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工程建设项目发包管理对策
时间: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中国农村网 作者:□ 卫秦洛 字号:【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央和地方对农村的投资不断加大,各项惠农工程建设项目也随之越来越多,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工程建设项目发包不规范,导致工程建设项目资金使用不合理、建设质量不高,腐败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此,笔者结合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农村集体工程建设项目发包的探索实践,谈谈如何采取对策加以规范管理。

  对策之一:民主立项,夯实发包群众基础

  农村集体工程建设项目不仅关系到党的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而且事关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农村集体工程建设项目应坚持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治理要求,通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并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行。会议要在确保人数的同时,也要对项目的用途、规模、投资额、施工要求、资金来源等内容的讨论结果认真如实记录并签字。对有些代表确实不能到会的,可利用现代媒体工具如短信或微信进行沟通并及时截图留痕,也可利用节假日外出打工人员返乡之际召开会议商议,总之,要结合农村的实际,采取各种办法,让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得到真正实现,以确保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包有一个良好的群众基础。

  对策之二:科学设置,确定发包可行指标

  农村集体工程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图纸和造价是项目发包的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直接关乎着工程的质量和投资,如不科学设计和不合理造价,势必带来工程安全隐患及经济损失。所以,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工程建设项目要求,采取不同标准进行工程图纸设计和造价编制,并设定不同承包方资质条件。凡投资额较大、技术要求较高、安全隐患较多的项目,比如房屋建筑、桥梁涵洞和水库堤坝、排洪渠道等,应聘请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单位设计、造价,且承包方也应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一些场地硬化、散水和道路绿化等小型项目,可由具有一定专业经验的人员承担设计和造价,承包方也可由具有一定施工经验并经乡镇备案的村民组成的包工队参与。这样既符合农村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满足工程建设项目的技术要求,又可以降低不必要的前期费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对策之三:分级审核,严格发包操作程序

  农村集体工程建设项目发包既涉及到项目确立、资金到位,又涉及到图纸设计、造价编制,而且还涉及到发包文件备案,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哪个环节注意不到都会导致工程建设项目发包出现问题。因此,根据组、村、乡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实行分级审核制。发包的工程建设项目必须通过组长或村主任、村支书、村监会主任和乡镇包村干部审核签字。编制的发包文件还需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备案。这样通过层层严格审核把关,便可确保工程建设项目发包前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为工程建设项目顺利发包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对策之四:公开招标,增强发包透明度

  农村集体工程建设项目发包能否体现公开、公平、公正,为每个意向承包方提供对等的竞争机会,关键是要有一个公开透明的服务平台。因此,借助目前搭建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将农村集体工程建设项目纳入其中,采取委托招标代理机构的方式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通过信息发布、意向报名、开标评标、中标公示、签订合同等一系列公开透明程序,选择技术条件好、诚信度高、管理能力强、施工质量优的承包方承担工程项目建设。为了既规范又方便,还可以对工程建设项目采取分级发包,如一般投资额较小、技术要求简单的小型项目由村集体组织竞标;投资额相对较大、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的中型项目由村集体委托乡镇组织邀标;投资额大、技术要求高、安全隐患较大的中大型项目则委托县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进行公开招标;对村内的小型巷道、广场和滴水檐硬化等技术要求简单、安全隐患较小的项目也可由农村具有一定技术条件的、施工经验丰富并长期从事此类项目的农民施工队参与承包,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农村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的现实条件。

  对策之五:全程监督,确保发包合规性

  农村集体工程建设项目发包是一项政策性强、情况又复杂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焦点环节。为了确保工程建设项目发包公开、公平、公正、规范进行,在工程立项、审核、招标和签约等每个环节中,必须全程监督,特别是公开招标会,乡镇纪检书记和农经管理人员也要参会监督。这样通过多层次、多成分、全过程跟踪监督,既可以保证公开透明、给群众一个明白,又可以防止暗箱操作、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还干部一个清白,从而确保工程建设项目发包得到有效实施,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农村经济管理中心)

  ​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