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三变”之源,促农旅融合,助乡村振兴
时间: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盘州市普古银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地处贵州省盘州市普古乡舍烹村。合作社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产业为平台、以党建为引领、以“三变”为抓手、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目标的发展导向,通过“联村党委+支部+合作社+产业+农户”的组织方式,将村民的承包土地经营权、自有资金,村集体的生态林、湿地等资源资产量化入股到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股份合作经济实体。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舍烹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初步形成了全域产业、全域生态、全域旅游、全域扶贫、全域治理的乡村振兴格局。合作社被认定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舍烹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一、八村联营促“三变”

  合作社成立之初,采取“农户出资+合作社无息借资”的出资方式,第一次就发动465户村民筹集2000万元资金入资合作社,将首批农民变为“股民”。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和产业发展的推进,合作社大胆探索以农户承包地、集体林地、集体水域等资源资产作价出资形式,大力发展山地特色农业产业、山地旅游产业,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为了让更多农户参与,联村党委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整村发动、一户一入”的原则,建立“合作社+分社+农户”的模式,以银湖合作社为总社,分别在舍烹村、播秋村等8个村成立村级分社。总社负责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培训、统一标准、统一经营,形成“总社牵头管理、分社负责实施、农户参与生产”的格局。目前,8个合作社已覆盖农户2950户,农户入社率达95%。

  合作社整合土地、林地、草地等资源10.68万亩,整合财政资金、项目资金、社会资本共4.23亿元,将其量化给农户,实现8875位农民变股东。合作社项目在收益分配上坚持“保底分成+效益分红”的原则,从经营收益中拿出20%保障土地股保底分成,余下的80%分成两块,其中30%用于现金股收益分红,70%作为公积金投入再生产,继续发展壮大产业。

  二、党建引领共致富

  合作社创新党组织设置,联合舍烹、新寨、播秋等8个村党支部,组建了全市第一家联村党委——娘娘山联村党委(党员168名)。联村党委围绕“一村一策、一村一社、一村一产”的发展思路,坚持村务共商、规划共谋、资源共享、产业共建、矛盾共调,形成“1+8”党建共建模式,推动全域和谐、协同发展。

  为了加强对产业发展的指引,合作社依托“1+8”模式推进驻村干部管理。联村党委下辖8个驻村工作组,整合组建联村驻村工作队,坚持基本职能正常履行、专业技能跨村利用、重大项目集体攻坚,由联村党委协同管理、综合使用,实现驻村帮扶资源的有效整合、精准利用、科学配置,提升了驻村帮扶成效。

  合作社坚持农旅融合的发展思路,以生态旅游、健康养生、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特色养殖、会务培训、餐饮住宿、民族文化开发等8种产业为支撑,推动产业向合作社聚集,并逐渐辐射带动周边村寨,实现8个村产业全覆盖。

  8个村的集体经济积累由2012年的村村“空壳”发展到现在的每村积累达60万元以上,合作社累计带动1117户3962人脱贫,其中舍烹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不足4000元提高到现在的14600元,其他7个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不足3000元提高到2018年的16700元。

  三、乡村发展奔振兴

  银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和发展,有效带动了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乡村产业不断发展。通过采取“村集体+合作社+产业+农户”的合作模式,合作社发展特色农业产业2.18万亩;建有占地5052平方米的科技展示大棚2个,占地3.2万平方米的生产大棚10个,火龙果、葡萄、草莓、人参果和蔬菜种植等生态农业产值达480万元。

  在农业产业化基础上,合作社进一步探索农旅融合发展道路。2013年与贵州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占股20%。采取“公司+村合作社”的合作模式,合作社募资4亿元开发温泉度假项目,其中合作社占股6.8%;采用“旅游景区+企业+村级合作社”的模式,合作社募集社会资金5亿元(其中合作社出资2000万元,占股4%)开发建设了天山飞瀑、温泉度假小镇等18个旅游项目,核心区8个村均实现了村村有产业,2018年总产值达2.92亿元。

  二是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依托合作社的产业发展,各村入股分红,村集体财力实现从薄到厚,目前8个村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平均达60万元。例如,舍烹村整合93.7万元村集体自有资金入股科技大棚、占股1.71%,村集体年分红3.42万元;将村集体的120亩银湖水面经营权入股旅游公司实施水上乐园项目开发、占股10%,村集体年收益2.76万元;将3817亩生态林经营权入股打造温泉别墅、休闲养生、林下养殖、生态餐旅等旅游项目,村集体按利润的2%分红;将320亩的村集体湿地用于合作社开发生态观光旅游项目,建设湿地生态科普宣教基地、木栈道、观景平台等旅游设施,村集体占股5%。再如,新寨村和播秋村将200万元大连援建资金入股科技大棚,占股3.57%,村集体年分红10.6万元。

  三是农民实现脱贫致富。合作社成立以来,共带动310位村民实现固定就业,其中贫困人口35人,最低工资1600元/月,最高工资7600元/月。辐射带动2家酒店、100家农家乐、45家农家旅馆、32户农家超市发展,2220户农户5455人入股,年人均增收6000元。

责任编辑:张璟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