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安徽休宁县木梨硔村,我们是从祖源村出发的,需翻越一座大山。幽幽古道时而青石板,时而泥土砂石,一路蜿蜒,把两个小山村牵连着。竹海涌动,古树参天。一簇簇映山红肆意绽放,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点缀在葱茏的山间。
木梨硔,这村名有点怪,且“硔”不仅不识,更不知何意。后一打听才知,硔音hóng,意为大谷也,表示山崩地裂时,许多石头像洪水一样滚落下来。单从村名看,就有惊心动魄之感。
终于越过山岭。山泉汩汩流淌,溪流淙淙迂回,鸟儿叽叽喳喳。翡翠般一潭水,静静地躺在山的怀抱,蓝天也跌落在水中,更显谷深涧幽。
登上观景台,确切地说是一拍摄平台,这里是黄山市百佳摄影点之一。站在此处,清风徐来,木梨硔尽收眼底。重重叠叠的山峦缥缈无际,在山势雄浑的众峰托举下,山脊上几十户人家分列几排,前低后高,依次呈阶梯状,三面悬空,前排的房屋几乎贴壁而建,十分惊险。无怪乎村名用“硔”字。这个小村,目前还没通公路,只能徒步上山。木梨硔全村呈骆驼型,在对面的山上看最为清晰,对面的山当地人称为“前山”,前山上种植了许多茶树,后山则种满了毛竹,整个村子在云海之上,犹如仙境。
翠竹林海,绿意盎然,簇拥着粉墙黛瓦,透出浓郁的徽风。小村形如骆驼,仿佛正行进在茫茫山川间,气定神闲,有股神韵;又如一叶小舟,停泊在绿波荡漾间,即使现在朗朗春日,极目无云,仍有仙境之感。我见过不少山中古村,如先前的祖源村,大多在山坳处,而此村居然坐落在山脊,太出人意料了。是的,这就是木梨硔。
据说,木梨硔村的历史可追溯至明万历十五年,环氏家族犯案潜逃于此,而后改姓詹。也有传说很早以前有个猎人带着狗来打猎,来到这里狗迷恋在此也不走了,恰巧遇到一户逃难的大户人家,于是两家人久居于此合为一家。传说即为传说,现在已不可考,或许是为了避讳不传于后。目前全村人口160多,村民养鸡种稻,引山泉水入户,在被世人注目之前,当地人靠卖竹为生,自给自足。农田阡陌,小石人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木梨硔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般无二。几百年来,与山峰为伍,与云海相伴,如遗世独立。
折返至村口,一只小黄狗摇头摆尾,甚是热情,似在欢迎我们的到来。一树梨花洁白如雪,在万绿丛中像位衣袂飘飘的佳人,超凡脱俗。从村名“梨”字看,这里或许曾有大片的梨树林。
小村或木屋,或石屋,或土屋,古拙本色,原汁原味。走在铺满山石的小巷,望着剥落的墙壁、烟熏的痕迹、老旧的窗棂,仿佛听见岁月的回音。
屋外紧挨着一条窄窄的石板道,小道的外侧均用木料和竹竿,在峭壁上搭建而成的晾晒台,这也是出于安全考虑。胆大之人在上面行走,闲庭信步;胆小者则望而却步。晒台上除了挂着一串串暗红的腊肉外,更多的是竹匾里晒满了笋干、茶叶。架起的竹竿上,晾着一条条洁白的床单,与白墙上悬挂的红灯笼、红辣椒串、黄玉米棒相映,倒成了一道风景。现在,村中许多人家已改建成民宿客栈,做起了餐饮、住宿和土特产生意。看着“快乐老家客栈”“老木匠客栈”等招牌,扑面而来的是乡土气息。
穿蓝印花衣,头扎着方格巾的妇女正在舂米粉,这还是儿时在农村老家见到的情景。木榔头有节律地一上一下,那姿态仿佛在采撷天地之灵气,聚集泥土之芬芳。于是,缕缕香气从石臼中散发,想来蒸出的米糕一定更加香醇。
不知不觉已到午饭时分,家家顾客盈庭,有的甚至露天而坐,炖土鸡、鲜竹笋等地道的家常菜,满满的山野风味。由于我们未提前预约午餐,只好到附近的詹家山村用餐。虽没吃到这些土菜,但大家都买了些特产,回去再享用山里人家的美味也不迟。
踏着杉木段做成的栈道下山,有点弹性,但山势陡峭,只得斜着身子、勾着腰一步一步往下挪动。万竿修竹,清风摇曳,我们贪婪地吸着鲜爽的空气。这时,有人发现那只小黄狗又出现在队伍前面,不知是送客还是带路?
途中遇见村民往村里运送货物,有的肩挑,有的背负。一位老大娘已经70多岁了,身板依然硬朗,正背着一袋黄沙艰难前行。有位妇女放下担子正在休息,和她简单聊几句后得知,由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这里未通公路,生活用品,特别是装修材料全靠人工搬运。她家客栈正在重新装潢,一年下来收入有20来万。听了这番话,既敬佩山里人的勤劳,又感叹生活的艰辛,对逐步富裕起来的百姓更感欣慰。
饭庄主人早在山腰处的村口迎接我们,小黄狗一溜烟跑过去,那劲头就像完成一项光荣任务似的。原来他就是狗的主人。从木梨硔到詹家山,小黄狗为何一直伴随我们?众人七嘴八舌,这真是奇妙中的奇妙啊!
木梨硔位于江西与安徽两省交界处,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境内的一个行政村民组——詹梨村,这里属于东南丘陵、黄山山脉余脉的苦竹尖山腰,地处山脊,三面悬空,仅南面与苦竹岭相连,犹如一座云端之上的“海岛”,是徽州古镇中海拔最高的村落。
据介绍,全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这座村子都被云海缭绕着。住在这里,推开房门,山风拂面而来,云海变幻莫测,宛如仙境。顿时有些羡慕这些在村落中世代生活的村民们,守住那一壶酽茶,在香气氤氲中开启新的一天,得大自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