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政策的调整和对农业专项资金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下拨的各项涉农项目资金逐年增多,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如何分配好、使用好、管理好涉农惠民资金,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受益,得到实惠,始终是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在此,笔者通过分析近年来在涉农资金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谈谈对如何加强涉农资金使用管理的看法。
一、涉农资金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涉农资金涉及面广且繁杂,拨付渠道多,参与管理部门也多,在管理上又未能形成一整套比较科学、完善的规范制度。因此,资金的投入、分配、使用、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使资金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影响了使用效益。
(一)项目立项不够科学。部分涉农惠民项目缺乏科学评估和效益评价,存在“撒胡椒面”的现象。许多项目资金额度仅两三万元,项目过于分散。一些部门和乡镇村社干部有“每人分杯羹”的做法,出现扶贫项目开发偏离扶贫宗旨,没有能够真正起到扶贫脱困、发展经济作用。
(二)工作程序不够严谨。一是招投标程序不规范,擅自变更招标方式,或有意使公开招标流标,以邀请招标形式让投标人中标;二是由于时间或其他原因,对本应实行招投标和政府集中采购的项目,乡镇村社采取部门自行采购的方式自主确定项目承包人,未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以上原因造成项目建设质量差,群众对实施的项目不满意。
(三)项目实施不够规范。部分建设项目规划、报账与实际严重不符。一些建设项目未严格执行项目公开公示和项目规划,且变更项目规划实施内容,擅自减少工程量,报账资料与项目规划内容、现场实际情况存在差异。
(四)资金管理不够严格。涉农资金来源渠道多、部门广,职责重叠,权力交叉。由于对涉农资金缺乏统一管理,分配使用权力集中于职能部门,资金安排随意性较大,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基层用各种手段争取资金,滋生了不正之风和违纪违规现象。有的未按规定落实涉农项目配套资金,弄虚作假,虚报项目文本和资料,骗取、套取涉农项目资金、补助、补贴和实物;有的单位未经允许,擅自调整涉农项目内容和资金额度,未按规定的时间完成涉农项目建设任务,致使部分项目延期,涉农资金滞留,资金效益不能及时发挥。
二、审计工作建议
管好、用好涉农资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应该通过建立健全配套制度,使涉农资金管理更加规范,使用效益更好。作为基层审计机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涉农资金审计监督。
一要关注项目需求,实施跟踪审计。由于涉农惠民资金涉及面广,事后审计难度大,对涉农惠民资金项目有必要实行事前事中跟踪审计,提前介入,重点关注项目规划是否符合群众需求,是否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是否解决了群众最急需解决的困难,是否科学合理;项目实施是否严格按照规划实施,是否有损失浪费现象,是否有群众参与监督。积极开展事前事中跟踪审计,更好地确保涉农惠民资金用到“刀刃”上。
二要关注资金安全,实施专项审计。为确保涉农惠民资金能专款专用,在财政、发改、扶贫等主管部门和乡镇、村等实施单位的每一个经办环节都不出问题,定期开展涉农惠民资金专项审计显得尤其必要。通过定期审计,重点关注资金安全,查找并纠正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原因,及时督促整改,促进涉农惠民资金效益的充分发挥。
三要关注项目建设,实施决算审计。为防止项目资金流失、虚增项目工程投资、高估冒算项目工程造价,对于涉农惠民资金项目全额投资和以其主导的项目,要全面开展竣工决算审计,重点关注项目实施的真实性、效益性,严防项目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现象。
四要关注资金运行,实施常规审计。一是结合每年实施的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重点关注财政扶贫资金县级报账及专账、专户制度落实情况,检查涉农资金使用、拨付是否按进度,是否存在挪用资金平衡预算问题。二是结合部门预算执行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重点关注涉农惠民资金使用部门是否存在截留资金用于项目管理或办公经费支出。三是结合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关注是否存在截留、挪用或骗取资金问题。通过常规审计与专项审计相结合,能有效清除审计监督死角,实现涉农惠民资金审计全覆盖。
五要关注项目流程,实施内部审计。审计机关在加大审计力度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资金报账审核和涉农惠民资金项目管理部门、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职能,适度利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力量,全面加强资金管理和使用的内部管理,对项目流程进行全面监控,加强工作协调、实行审计信息共享,加大审计整改追踪督办力度,促使涉农惠民资金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泽县审计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