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市新田地种植专业合作社于2011年,由6家农户发起成立,历经8年的市场洗礼,合作社探索出来一条高产增收道路,即用产业化理念全程托管强筋小麦和角质化玉米。合作社现有成员有203户,辐射带动周边5个乡镇60个行政村的1.2万户农民,统一种植新麦26强筋小麦4万亩。合作社在巩义、兰考、鄢陵、太康、武陟、新郑等6个县(市)成立了新田地合作社分社,种植新麦6万余亩,带动农户1.4万余户。2014年合作社被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18年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0.9亿元,质量和效益日益凸显。
一、瞄准市场需求优选作物品种
合作社理事长李杰在食品加工企业工作了十多年,凭借对食品加工和粮食市场行情的了解。2011年他带合作社成员多次前往全国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河南省农科院咨询,了解到被称为“中国强筋之王”的新麦26品种。该品种比普通小麦价格高,主要用于面包粉加工,市场供不应求,最终确定合作社种植该品种。为了带动大伙一起种,合作社在当地选择较有声望的老乡率先试种。来年麦收时,该品种与周围种植户的单产及价格对比优势明显,让村民心服口服,新品种推广水到渠成。合作社托管种植新麦26面积从2011年的200亩发展到现在的10万亩,已在荥阳、鄢陵、太康等地广泛种植。
二、创要素车间优化管理服务
随着合作社托管规模不断扩大,合作社的管理和服务成为短板,小麦单产和品质出现下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合作社采取以村为单位,筹建村级“生产要素车间”,对新麦26实施模块化管理。目前,合作社已建立200多个农业生产要素车间。每个生产要素车间采取车间主任负责制,为所在片区提供原种、配肥、种植、农机、农技、飞防、收割等全程社会化服务。车间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区域、不同气候,总结出不同的技术集成标准化生产流程,对每一环节制定生产标准细则。合作社通过与当地农机合作社、农机公司等签订服务外包协议,按照合作社每个种植、服务节点的技术集成标准作业,逐步克服了新麦26、豫单9953等新品种的不良性状及问题,确保产量和质量。2016年麦收期间雨水较多,导致小麦品质下降,合作社及时对成员农户收获的小麦进行低温烘干,有效防止了呕吐毒素的产生,雨后芽麦质量依然达到中粮、益海嘉里等企业的质量要求。
三、采用订单购销实现节本增效
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有效提升了合作社的市场议价能力,合作社有了与大型生产资料供应商、粮食和饲料加工企业直接签订订单的底气和能力。在生产资料采购环节,合作社与上游企业,如心连心复合肥、中盐红四方、河南秋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南京红太阳等肥料、种业和农药等企业签订供销合作协议,采用出厂价直销给合作社农业生产要素车间,降低了生产资料的投入成本。在产品销售环节,合作社与多家面粉企业、饲料公司签订了销售合作协议。订单经营大大降低了合作社与采购商、经销商代理等中间环节的交易成本,在稳定销售的同时确保优质优价。
通过采用农业生产要素车间管理与订单购销,充分发挥了合作服务成员,联结市场的优势,真正实现了惠农增效。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