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塘沟村 从1938年出发
时间: 来源:美好生活-中国农村网 作者:本刊记者 张媛媛 字号:【

  海坨山下,妫水河畔,延庆作为平北革命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的第一站,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记者专程来到隐藏在重重大山之中的沙塘沟采访。

  硝烟弥漫 打开尘封的红色记忆

  延庆沙塘沟村坐落在大庄科乡西北9公里处,距延庆城区49公里,距北京74公里。沙塘沟清代建村,因村西有一大沙洞,俗称沙塘,村取洞名。历史上,沙塘沟村是著名的抗日革命根据地,从这里点燃了平北抗日的星星之火,更被誉为“平北红色第一村”。

  走进沙塘沟村,一处显著建筑展现在眼前,这就是平北抗战纪念馆。工作人员向记者讲述起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1938年秋季,八路军宋邓支队一部到了沙塘沟,村民纷纷把战士请到家里住下,宁可自己挨饿,也要让八路军吃饱。就在这一年12月12日,张福、张朴等村民加入了共产党,并成立了党支部。自此,日伪军把沙塘沟视为八路军的‘安营地’,进行了大扫荡,把全村256间民房全烧了。”

  战争年代,老区人民同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游击队后方支援前线,妇救会为战士做饭、做军鞋、缝补军装,儿童团站岗放哨,村民团结一心抗击日寇,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纪念馆前的三岔口,每天都会坐着一位身体羸瘦、精神矍铄、留着花白长须、胸前戴着一枚闪亮党徽的老人,他端坐在那里,身上总洋溢着军人那一往无前的精气神。他叫张成旺,今年94岁,是一名老兵,也是一名建国前老党员。记者上前向老兵致敬,问候之间张成旺老人告诉记者,和他一样健在的老兵还有两位,都搬出了大山。他的儿女们也在外打工,如今生活条件好了,老人一人也生活得津津有味。

  1937年“七•七事变”后,大庄科处于伪满洲、伪华北、伪蒙疆三个伪政权统治之下,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年幼的张成旺,目睹和承受了日军、伪军的残暴行径。

  1938年,八路军进入大庄科,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沙塘沟村诞生,共产党在这里播下了火种,发展了6名农村党员;1940年,昌延联合县政府在霹破石村成立平北地区第一个根据地。5月底八路军10团到达沙塘沟,与3000多敌人血战了一整天,最后歼敌200余名取得胜利,这就是10团进入平北地区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护战史上著名的“沙塘沟反击战”。张成旺切身体验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救国热情、坚定信念以及强大力量。1946年1月1日,21岁的张成旺决定参军入伍,为中国解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七年从军生涯,大大小小的仗,张成旺打过无数,也吃过常人难以想象的苦,他都带着为了祖国统一、民族解放事业的革命信仰扛了过来。1958年,转业回乡后的张成旺当选沙塘沟村大队长,带领村民对抗自然灾害,开山整地、栽树种田,硬是把荒山野坡变成了一座座花果山……与这样一位有着丰功伟绩的老人对话,记者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心生敬仰!如今大庄科红色体验基地一年接待几万人,只要有人来听,张成旺老人就给讲那些红色故事,激励后人。

  沧桑巨变 红色资源化身幸福源泉

  经历了战火的考验和生死离别的锤炼,沙塘沟村民更加热爱生命,珍惜幸福生活。新中国成立后,沙塘沟村在政府的帮助下盖起新房,村民告别了“打游击、住窝棚”的年代。老百姓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开始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2003年,在村党支部的带动下,沙塘沟村筹备建立乡情村史陈列馆。通过不断积累与丰富,2013年,在乡政府的支持下沙塘沟村改建乡情村史陈列馆,并正式更名为“平北红色第一村纪念馆”。2016年10月,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红色体验基地正式对外开放。当地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基地体验包含三方面:一是“红色征程”,让游客换装八路军,重走行军路,路线串起沿途风景优美而又充满红色历史的红色村庄。二是“忆苦思甜饭”,主要是参考当年红军主要革命根据地的主食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食品,设计的红色体验餐。这种行军餐以土豆、红薯、窝窝头、米饭、南瓜汤和咸菜为主,原材料都是当地产的传统作物,盛放食物的容器还专门选用了传统的草编笸箩和复古瓷缸碗等。三是参观平北抗日纪念馆,馆中的陈列品,是村民在各自家中搜集出来的抗战时期的老物件。在村民的努力下,展品竟搜集数百件之多,有八路军自制的手榴弹、子弹,缴获的日军指挥刀、衣物,也有当地村民为支援八路军抗日留下的纪念品。通过光影设备、音像效果、实景还原等多种展陈形式,配合讲解员的细致讲解,让游客更清晰沙塘沟村及平北地区的抗战历史。

