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贷款并非多多益善
时间: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中国农村网 作者:本刊记者 周 嵘 字号:【

  近日,《瞭望》新闻周刊报道,重庆一葡萄种植大户以500亩土地经营权向银行抵押贷款,因资金链断裂无法偿还本息,银行贷款成为呆坏账。

  曾经,贷款难是新型经营主体面临的最大问题,但随着国家对农业加大投入,金融机构不断开发针对农村农业的金融产品,越来越多的新型经营主体依靠信用、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等方式取得了梦寐以求的银行贷款。但在一些地方,个别新型经营主体对银行贷款来者不拒,多多益善,这样做实有极大隐患。

  预期收益出现偏差

  记者观察到,从5年前开始,重庆市葡萄产业就开始快速膨胀,葡萄种植面积急剧膨胀,仅璧山区大兴镇周边就有30多个葡萄园,大部分都是外地来投资的老板。去年葡萄上市季,本地产的葡萄价格出现大面积下滑,连往年葡萄刚上市和快收尾时价格“两头翘”的现象都没有出现。前述的葡萄种植大户对葡萄收益的预期是5年前的经验,借贷时只顾考虑扩大种植规模,没有看到整个地区种植规模都在扩大。盲目上项目,扩规模,对预期收益的判断出现了偏差,大户还不上贷款也就成了必然结果。

  从事农业经营,尤其是从事初级农产品生产,受市场风险影响极大。葡萄专家、西南大学尹克林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部分种植户都只看到了葡萄丰收时的高价,但最后期望值落空造成滞销。”农业生产的巨大不确定性带来的是极大的经营风险,对新型经营主体的经营管理能力、市场预判能力、资金周转率都有着更高要求。

  贷款隐性成本较高

  对于新型经营主体而言,除了对预期收益率的预判要尽量准确,对贷款成本的核算也要更加准确。

  贷款成本有别于贷款利息。目前大多数新型经营主体取得银行贷款的手段是担保贷款,除了正常银行贷款利息,担保费也应算作贷款成本。由于新型经营主体可抵押的反担保物数量少、价值低、难评估、难执行,审贷通过后大多实行信用贷款。担保公司为了安全审慎,大多要求新型经营主体交纳合同公证费、财产评估费、贷款保证金甚至代偿诉讼费。

  记者了解到,吉林省靖宇县某种植专业合作社贷款80万元,交纳三年担保手续费1.2万元,保证金12.8万元,评估费、公证费及诉讼费0.5万元,共计14.5万元,加上贷款年利率9.84%,合作社年实际贷款成本约为12.56%,如果没有国家财政补贴的2.5%担保费率,合作社贷款成本高达15.06%,比单纯计算银行贷款利息高出近6个百分点。

  记者在重庆、河南等地发现,银行通常要求种植大户先投入配套资金启动项目,一些种植大户为了撬动银行贷款,通常会不同程度地借高利贷解决前期资金投入问题。高利贷平均月息7厘-2分不等,比银行贷款利息高出不少。不少种粮大户反映,近年来,种粮1亩地才赚一两百元,有时收成不好,甚至连借款本息都还不起。

  负债经营有利有弊

  负债经营,是一个企业财务管理术语,它有多重含义,并不仅仅指资金周转不灵时向银行或社会借贷融资,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利用预期经营收益率高于借贷利率的基本假设,实现借助外部融资,撬动经营规模和经营收益的成倍数增长,这就是为什么负债经营又被称为财务杠杆的原因,资金使用效率高于融资成本,财务杠杆发挥作用。负债经营也可以形象地理解为“借鸡生蛋”,到期后还了鸡,但是留下了蛋。

  但是负债经营也有不利的一面。如果对预期经营收益率出现了误判,最终资金使用效率达不到预期,负债和利息就成了负担,财务杠杆就成了财务陷阱。

  准确估量自身经营盈利能力

  负债经营是把双刃剑。该不该向银行贷款,贷多贷少,这些都取决于新型经营主体的投资项目情况、资金使用情况、未来市场情况等,简而言之,取决于新型经营主体对自身经营、盈利能力的准确研判。

  曾有媒体报道,重庆永川区朱沱镇农民梁自然从2009年起转包1万多亩土地种粮,每年向银行融资额都在1000万元以上。由于超过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种粮3年多,获利甚少。他天天为钱发愁,一半以上精力用在跑银行“借新债还旧债”上。2012年,由于种粮资金链断裂,导致破产,流转土地不少已经荒芜。

  当前不少新型经营主体的经营计划不精细、不科学,带头人文化水平低、管理能力弱。项目建设缺乏充分调研论证,贷款额度缺乏精打细算,还款计划心中无数,对贷款数额模糊不清,贷款多少随意性较强,幅度相差很大。贷款之前,准确估量自身的经营能力,很有必要。

  新型经营主体的盈利能力是关键,盈利能力越强,其融资能力和偿债能力越强,抗风险能力就越强。准确判断自身的“造血功能”是贷款前必须要做的一项功课。无论市场预期再好,能真正挣到手的钱才是自己的利润。

  记者了解到,在重庆,很多人都看到了葡萄丰收时的高价,一般来说,扣除成本后,重庆本地产的葡萄上市平均利润空间为10多元/斤,但对于本地种植户,这笔利润却是“空中楼阁”,由于重庆本地葡萄成熟期都在6月中旬以后,云南等地的早熟葡萄早已抢占了市场。拿挣不到手的利润作为自己的盈利预期,这是不少葡萄种植大户犯下的大忌。

  农业规模经营风险大,新型经营主体还是应以稳健为主,负债经营可以尝试,但切忌盲目举债“赌”市场。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