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雕老人 高起
时间: 来源:美好生活-中国农村网 作者:白莉 字号:【

 

  一根牛骨头,几把锈迹斑斑的刻刀,在一位古稀老人的手下,能够刻画出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骨雕工艺作品。

  他就是北京市顺义区杨镇高各庄村的骨雕老人高起,在这一行已经干了半个多世纪。他用牛骨雕刻出的蝈蝈白菜、仕女、关公等作品,风格独特、造型逼真,曾获得北京市奥组委奥运礼品设计奖、北京市农民艺术节优秀作品奖,并销往国内外。

  骨雕,约6000多年历史。起初,古人把骨做成针、刀,并把文字和图案刻在骨上。斗转星移,骨雕从日用品逐渐演变为装饰品。现在我们看到的骨雕,已是非常精美的工艺品,它不仅在骨上刻有文字还通过不同的刀法雕出人物、花鸟等图案。

  说起骨雕,高起满脸的兴奋,话也滔滔不绝。从1953年至今,高起与骨头、刻刀互相磨合、日夜切磋、相互成就。他最早是在北京象牙雕刻厂学习,从事象牙雕刻工作。1995年起,大象成为国家保护动物,牙雕没有了原材料,他便改用牛骨头为雕刻原料。

  走进高起的工作室,在古朴的工作台上,他如数家珍地介绍自己的老物件儿:凿、斧、锯、锉、夹镊、钻子等。这些具有年代感的古老工具,大部分是他手工制作的。他喜欢用这些老物件儿,用他的话说,与这些老工具有感情,用起来顺手。起初只是业余爱好,高起一有空就到处转一转,把有造型的牛骨头收集回来,细细琢磨,看能加工成什么艺术品。直到成立自己的雕刻厂工作室,两个儿子和一些喜欢骨雕工艺的朋友一起学习研究。

  由于骨雕工艺复杂,属于纯手工工艺,经济效益不是很好。虽然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坐下来学习这门技术,但是也曾经有外国友人慕名前来学习。目前,这项手工艺已经申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起一心扑在骨雕上,并且不断推出新的作品。用牛棒骨雕成的侍女是他这些年的成就之作,十几尊形态各异的侍女,每位侍女的衣着、发饰各不相同,这些骨雕作品受到不少人喜爱,很多都被作为礼物赠送亲友。

  漂白是骨雕技艺中的最后一道工序,高起研究了很多漂白剂,最后锁定了过氧化氢,他说:“过氧化氢浓度的配置也是一种技巧。浓度高了会让骨质变化,低了又去不掉杂质,最后多次试验找到最合适的比例,漂出来的骨头白净没有异味。”

  随着技艺不断娴熟,高起又开始对作品深度挖掘,相继制作出彩色蝈蝈、白菜骨雕。然而,骨雕制作工艺说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在画样和漂白环节上,他绞尽了脑汁。“在骨头上画图样,选择什么颜料?骨头面光滑又坚硬。铅笔、钢笔我都用过。”但反复试验后发现,“用透明玻璃水彩很好,透明玻璃水彩能牢固地干在骨头上,并且色彩艳丽。”

  作为顺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代表性传承人,高起最担心的就是“传承”。“镇里对手艺人十分关注,还出资拍摄了非遗纪录片。骨雕是我国民族传统艺术,我希望把艺术传承给更多的年轻人。前些年有几个国外的年轻人来学习,但都无法忍受骨雕带来的孤独和辛苦,就是学会了也不能以此为业。”高起说。如果骨雕技艺可以被更多的人熟知掌握,将会创造出成倍的效益。每每看到大量的骨头原料被随意丢进垃圾桶,高起都感到极为可惜。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参与到骨雕技艺中来,一起研究、一起分享,将这项技艺发展、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