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扶贫项目实施的三个问题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唐 果 字号:【

  第一个问题:

  乡村人员“空壳化”,筹集资金难

  一是人员的“空壳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农村基本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小孩,劳动力甚少,出现了“人去村空”的局面,已经影响到了教育、文化、土地等涉及“三农”问题的各个方面。《半月谈》2016年第3期《扶贫项目“上热下冷”记》报道:以人行便道建设为例,政府补助标准是50元/米,这个额度在村里根本做不下来,每米至少有30多块钱差额,需要自己想办法解决。政府文件说法很理想化,资金缺口由农民筹工筹劳,现在村里人基本走空了,谁跑回来给你“筹”呀!二是集体经济的“空壳化”。这些“空壳村”不仅人员“空壳化”,集体经济也是“空壳化”,无力承担公共事业发展要求。大部分的“空壳村”都是“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仅靠少量的财政转移支付,要上工程,政府的钱不够,村社哪有钱来补?贫困村连基层组织运转都较困难,筹集资金、发展农村公益事业、为农民提供服务更无从谈起。

  第二个问题:

  工程质量“折扣化”,解决矛盾难

  一是资金缺口大,致使工程质量“折扣化”。村社筹不起钱,又想惠农政策落地,除工程规模缩水外,有的质量还大打折扣,引起民怨。《扶贫项目“上热下冷”记》报道:2014年硬化了5公里道路,单位投资达不到要求,工程质量出了问题。村支书带着记者现场查勘,由于水泥标号不够,建设厚度也不足,现在路面“起泡”,到处坑坑洼洼,汽车一过就粉尘满天。二是项目落实差,致使村级矛盾“尖锐化”。由于扶贫项目落地难免牵涉各种矛盾,项目落实不好,有的干部怕得罪人,也有畏难情绪。群众谈起这条路,气不打一处来,冷嘲热讽村干部,认为村干部从豆腐渣工程里贪钱,直接激化矛盾。再如半月谈网2015年10月10日《农村集体经济空壳化:资金筹集难 牛毛债多》报道:重庆丰都县飞仙洞村为解决群众“吃水难”,县水利部门专门安装了10多公里入户水管,但由于村里没有日常管护经费,短短几年,有的取水点就渗漏,被迫废弃,有的管网出现了堵塞,农民家里也就断了水。村党支部书记彭瑞华说,现在惠农项目很多,但村里出不起管护资金,项目虽说“落地”,惠农也不长久。扶贫工作没有“暖民心”,反而挑起了矛盾,这在农村基层不鲜见。

  第三个问题:

  产业扶持“同质化”,实惠获得难

  一是扶贫项目“接地气”不足。《扶贫项目“上热下冷”记》报道:某贫困县规定整村脱贫资金中,20%切块用于产业到户扶持,部分贫困村规划中药材种植,贫困户每亩补贴100元购买种苗,中药材产出后,统一由合作社保底收购,亩均收入2000元以上。表面看这是一个不错的项目。当地干部说,帮扶措施写进了明白卡,人人知悉,大伙儿种中药材有补贴,不愁销路,脱贫摘帽不是难事。但规划是一回事,实际落实又是另一回事。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村串户,发现不少规划种植户地里还是一片荒芜,根本不见中药材的影子。二是产业扶持搞面上“一刀切”。有的农户土地撂荒都四五年了,杂草半人多高,树都长起来了,要重新种药材,得请人用机械复垦,每亩地需上千元,贫困户哪里出得起。政府扶贫考虑了补贴、销路,却没考虑撂荒的地能不能种,效果打了折扣,群众实惠难获得。

  (作者单位:湖北省赤壁市财政局)

  ​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