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应付福利费”
时间: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中国农村网 作者:臧丽莉 字号:【

  现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公布之前,应付福利费的计提和支付一直作为“公益金”核算的内容来处理,之后其核算的内容发生改变,专设“应付福利费”一级科目,主要核算村集体日常福利、文教卫生等方面的开支,但笔者认为其核算内容和方法仍存在有待商榷的地方,分析如下。

  一、目前应付福利费的核算方法

  1. 应付福利费的计提。应付福利费是从收益中提取,专门用于集体福利、文教卫生等方面的开支,根据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需要及财务状况计提。计提时借记“收益分配”,贷记本科目,支付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例1】某村经村委会研究年终从收益中提取福利费60000元。

  借:收益分配—各项分配

  60 000

  贷:应付福利费60 000

  2. 适用范围。应付福利费的支出应当包括集体福利、文教卫生、烈军属、五保户、困难户以及计划生育等支出,还包括公民因公伤亡的生活补助费、抚恤金等支出。但并非全部涉及福利性质的支出都记入该科目,像用于集体福利设施的资金就应记入“公积公益金”科目核算。

  【例2】年终给烈军属和困难户发补助费3000元,以现金支付,会计分录为:

  借:应付福利费3 000

  贷:现金3 000

  【例3】某村给困难户发放生活补助20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应付福利费20 000

  贷:现金20 000

  【例4】某村支付保洁费5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应付福利费5 000

  贷:现金5 000

  【例5】某村集体经研究,为建设新农村,促进社会和谐,丰富老年人生活质量,建设老年活动室共计花费30000元,会计科目为:

  借:固定资产30 000

  贷:银行存款30 000

  二、应付福利费核算有待商榷的几个方面

  1. 村集体经济组织应付福利费的计提问题

  按《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规定,村级应付福利费是村级组织从年终收益中提取的,但没有统一的规定和提取标准,一般由财务人员自主决定,缺乏制度的约束,随意性较大,极易出现应付福利费提取比例失控现象,为随意增加福利费开支留下隐患。

  2. 村集体经济组织应付福利费与企业应付福利费有区别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应付福利费的来源与企业不同,企业应付福利费是以职工工资为基准,按比例提取,企业应付福利费越多职工福利越好,它是国家对企业和职工的优惠政策,企业应付福利费结余部分可转入资本或公积公益金。

  村级应付福利费是村级公共积累的一部分,当年有收益的村集体,才可从年终收益中提取一部分,用于村集体福利事业。目前很大一部分村集体年终无收益,应付福利费就无法支付,然而村集体日常事务如村级公益事业,困难户、五保户、伤残军人的最低生活必须得到保障,应付福利费就会出现负数,如果应付福利费出现负数反映在会计报表里,就会抵充村级债务,从而导致账实不符的问题。

  3. 应付福利费账户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负债

  从应付福利费的开支范围上看,它具有内部应付款的性质,使用之前表现为一种流动负债,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负债,是一种未使用的收益积存,把应付福利费当作村级负债来对待,其实是虚增了村集体债务。事实证明:村级应付福利费提取越多,从财务报表上反映村级债务越重,虚增或抵减负债都会掩盖村集体经济组织负债的真相,影响到净资产的真实性,尤其对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时,会影响评价结果。

  三、应付福利费核算的改进建议

  笔者发现,村级应付福利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较大,目前又新增了如农业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公共环境卫生支出,居民生活补贴、家庭养老孝心基金等,因此村集体经济组织应付福利费应该作为损益类科目核算比较合理,比较现实,开支时直接记入该科目,年终结转公积公益金,这样不管应付福利费支付多少都不影响债权债务。

  平时发生应付福利费时,会计分录为“借:应付福利费;贷:现金”,年终全部转入公积公益金,会计分录为“借:公积公益金;贷:应付福利费”,转账后应付福利费科目余额为零,这样财务报表统计中的村级债权债务与实际债权债务相符,也就是说应付福利费按发生数进行计提,既不影响正常的村级债权债务关系,也做到了账实相符,既能够正确反映会计基础信息,又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例6】以现金支付育龄妇女体检费500元,会计分录为:

  借:应付福利费500

  贷:现金500

  年终将应付福利费转入公积公益金

  借:公积公益金500

  贷:应付福利费500

  (作者单位:山东省莒南县岭泉镇经管站)

  ​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