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财务会计》杂志已经走过60年一甲子了。我与您相识结缘,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那一年,您二十四,我二十三,都正值青春芳华。30多年过去了,我亲眼见证了您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和运行轨迹,可以说与您有着一种天然的特殊情感。回望一路走来的那些岁月,我的心情格外激动和欣喜。
1982年是“文革”十年动乱后恢复高考完成学业的年份。当年8月,我从山西财经学院(现为山西财经大学)毕业后,被学校直接派遣到农牧渔业部(农业部前身)人民公社管理局工作。也是从那时起,我结识了刚刚复刊不久的您——《公社财务》(《农村财务会计》前身)杂志。当时编辑部急需编刊人员,在新来的学生中,领导说我科班出身,学的又是财务会计学专业,便把我这个新人安排到编辑岗位打磨,从此我便有幸走进了《公社财务》编辑部大家庭,之后一直在这个岗位上与大家摸爬滚打了27个年头。
作为一代编刊人,我曾任刊物主编16年,亲历了《农村财务会计》创刊30年、40年、50年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并牵头策划筹办了《农村财务会计》创刊40周年和50周年两次重大纪念活动。特别是10年前的2008年1月《农村财务会计》创刊50周年之际,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亲自致信祝贺,令全体编辑同仁备受鼓舞。时至今日,一路伴您前行的此情此景,依旧历历在目,魂牵梦绕,难以忘怀。2009年,由于工作需要,我离别了编辑部,从事农村财务会计法规制度建设,不直接参与刊物具体编务了,但是我仍然没有脱离财会业务这个“老本行”,也始终没有忘却曾经培养并助力我成长的《农村财务会计》杂志,并时时关注着您,期期追随着您。36年来,我与《农村财务会计》一路相伴前行,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这既是职责所在,也是情感依归。
回顾当年与《农村财务会计》杂志相处的漫长岁月,几多往事不时萦绕我的脑际……
——关于《农村财务会计》刊名变更的前世今生。众所周知,世人历来十分忌讳某人不时“改换门庭”,刊名变更亦是如此。今天人们看到的《农村财务会计》杂志,1958年1月创刊时刊名叫《农业社会计》,到改为现用刊名曾三易其名,确是不得已而为之。当年《农业社会计》是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同志提议创办并亲题刊名、亲写《认真做好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工作》发刊词;兴办农村人民公社以后,1959年1月改刊名为《公社会计》,出版至1960年7月第7期后因故休刊(据说系三年困难时期纸张短缺等原因所致);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吹响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号角,农村改革风起云涌。1979年7月《公社会计》复刊时刊名变更为《公社财务》。1982年后,随着农村人民公社体制退出历史舞台,这本刊物的命运何去何从?是亟待面对的现实问题。围绕刊物名称究竟叫什么合适?编辑部曾经历过长时间的讨论酝酿。当时多数人倾向刊名叫《乡村会计》,还有人说叫《乡村财务》好,这样与复刊不久的《公社财务》刊名相近好衔接;我当时则主张刊名主语应当定位于“农村”二字上,同时涵盖“财务”与“会计”为好,刊名叫《农村财务会计》。因为“会计”侧重于核算技巧与方式方法问题,“财务”则侧重于管理筹划理财分析等方面。这期间,还得益于《农村工作通讯》刊名中“农村”二字的启发。鉴于大家对变更《公社财务》刊名的不同看法,编辑部领导让我认真汇总整理各方意见,并阐述具体缘由及情况说明后提交局领导拍板定夺,最终报农牧渔业部党组批准,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备案,自1983年7月起,正式改定刊名为《农村财务会计》。
——关于《农村财务会计》的定位问题。作为上世纪50年代创办的全国性农村综合性理财期刊,《农村财务会计》一直以来把宣传党和国家农村财经政策,传播经营管理知识,传授财务会计技巧,为集体管家、为农民理财当作首要职责。奉行“指导、务实、普及、创新”的指导思想,秉承“农经政策顾问、财会工作指南”的办刊宗旨,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农经、服务农村财会事业的办刊理念,面向农村,贴近生活,立足基层,打造特色,以通俗的语言、浅显的道理和身边案例,剖析疑难,诠释事理,融政策性、指导性、针对性、实用性、可读性于一体,把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知识传播到农村,传授给农民,指导集体组织强化财务公开、规范管理,引领村民百姓精打细算、增收节支。1999年4月,原国家新闻出版署在井冈山召开的建署以来首次“全国部分农村报刊出版工作座谈会”上,时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梁衡同志在通报表彰长期以来在出版界有较大影响的农村报刊时特别强调,有本叫《农村财务会计》的“小册子”其作用不小,40多年来农民群众和财会人员一直把她当“拐棍”使(用),给老百姓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聆听杜老教诲的一件往事。10年前,《农村财务会计》创刊50周年前夕,当时编辑部考虑到这个重要时间节点,诚请一些德高望重、在“三农”界有重要影响的人士给刊物寄语鼓劲。此刻我便想到了著名的资深农业问题学家、原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杜润生老先生。2007年冬月,我通过朋友联系到了杜老秘书,说明意图后把刊物50年来办刊情况及相关材料托他转交杜老看看。大概过了一周左右,秘书告知让我来杜老办公室一趟。能够接受杜老的约见,使我受宠若惊。那天看到杜老,他精神矍铄,睿智敏锐,说话间带着浓重的太谷口音。得知我是他的“小老乡”,杜老颔首微笑,说这本刊物他晓得,并给我讲述了当初创办《农业社会计》的来龙去脉和定刊本“口袋书”(32开本)的相关趣事。他说邓子恢同志对创办这个“小册子”很看重,不仅亲题刊名,还亲写发刊词,叮嘱一定要把刊物办好办出特色,多替农民说话,多给农民办事,多为农民解忧。那天我在给他汇报了办刊情况的同时,还特向他报告了20年前的1985年5月在京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会议上,杜老对农经系统提出“重整旗鼓,建功立业”的希望后,令全国经管干部备受鼓舞,信心倍增,他听了后很欣慰。谈话临了时,我请杜老能为刊物广大读者说句话,他很快便点头应允。不几天,杜老题写了“搞好民主理财,建设和谐农村”12个大字,寄语《农村财务会计》创刊50周年。时光已经过去10多年了,虽说与杜老只有一面之交,但他的音容笑貌,至今仍叫我时常记起。
今天时值《农村财务会计》创刊60周年的大喜日子,我躬身向您送上一份真挚的祝福!作为一本“老字号”的农村期刊,前路漫漫一甲子,任重道远从头越。我们要以此为新的起点,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恪守定规,精准定位,保持定力,宣示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始终把为集体管家、帮村民理财,确保农民权益不受侵害放在首位;不断创新办刊理念,认真倾听读者呼声,坚持开门办刊,力推“大编辑部”思想,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继往开来,砥砺求索,为健全乡村善治凝聚合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功立业,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书写新时代壮美的华章。
(作者系本刊特约编审,曾任本刊主编)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