  大庄科乡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平北抗战纪念馆不仅记录宣传了红色革命精神,还解决了村里近10位劳动力就业问题。未来结合已有的红色基础,沙塘沟村的美丽乡村建设突出红色主题,进一步加强红色遗迹保护、丰富红色人文景观、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同时对农户进行统一户厕改造,不仅让村容村貌、旅游服务水平更上一层楼,也让群众切身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实惠。

  景美人富 环境整治带动美丽乡村

  作为2019世园会举办地和2022年冬奥会三大赛区之一,延庆始终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服务保障冬奥会世园会的重要抓手,作为向世界展示北京乃至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内容。2017年下半年,延庆就全面开展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重点推进世园会、冬奥会周边、主要道路沿线、旅游区周边村庄环境整治,为美丽乡村建设打好了基础。大庄科乡沙塘沟村就是最早完成建设实施方案编制的村庄之一。

  沙塘沟村不仅有红色遗迹,如今也成了新农村的代表。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沙塘沟村对经历百年风霜的老房子进行重点保护,翻新如旧,把沧桑历史定格成为沙塘沟特有的古朴风韵。沙塘沟村的民居很有特色,村民都在北山住,细心观察就知道每户民居都是后山靠,前山照,入字山脉村口抱,从山脉走向就让人感到非常隐秘。来到村后,山清悠悠,仿佛进入“村静喜鹊叫,山低雁尾遥”的梦境,回味无穷。在这绿野天地里,走走石阶关道,看看圆口井,摸摸拴马桩,推推大石碾,看看农民扶犁耕田,叠埂种菜,修剪果树,体验纯朴风土民情,回到大自然的怀抱。村落中居民朴实憨厚,热情好客,邻里和睦,革命战争时期的辉煌记忆仍旧依稀浮现在人们如今闲适的日常生活之中。感受独特山居生活的同时,还可以就近游览京北的众多风景名胜,诸如十三陵、八达岭长城、虎峪、关沟、锥臼峪、莽山、莲花山、双秀峰以及龙庆峡等地,饱览秀丽的湖光山色,壮观的历史名胜。

  沙塘沟村依托丰富的香椿资源推出的“香椿宴”,备受游客青睐。1996年,乡政府帮沙塘沟制定了建设香椿基地的计划。村里划出千亩山地,在林业技术人员指导下种起香椿,因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的适宜气候和酸性土壤的优质土壤条件,种出的香椿叶大、颜色发红,叶面上还泛着油汪汪的光泽,比其他同类产品价格高出一倍。由于以香椿为主的农副产品产量、种类的增加,沙塘沟村成了远近闻名的“香椿专业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村里今年收获6000余斤香椿,一点儿都不愁卖。近年来不断在香椿品质上严把关,每到销售季节无论价格涨跌,村集体以每斤15元的价格从村民手中收购,再包装成为产品售往北京城区乃至全国。村民不仅收入显著提升,还不必承担市场风险,这种模式带动了一批村民增收致富。

  沙塘沟村优美的环境,也吸引了民宿投资者的目光。北京花蹊丽舍就散落在村内民居中,有依山傍坡的山居庭院,有登高望景的层楼别墅,布局各异,特色鲜明。如今村集体转变思路,着手盘活闲置村房发展民宿产业,让来到沙塘沟的游客真正玩得好,留得下。

  新中国成立后的这70年,沙塘沟村有了天翻地覆般的变化。环境美了、生活富了,但是红军精神代代相传下来了。从穷乡僻壤到美丽乡村,沙塘沟村谱写了70年越发欣荣的华丽篇章。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