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报账员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中国农村网 作者: □ 曹琳琳 字号:【

  近年来,随着各地全面实行农村财务计算机网络监管,有效地促进了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也对报账员的素质及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村级报账员易出现的主要问题

  在农村,由于经费紧缺,财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农村生活条件环境差,多数会计专业学生不愿意回到农村工作,导致村级财会人员学历较低,缺乏专业知识。通过调查统计,只有少数的村会计拥有中专或大专学历,大多数村财会人员是小学、初中文化,更别提拥有基本的资格证件了,有的老会计甚至不会运用会计科目,不会用借贷记账法登记会计凭证、账簿。票据作为一种用以记录、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的原始凭证,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记载着大量的经济信息,具有较强的法律效力,是一种很重要的凭证,但往往在平时的业务当中,不写日期、用途,不签经办人、证明人,甚至未盖单位公章,领导、负责人未审批又都是常有的事;一些报账员为了减少日记账登记的业务量,往往将多份原始单据使用同一编号,造成单据难于查找,从而直接影响报账员与代管会计之间的账务核对工作。

  另一方面,一些报账员账面的现金很多,但实际库存现金却很少,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一些难以处理的应收应付款项,以及那些无法取得正式发票的工程款,这些单据通常被叫作“白单据”。白单据的存在不仅给报账员在资金管理上造成困扰,也影响到其对日常各项业务的有序管理,使本就处于困境的村集体资产管理更是“雪上加霜”。这些现象的产生多是由于村集体经济的严重紧缺,收入来源简单单一,各年总收入与总支出相比,总是入不敷出,再加上报账员对财务制度不熟,不能及时了解新的财务法规政策,无法合理安排与使用单位经费。长此以往,将影响村集体资金、往来款项与固定资产管理,造成集体资产流失,不利于农村集体资产的安全完整与合理利用。

  二、规范村级报账员行为的对策

  针对农村报账员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在认真执行《会计法》与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规范其行为。

  首先,提高村级报账员业务素质。高素质的村级报账员是实施“村账镇管”的基础,必须大力提高村级报账员的素质。一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报账员业务水平。村级报账员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在现任岗位上无证书的人,要及时组织他们参加区财政农经部门举办的会计业务培训,限期取得证书。同时,由乡农经站牵头,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相关培训,使各村报账员能够共同学习,加强交流。每个报账员必须在一定时间内达到财政部门规定的培训课时,否则不得担任报账员。二是在选拔村级报账员时,要坚决杜绝“任人唯亲”的行为。村级报账员要由乡镇农经站考察选配,一经确定,一般不得随意变动。三是建议乡镇与各行政村签订责任状,在对乡镇年度考核中,增大按时报账工作方面的分值,以督促其及时报账。

  其次,报账员在交账前要做好充足准备,逐笔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做到不重记不漏记,公私分明,不贪污、侵占和挪用集体资金;每次交账前按照收支顺序和用途整理单据,严格检查手续是否齐全,经办人、证明人是否签名,用途是否清楚合理,金额书写方式是否规范,村委会相关负责人是否审批等;使用统一监制的账簿、票据,杜绝“白条”入账。

  再次,对原始凭证的审核要做到准确无误,坚决抵制暗箱操作行为。由于村级财务开支琐碎凌乱,必须严格管理,对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款项拒绝支出;村报账人员应对本村的财务保密,如有外单位或其他人员需要查看的业务,需经村委会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行;对已入账或已装订的单据,无论对账或查阅,都不可随意抽走单据。若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遗失,应取得原开票单位原始凭证存根的复印件,并加盖财务部门专用章或发票专用章,按正常的签批手续报销;对于一些预借款项,应实行备用金制度,当业务发生时,根据实际情况逐笔登记。

  最后,成立民主理财小组,所有开支,一律先由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并加盖审核印章后,再由居民委员会负责人审签;乡镇代管会计要坚持原则,严格审核把关,切实提高“门槛”,确保入账票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更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工作,不能一劳永逸。乡镇政府及其农村财务报账人员负有保障其正常运转的直接责任,新形势下农村财务管理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不断改进管理方法,完善管理体制,巩固和提高报账人员的专业素质,强化对其管理效果,同时也是农村财务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因此,必须完善其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并配备足够的财务人员,确保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转,大力支持财务人员的工作,提高单位报账员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水平,避免村账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现象,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摘自《现代经济信息》)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