”管理人员依法办事、依规履职。六是突出问题整改。对各项审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均形成问题整改通知单,明确整改责任人,并将问题整改情况列入了对乡镇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督促限期整改。七是村级资金实行网银转账支付,减少现金支付现象,有效控制了因现金支付村民务工、慰问导致的问题,杜绝了坐收坐支等违纪违规现象。通过多形式的监督,使村级小微权力时刻处在监督下。
3. 保障力量提高业务技能,把村级小微权力腐败消灭在萌芽。乡镇村财务人员是制度的执行者和监督者,配齐配强村级财务管理专业队伍,才能保障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一是健全激励机制。按中层干部资格条件配备,落实各乡镇农经站业务主管人员中层待遇。二是配备中心会计。各乡镇要按照每7个村1名的标准配备“三资”管理服务中心会计,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列入乡镇财政预算,县财政每人每年补助3.5万元,从待遇上落实保障措施,促进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三是加强村报账员队伍建设。村报账员是村级财务管理的最后一公里关口,针对村报账员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低、无专业知识等现状,出台《淳安县村级报账员管理办法》,不断优化村报账员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吸引有专业知识的年轻人来从事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提升农村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对现有村级报账员的业务知识培训,每年分批开展全县24个乡镇的乡村两级财务管理人员业务专题培训班,培训内容主要涉及党风廉政建设、政策法规、制度体系、“三资”监管网络和财务知识等,培训人员489人;组织乡镇农经干部参加省市农经管理业务提升培训班培训。通过一系列培训,提高乡村“三资”管理队伍的业务能力、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
(作者单位:浙江省淳安县农业农村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