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孤舟 尘封的黑城遗址
时间: 来源:美好生活-中国农村网 作者:白英 字号:【

  黑城,是蜚声中外的“丝绸之路”上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城堡遗址。从额济纳旗政府所在地达莱库布镇,南行28公里就能到达。戈壁、大漠,蓝天、流云,黑城就在这浑厚的背景下,满目沧痍,静静伫立。狂风不时掠过,似乎在演示黄沙将以怎样的傲慢姿态把这里吞噬。明朝自 此,它凋零的身躯与黄沙独自抗争700余年,人类的印记在沙漠面前是多么的渺小羸弱。

  残存佛塔的苍凉背影

  在中国历史的长卷里,西夏王朝似乎是一个模糊的背影,在不足200年的时间里,西夏王朝发明了西夏文,翻译了大量汉文献,创造了灿烂多姿的文化,但随着王朝的灭亡一切似乎也戛然而止。正是这残破苍凉的古城,和那残留的佛塔、古城、废墟在落日里吟唱的经卷诗文,揭开了中华历史上堪称昙花一现的西夏文明的神秘面纱。

  “黑城”始建于西夏时期,是现今已知唯一一座用党项族语音命名的城市。蒙古语为哈日浩特,是西夏黑水城和元代亦集乃路城遗址。一般来说,丝绸之路上现存的古城大多是土墩子,黑城也不例外,只是它保存得更加完好,尚能清晰地看到城池的轮廓。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亦集乃路是一座繁荣的城市,岁月沧桑,眼前的黑城在漫漫黄沙包围中,只留下一片苍凉的残局。

  攀着沙丘登上顶部,纵观古城一览无余。现存城墙为元代扩筑而成,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长434米,南北宽384米,周长约1600米,总面积近17万平方米。城外西南角有伊斯兰教拱北建筑一座,巍然耸立地表。古城仿佛是高龄的老人,虽然衰老不堪历尽沧桑,但却不失积淀百年的风度,承续着凛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四面城墙兀然而立,四个城门口都有瓮城拱卫,城墙外侧的马面、敌台延续着恪尽职守的架势,夯筑的经纬线横平竖直历历在目,苍黄的夯土在强劲暴虐的西北风卷起的漫天飞沙和碎石的肆虐下斑驳不堪。流沙滚滚而天路遥遥,残垣断壁而古城缥缈,给人一种神秘莫测之感。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屹立在城墙西北角上沙丘之畔的两座黄沙半掩的12米高的覆钵式佛塔,这是黑城的独特标志,也是西夏王朝的遗物。佛塔最里面是空心的,曾经安放圆寂大师佛骨舍利,存放过各类高级佛事用品、佛经书籍和高僧衣物或者寺院珍宝等等。骁勇强悍、性情刚烈、快意恩仇的西夏党项人笃信佛教,他们把对神佛的崇拜、生活的憧憬、轮回的祈盼砌进佛寺和佛塔之中,祈祷佛祖永远护佑多灾多难的党项子民人丁兴旺、六畜繁盛。而今这两座残存的佛塔,墙皮外层已经脱落了下来,露出佛塔里层包着青砖内层,曾经记录着党项先民虔诚与智慧的价值连城的文物,已失散殆尽。它孤单地注视着眼前的一切,记录着冰霜雨雪和烈烈西风的故事,印证着如走马灯似的各代人的离合悲欢。

  残垣孤城的无言诉说

  漫步城中,部分城池虽已为黄沙掩埋,而城内建筑群落布局依旧井然。遥想当年,这座精致的城池,建筑规模完备,一定有着别样的繁华。以高台庙宇为中心,十字形主街道由此向四个方向延伸,纵横交错。佛塔和清真寺遥遥相对前后呼应,各色房屋接瓦连椽,丛树点缀其间,风光入眼,蔚为壮观。辉煌的王宫,森严的官府,旌旗招展的兵营,香火缭绕的寺院,炊烟袅袅的民居,叫卖声声的店铺,显然是一座生气勃勃的城堡。而此时,城中早已看不到鳞次栉比的楼宇殿阁、整齐有序的房屋建筑和宽阔笔直的街道,只剩下狼藉一片。街道两旁的王宫、官署、佛寺、兵营及民房的遗迹仍依稀可辨,碎石断壁历历在目。这是一段黑乎乎烧掉大半的横梁,那里是一条留有多半檩子的残体横陈,昭示着这里受到非常惨烈的火刑和肆意破坏。一堵堵居民房屋的残墙东一截西一段孤独而立,那些散布遍地的砖石瓦当、陶片碎瓷、铁器铜簇、泥佛遗物无不诉说着当年的繁荣与兴旺。走在黑城里,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时光逆流感,夕阳照在残垣断壁上,看着千年以前的古建筑变成金黄色,在湛蓝的天幕下,有一种无言的悲壮和苍凉。

