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经住户调查工作之我见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张裕辉 袁 泉 字号:【

  农经住户调查工作不同于其他统计调查,直接与文化素养、生活背景、年龄、职业各异的居民打交道,是一项十分细致的群众性社会经济统计工作。上连政府,下接百姓,十分重要又不可替代,做好这项工作有很大难度。如何做到成功访户,确保住户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点体会和方法。

  一要调整心态,大胆宣传。农经住户调查员的自信心在调查访问工作中至关重要。作为一名调查员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既要把国家赋予我们的统计调查职能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又要把农经人员的良好形象留给广大被调查者。我们所实施的调查同样也是履行公务,而不是求人办事,要做到“自信、自重、自尊”。采取发放《致农经住户的一封信》、悬挂户外标语、粘贴宣传画等传统媒介和互联网、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向亲戚、朋友宣传农经住户调查工作,有效形成一种辐射状的宣传圈,切实提高调查对象的配合度,打消思想顾虑,如实申报调查账本信息。

  二要因势利导,找准话题。作为一名称职的农经住户调查员,除了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外,还必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掌握一些社会学、心理学知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阅历、不同性格的人,他们的喜乐爱好都不同。如老年人较关注的是延年益寿和医疗保健问题,中年人较关心的是子女教育和时事政治方面问题,年轻人较关心的是娱乐体育和工资福利等方面问题。同时,还可观察被调查住户家里的装修、摆设、个人谈吐,了解主人的爱好,从而寻找共同话题与调查户沟通,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询问,达到顺利高效开展调查之目的。

  三要互相理解,以情感人。互相理解是访户获得成功的关键环节。被调查对象提供调查资料是在为国家作贡献,值得尊重。但是他们也有难言和苦衷,需要理解。尤其对个别不愿记账的调查户,不能冷淡,更不能歧视。对记好账本确有困难的调查户,要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设身处地从当事人角度考虑。同时,入户访问一般要选在喜庆的节日,较容易沟通。在刮风下雨的时候入户容易感动人,在调查户家中有困难或有人生病的时候去慰问容易打动人。如果若能设计制作带有农经住户调查内容的纪念品,由调查员在登记时一并赠送给调查对象,就能感动调查对象,认为政府是关心和重视他们的。纪念品花钱不多,却相应提高了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

  四要由简入繁,先入为主。每位农经住户调查员入户调查,都想尽快把记账要求灌输给调查户,但这样做往往欲速则不达。我们以前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给调查户讲记账要求讲得口干舌燥,但到最后调查户却说你这个调查太烦、太复杂,干不了,究其原因就是把记账要求讲得过繁、过细。其实,第一次与调查户接触,主要目的是让调查户先把调查任务接受下来,简明扼要地把记账要求讲解一下,尽量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后再上门给予帮助辅导,逐步解决问题。

  五要不同情况,区别对待。调查中对于难见调查住户要采取“通、约、查、守”的方法。“通”是在村组、小区或住户门口张贴记账户的登记通知;“约”是给调查住户或其单位打电话预约记账登记时间;“查”是指白天看门窗,晚上看灯光,判断调查住户是否在家,只要发现门窗开了或者灯亮了,立即上门帮助指导记账登记;“守”是指留守等待。这样基本上可以完成难见调查住户的入户记账登记工作。对于难进调查住户,则采取“情、字”策略。“情”就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工作,以行动感人,调查一次不行,就进行两次、三次,直到调查登记成功符合要求为止;“字”就是在入户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多次上门家中无人的情况,调查员在调查对象家门口留下字条,说明入户意图,留下负责本村组、小区调查员的手机号码,使调查对象能够直接与该调查员取得联系,另约时间,入户帮助完成记账登记。

  六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在人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的当今社会中,给住户调查对象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对调查工作顺利开展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良好的形象,语言表达能力和适当的政策理论水平。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素质。学习是一种能力,在学习形式上要向书本学,从网络中学,向身边人学。如今,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要善于在学习中充实自己。其次,在组织方法上要丰富多彩,不要局限于学文件、读报纸。要经常组织大家进行演讲、公关等活动来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反应能力。这样做既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提高了队伍的凝聚力。

  总之,只要我们在农经住户调查工作中有信心和诚心,注重入户登记细节,把握好入户时机,和蔼可亲做好入户宣传解释工作,最大限度地取得调查户的信任与配合,我们一定能够顺利做好农经住户调查工作,并取得准确可信的调查数据。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海复镇农经办公室)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