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工匠精神
时间: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中国农村网 作者:□ 徐克勤 字号:【

  笔者认为,由于不同国家历史渊源、文化传承、种族特征、物产资源等的不同,工匠精神在发展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具有自身特色。本文旨在梳理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会计工匠精神的含义。

  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会计工匠精神之渊源

  《孟子·万章》载:“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这是首次将“会计”作为财务专用名词记载于册。孔子小的时候,父亲早逝,同母亲及前母所生的兄弟姐妹共同生活,家里非常穷,孔子为了养家糊口,做过很多事情,账房记账收税也都管过。所以,孔子是做过会计的。会计的范围非常大,今日所谓的财会、金融、审计、税务,都是属于会计的范畴,那对于会计,孔子说“会计吗,做到一个‘当’就可以了”,即“会计当而已矣”。

  有一天,孔子的弟子子贡同孔子讨论做人做事的学问,子贡说:“《诗经》中所讲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这个意思吧?”孔子答道:“现在可以和你谈谈《诗经》了,你可以从我说过的话里,领悟到我还没说的意思了。”通过这席对话,我们看出孔子对做人做事的要求便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切、磋、琢、磨,是古代加工玉、石、骨、象牙器的四道基本工序。所谓玉不琢不成器,铁杵磨成针,百炼成钢,都是强调匠人的加工过程决不是一蹴而就的,无一不是要经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样的过程和不懈努力。诗经原文:“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说有一个君子,他非常有文采,待人接物高雅厚重,言行举止沉稳干练,令人心生敬意,这样的人就好比切磋琢磨过的玉器般。

  孔子大圣人所言“会计当而已矣”的这个“当”可谓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一个“当”字当真最完美地诠释了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会计工匠精神。第一是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会计人员要德才兼备方为得“当”;第二是对会计工作的要求,会计工作要全局意识把握得“当”。

  二、会计人员要德才兼备方为得“当”

  会计人员生存发展当立德为先。会计人员不仅仅要做到“坚持准则、不做假账”,还要保证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决策相关性,要能够真正展示和协调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关系。会计人员立德为先的“德”包含了三个层次含义。第一层次,会计法规和准则规范,它是指国家发布的关于会计工作的法律、条例、规则、制度和会计准则;第二层次,组织内部会计制度,它是指导一个组织会计工作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的总称。这两个层次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第三层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它是属于道德范畴,不具有强制力,需要的是自我约束、知行合一。具体而言,会计人员对内要善于修身自省,以己受益;对外要懂得礼让谦虚,以示敬畏。

  对于会计人而言,业务能力是生存之本。第一是专业能力,第二是处理事务能力,第三是学习能力。

  除了对自己的技艺要求严苛外,还要对之怀有一种绝对的真诚和专注,达到忘我的境界,这一直是我国古代工匠穷其一生努力追求的最高境界。会计人员更是如此,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一种谦虚谨慎的风格和一种精益执著的精神,要秉持一种信念:再细小再单调的事情,也要善于发现事情的规律和本质。正所谓匠心独具才能臻于化境。比如,通过项目经理长期不更新其所负责的客户关系数据这一行为的分析,发现与其回款率低、逾期应收款多、甚至离职存在相关性。

  三、会计工作要全局意识把握得“当”

  会计工作当大处着眼,培养整个组织的财务思维。会计工作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应该是整个组织的会计工作,是价值链上的会计工作,也是每个人的会计工作。随着共享服务的大规模兴起,就着眼点的不同,可以将现阶段会计工作分为三大类。第一类,站在战略的高度;第二类,站在微观业务的角度;第三类,站在传统会计核算角度。

  无论是战略财务、业务财务,还是财务共享服务,都需要会计工作要从专业的框框里走出来,了解和融合其他领域的活动,要大处着眼,做好顶层设计,培养整个组织的财务思维。财务思维的第一层是相通相融,能够理解基本的财务理念、拥有审慎的财务判断能力;第二层是预见未来,通过分析知道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可以支持决策;第三层是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平衡,会计工作要考虑整体利益最大化,凡事适可而行。

  会计工作当适应形势发展、以创新务实为己任。随着财务转型的推进,在一些会计工作领域,因为涉及战略管理、运营管理、服务管理等众多管理领域,要综合运用新工具、新方法。第一,要充分利用先进管理工具,包括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绩效工具和评价机制等;第二,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挖掘技术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等;第三,跨界、融合永无止境,包括流程重塑、业务再造、金融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

  会计工匠精神──会计当而已矣。相信每一个会计人日复一日与人待物的真诚与专注,回馈的都是会计工作所带来的内在生命之充实与幸福。惟愿天下会计人员的所读、所思、所行,都能照见一种适中适当、适可而止、适可而行、格物致知的生命哲学和人生信念。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三农办)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