  细察弱水两岸及黑城周围,切割和侵蚀的土层,滚滚流沙过后,偶尔露出田垅、沟渠、房舍,依然清晰。据当地人讲黑城外围曾有一片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25公里的地域。这个曾经连接丝绸之路的著名古城,由于战争的需要黑河被人为改道,以至于周围几十里变成了荒漠一片,驼队早已不见了身影,曾经辉煌一时西夏党项人的黑水文明,曾经的大元蒙古镇抚西北的军事要冲,随着烈烈的西风早已远去,根本听不到一点儿羌笛和鸣与胡笳的悲音。它就这样湮灭于民族冲突的战火烽烟之中,面对黄沙戈壁围困进逼,陷入了死一般寂静的沉睡,真是一座孤城。

  关隘襟喉的繁荣衰落

  历史记载,汉代曾在这里戍边,黑城就是居延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元1038年,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羌族的一支——党项人建立了西夏政权。从地理位置看,黑城西扼弱水、东锁沙海、北控居延、南挟大湾。正好处在浩瀚无际的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的南北中轴线,成为一个中心点。为了防备辽国夺占弱水绿洲,进而进犯西夏之境,西夏王朝便调用军队,在黑水城设立了“黑山威福军司”,成为守卫西夏王土的一支前沿劲旅。从这个意义上讲,黑城实际上担负着一个举足轻重“关隘襟喉”的作用,也是北走上都,西抵哈密,南通河西,东往银川的交通要冲和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从那时起,黑城开始走向一时的繁荣,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顶峰。

  到了元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横扫欧亚大陆,称得上是威震四方,不可一世。然而,就是西夏,他多次御驾亲征却未能征服,出师未捷身染重病死在途中。之后蒙古铁骑继续对西夏大举进攻,西夏文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西夏国都兴庆府被蒙古大军攻破之后,黑城尚未失守,其间西夏国一些重要历史文献被转移到黑城,并在此掩藏。1286年,元世祖忽必烈在此设立“亦集乃路总管府”,这里遂成为中原到漠北的交通枢纽。在西夏黑城的基础上,一个新的城市出现了,蒙古人沿袭了西夏对这个城池的党项语称呼——亦集乃路,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黑城在原规模上扩大了三分之二,再一次呈现出繁荣之势。

  1372年,明朝征西将军冯胜带兵至黑城,讨伐元朝残军而使河流改道、城内水源断绝,作为元朝最后一座城池被攻下,又随即废弃,居民被迫迁徙,该城逐渐被沙漠吞噬。在久经风蚀沙埋的情况下,黑城的四个城门已全被堆土封死。自此,曾经繁华的黑城便与人间烟火隔断,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废城”。曾经灿烂一时的西夏文明,与黑城一起湮没入历史长河,难见真容。

  黑城再次闻名于世就是因为探宝而意外发现文物引起的。在黑城发现的大量西夏文书中,最重要的即是西夏辞书,它为西夏学的研究打开了一扇窗户,使这种死亡了几个世纪的古文字在黑城文物中复活了。

  一片苍茫流沙之中,黑魆魆的孤城仿佛一只孤舟抛锚于诡异而死寂般的戈壁沙海之中。时间依旧在缄默着,在黄沙之中的断壁残垣中无情无爱地流动着;它的强大和冷酷,它的不可捉摸都像黑城失落的文明一般令人窒息,令人无言以对。黑城很美,透着一种苍凉的悲壮的美,一种无法用辞藻堆砌的美,一种胜过琼楼玉宇雕梁画栋的美。这美缘于时间,也缘于内心。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