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郎中村 时移世易 变中图强
时间: 来源:美好生活-中国农村网 作者:白季寒 字号:【

  70年岁月长河,时代在变迁,人们的生活也在日月翻新。北京顺义区赵全营镇北郎中村,自20世纪90年代走上股份合作制之路后,村庄面貌万象更新。从土地中沉睡的乡村到时代中崛起的乡村,每次机遇与挑战都改写了北郎中人的命运。回首这场乡村巨变,村民有句实在话,“以前是奔生活,现在是品生活。”

  京郊股份第一村,村民奔赴致富路

  宽阔的柏油马路,林立的屋舍楼宇,大面积的绿植景观带,如今的北郎中村更像是个集科技、商业于一体的现代化园区。服装生产厂、食品加工厂、影视制作基地……上百家企业的入驻,让这个美丽乡村有着不容小觑的经济实力。自1993年成为京郊第一个实现股份合作制的村庄以来,北郎中持续26年健康、有序、高速发展。以股份合作制形式组建的北郎中农工贸集团,现今经营资产达到6.5亿元,“北郎中”商标市值达到5亿元,村民股金分红逐年增长,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北京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一系列荣誉称号让北郎中坐稳京郊股份制乡村的“第一把交椅”。但今天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当年的雏形却只是一家仅有10余人的面粉厂。20世纪90年代以前,北郎中村民还只有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即使农户拥有丰富的农耕经验,但还是要靠天吃饭,收入不稳定。90年代初,村里人合资开办了面粉厂,没想几年收入成倍增长,赚得合作经营的第一桶金。

  从合作经营到推行股份合作制,是一次触及北郎中集体产权制度的重大改革。有的村民担心,“资金投进去,收不回来,弄个鸡飞蛋打咋办?”针对这些思想活动,村“两委”成员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反复说服动员、分析对比、讲解有关知识,材料发到每家每户,指出这是一个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村庄经济发展的合作道路。于是,1996年由村集体、村民和企业员工共同出资组建的北郎中农工贸集团正式成立,整合村里资源,进行集团化、规模化生产。村民入股,既可以风险共担,又可以得到分红。慢慢的,由养猪、农作物种植发展延伸出来的花卉种植、农副产品加工配送等项目渐渐成形。如今北郎中形成了以种猪、花卉、籽种、农产品加工、仓储配送、休闲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而且不断根据乡村自身发展、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

  现代农业升级,多栖产业促发展

  蔬菜大棚摇身一变成为智能化工厂,采用臭氧消毒、二氧化碳发生器、智能补光灯等,温度、湿度、二氧化碳都有实时监测。园区内,除了能体验到物联网精准的“田间管理”技术外,还能实现对农产品的全程追踪。只要扫一扫农产品上贴的二维码,产品的产地、食用方法、联系电话和购买信息等便一目了然。

  北郎中村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和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升级版”这个发展目标,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打造高颜值的村庄环境,吸引百余家企业入驻。村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逐渐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从产业发展规划图上,可以清晰看出北郎中村的布局和结构。中心是村庄,由内而外,各大产业则分布四周:双创基地、现代产业配套服务区、花卉产业、标准化蔬菜基地、林地、现代农业、农业籽种产业等。

  北郎中的产业结构主要以种猪、种苗、花卉为主。种猪场积极采取向外发展模式,达到年出栏5万头规模;种苗,包括果蔬种苗和花卉种苗的培育;花卉产业则有占地1000亩花木中心,主要有绿化花卉,服务于绿化工程,还有高档花卉如进口的蝴蝶兰和鲜切菊等。

  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花博会及国庆60周年庆典花卉供应商之后,北郎中花卉的品牌效应凸显出来。在5000平米的智能温室里,从国外引进的鲜切菊品种繁多,有曾获得金奖的绿宝石,还有红丹特、紫丹特、亚里士多德等品种。据介绍,北郎中村花木中心与北京农林科学院和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合作,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发展精品花卉和高档花卉。2009年,引进蝴蝶兰生产线;2013年,花木中心还与荷兰菊花育种公司合作,全面启动了鲜切菊出口基地项目。在这座智能温室中,装上了物联网系统,电脑可以自动调节温度、湿度等参数,保障作物处于最佳的生产状态,生产管理实现了智能化和标准化,从而提高花卉的产量。

  目前北京市场上30%的蝴蝶兰都产自北郎中,蝴蝶兰种苗年产量已达50万株;鲜切菊年产量已达350万株。花卉产业还搭上电商快车,北郎中拥有自己的花卉电商平台“24H鲜花”,平台的注册会员约3万人,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2019年春节期间,北郎中村举办首届迎春花展,一个月时间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50余万元,并带动了周边村的采摘、农产品展销等业态的发展。

  生态宜居引领乡村振兴

  相传明朝永乐年间,京北顺州西北域,瘟疫横行,生民饱受疾苦,时逢一过路郎中发大慈恻隐之心,将医病草药倾于村中四眼井内,生民奔走相告,聚而饮之,始救一方百姓。为纪念郎中功绩,此地命名“郎中村”,因位于顺州西北,故名“北郎中”。

  进入北郎中犹如来到绿色世界,高大挺拔的白杨把农田隔离成方,绿油油的牧草随风摇曳,占村域面积60%以上的绿化景观带让这里更像是一处郊野公园。位于村落中央的屏风公园,用8扇中国红屏风讲述千年郎中情;位于村落主街道的文化墙,用浮雕艺术讲述乡村文明;位于花卉种植园的中草药体验园,用百种草药讲述郎中文化的传承。

  “过去我们这儿可不是这个样子,那个时候家家都养猪,但是没有统一的规划布局,反正收入啥的都摆在最前头,别的就都不在乎了。不过说实话,我是在这村长大的,可能每天的细小变化都不太注意。可要是这么一回忆,变化确实太大了,简直要被吓一跳。”村民陈建栋今年47岁,是土生土长的北郎中人,聊起村子的变化,他最大的感触就是环境好了。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路,北郎中一走就是近20年。20世纪90年代开始,村委会开始大规模改造村内的环境,最先改造的是村子里的水系、坑塘。在咨询了专家、村民的意见后,保留自然水系,合理引导水资源。所有的坑塘、河流全都予以保留,在保护水资源的同时,村里开始建设水循环系统,雨水收集、中水循环。如今,村子里拥有六七十亩的自然湿地,曾经的养猪村脏与乱已不见踪影。花卉中心旁边是一个街心公园,红黄交织的树丛中,隐隐地透出几缕阳光,地面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些许地被植物,小菊花、鸡冠花夹杂在零星的灌木之中,公园的中心是一个大型花坛,由花坛继续向西走,便是北郎中村的西门了。午饭之前,不少老年村民都喜欢来到公园里,找些石墩坐下,聊天、下棋。

  面对村庄巨变,69岁的村民张雪芬说,“曾不敢想的美好生活真正到来后,我很幸运自己是一名北郎中人。在村里能拿老人钱,能看电影、平剧,能听中医讲座、推拿按摩,美丽乡村就是我们的美好生活。”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