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坚持“一村一策、整体推进”的工作原则,按照“高收入抓巩固、低收入抓发展、无收入抓增收”的目标要求,统一部署,强化举措,确保工作稳步推进,不断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为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政府引领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灵武市以市场化运作为导向,通过开展农村改革,整合城乡资源要素,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针对部分村集体资产薄弱,没有资源的状况,加强政府的引领作用,帮助村集体“造血”。2016年以来,每年投入1500万元设立“为民服务聚力工程担保基金”,通过与农村商业银行合作,以1:10的比例放大贷款,以优惠利率鼓励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申请贷款,将部分贷款收益分配给村集体,有效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17年3月以来,累计发放贷款6000余万元,受益群众1000余户,实现村集体收入25万元,通过“聚力工程”担保基金贷款实现脱壳村达到26个。
(二)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增加集体农民收入。通过改革,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让村级集体经济“活”起来。2017年,灵武市8个村开展了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同年7月28日,灵武市东塔村首家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揭牌成立,另外7个村目前正在市场监管部门进行登记注册。东塔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在认真考察论证的基础上,选定3家私营企业投资360万元,半年实现收入31.72万元,按照每股82元向股东分红,共分红22万元,其中给639名股东发放红利16.5万元 。2018年,灵武市再增加21个村开展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现村集体、农民“双增收”。
(三)发挥区位优势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利用城郊优势,为做强做大村集体经济,灵武市东塔镇所辖各村通过出租商业房、开办幼儿园、宾馆,发展小区建设等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2017年,东塔镇8个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87.58万元。临河镇二道沟村选准发展路子,突出主业和特色,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采取政府引导、群众自主、部门帮扶、社会参与的方式,财政投资300万元,以“公司+协会+农户=就业+增收”的模式,探索性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落地生根,引导群众从事“一户一品”特色旅游服务。新村90户村民开办农家乐4家,筹备建设的3家,每户月均营业额达3万余元,农户的房屋价值从原来的17万元提升至40万元,农民的房屋、土地、果园从固定资源变成了“活资产”。
(四)依托资源优势发展集体经济。梧桐树乡7个村拥有河滩地 14661.6亩,2017年实现发包及上交收入103.52万元。陶家圈村两委成员动脑子想办法多管齐下,做好“河滩地”文章。一是写好“土地流转”的文章,目前全村土地流转3600亩,解放800多人从事周边务工,人均年收入达2多万元。二是写好“城市服务业”的文章,依托毗邻城市优势,党员群众从事装修、花卉、餐饮业、建筑业和运输等服务行业很多。村干部通过党员带头致富和帮扶的形式,安排就业218人。三是写好“资产资源盘活”的文章,将村内闲置资产资源进行盘活,盘活村集体土地1313亩,年租赁收入达20万元,盘活闲置河滩淤澄地承包,年租赁收入达10万元,2017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9.61万元。
(五)依托农业项目投资发展集体经济。2016年至2017年,灵武市争取银川市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8个,项目资金投资921.65万元,2017年通过6个项目项目实现收入29.76万元,另两个400万元项目2018年实施。项目涉及6个乡镇的温棚集约化育苗项目,蔬菜批发水果物流中心、农机合作社机械化建设,土地合作社。郝桥镇上滩村通过争取银川市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投资80多万元,利用上滩村废弃小学现有的闲置操场和教室,建设果蔬交易中心,占地面积7788平米,新建库房1栋,凉棚2栋,改造装修房屋12间,安装地磅1台等设施和场所。市场建成后以蔬菜为主打产品,远销西安、新疆、甘肃、山东等全国十几个省区市,并以“沙漠上滩”的韭菜品牌进入宁夏境内华联等各大超市。2016年下半年建立自己的网络产供销一体化电商网络平台,年交易各类蔬菜15300多吨,年蔬菜销售产值8000万元,全村人均产值21828元。
(六)健全制度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保证。面对新形势,灵武市创新了“四位一体”(村民监管、乡镇审核监管、农经审计监管、纪检监管)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机制。加强了村级资产的清查、登记、管理,建立集体资产台账,做到账款、账实清楚准确,确保资产真实完整。实行壮大集体经济定期上报制度,利用农村“三资”综合信息平台对壮大集体经济进行实时监控。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让村级集体经济“活”起来,农民“富”起来。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农经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