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东平县强化“经营村庄”理念,引导村级从边边角角的闲散土地入手,通过市场化运营,将容易被忽视的资产、资源盘活用好,走出了一条开发利用“边角经济”的强村之路,增强了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
条状土地的产业化增收模式。鼓励村集体将生产路、耕地排灌渠、街道排水渠两侧的条状土地入股,通过“集体+企业(大户)+农户”“集体+企业(大户)”“集体+农户”等方式,合作发展苗木花卉等附加值较高的产业,实现闲散土地的有效利用,促进集体增收。接山镇后口头村与苗木花卉经营大户及普通农户签订合作协议,在村内街道两侧栽植黄金柳3000余株,三方按3:6:1的比例持股。苗木销售后,村集体与农户分别获益6万元、2万元。同时,村集体每年还能节省环境整治费用2万元。集体有了可用资金后,又在原来道路两侧,投资栽植垂柳3800棵,由农户进行日常管护,收益由农户与集体三七分成,村集体可年均增收7万元。这种模式比较适合无区位优势、无资源优势、无资金技术的“三无”村,全县115个村通过采用这种办法,年均增收3万余元,基本解决了村级组织运转问题。
块状土地的项目化增收模式。引导村集体整合利用“四荒”资源,招商引资或与企业(大户)合作建设项目,实现“四荒”资源的有效利用,增加集体收入。彭集街道安村是粉皮加工专业村,但受传统家庭作坊产销模式制约,晾晒难、产量低、利润少。实现规模生产,所需土地问题单靠群众难以解决。村“两委”将村北农户乱占的荒片收回,清理出土地20亩,投资50万元建设粉皮加工小区,加工专业户免费入驻。村集体对加工户实行统一管理,按照市场平均价格收购产品,合理、从低收取服务费。同时,注册“安大”商标,对接市场,走高端化销售路子,提高了产品附加值。目前,全村已有20个粉皮加工户入驻小区,粉皮年产量增加了1/3,加工户年均收入30多万元,集体增收20多万元。截至目前,全县通过开发闲置荒片新上加工、种植、养殖等项目共134个。
点状土地的高效化增收模式。通过土地置换、创新生产方式等办法,高效利用无法集中使用的点状土地,增加集体收入。彭集街道安村采取土地置换的办法,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将点状闲散土地整合到一块,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经济开发区东海子村利用核桃树株间空隙,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中草药、食用菌等喜阴作物,客商投资提供幼苗并负责销售,农户负责各自核桃树下作物的日常管理,村集体负责联系客商,提供产中技术指导、产后产品收购,按销售额提取服务费。全村种植中草药黄芩80亩、食用菌30亩,年产黄芩8万斤、食用菌2.4万斤,村集体增收2万余元。接山镇姜庄村、州城街道徐庄村、彭集街道马流泽村等将星星点点的集体空闲地以每平方每年0.5-1.5元的价格租赁给农户,既增加收入,又方便群众,村集体年均实现收益6000元。
笔者认为,“边角经济”增收模式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一是趟出了村集体简便易行的增收路径。采用这种办法,村集体不用投入资金、不用流转土地、不用承担风险就能参与经营、实现增收。二是提高了集体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从节约土地角度看,这种办法盘活了原来被人们忽视的闲散土地,间接增加了土地面积。按照这个路子,全县716个村可增加土地3万亩,每年可为集体增收2000多万元。通过种植效益较高的苗木花卉,新上种植、养殖项目,提高了土地效益,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三是发挥了降本增效强村富民多赢效应。村集体整合闲散土地就能轻松实现增收;企业(大户)不用租赁大田地、不用雇专人管理,直接增加效益;无论发展产业还是建设项目,在实现集体增收的同时都能带动群众致富。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农业局经管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