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官窑变身美丽乡村
时间: 来源:美好生活-中国农村网 作者:张栓柱 字号:【

  无论是首都北京的故宫(紫禁城)、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天坛、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中国美术馆、民族文化宫、北京火车站,还是河北省的避暑山庄、沈阳的故宫、青海的塔尔寺,这些或雄伟壮阔、或轩昂威严、或古朴端庄的建筑上使用的琉璃砖瓦,以前全都来自京郊门头沟区琉璃渠村。

  琉璃渠村坐落在门头沟区龙泉镇北部,东邻水清岸绿的永定河,西倚层峦叠翠的九龙山,古时既有的西山古道,由“三家店过浑河板桥,约二里许曰琉璃局,又五里曰雾里村,又五里曰柔儿岭……”穿村而过,古道遗迹如今依然存在。琉璃渠村何时成为皇家琉璃官窑的呢?史料记载,元代建都时京城便设立了琉璃烧造窑厂,其中“大都凡四窑厂,秩从六品。提领、大使、副使各一员,领匠夫三百余户,营造素白琉璃砖瓦、隶少府监,至元十三年置;……琉璃局,大使、副使各一员,中统四年置。”就是说,元世祖“中统四年”(1263年)琉璃渠村已设置琉璃窑厂,至今应该750多年了。

  琉璃渠村烧制的琉璃砖瓦,所以成为皇家宫殿寺庙构建重要材料,首先与皇权统治、宗教信仰密切相关。琉璃的应用得益于佛教。琉璃最早作为建筑装饰材料,始于北魏,到了唐代被作为装饰物件应用到建筑上;元代以后,随着琉璃烧造工艺日趋成熟,生产逐渐形成规模,才被应用到皇家建筑上。

  俗话说: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多数游人游览故宫、颐和园、天坛、避暑山庄这些宫殿寺庙,看到的大多是壁瓦红墙、精美彩绘、园林山水外场景,只有少数人瞩目宫殿背脊、廊檐窗格等处饰物雕刻、材料产地、工艺造型。回望故宫、颐和园、天坛、避暑山庄等宫殿寺庙,上面使用的琉璃砖瓦造型、纹饰雕刻等,均寓意不同,特别是熠熠生辉的多重色彩,既蕴含等级尊贵,也承载着政治、历史、伦理、哲学、宗教、经济、民俗等文化内容。

  琉璃渠村烧造的琉璃砖瓦,经过历代匠人技艺传承、精心打磨,始终多彩莹润、熠熠生辉。史料记载,琉璃渠村成为皇家官窑,琉璃烧造技艺传承不衰,与“琉璃赵”“样式雷”密不可分。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二月,紫禁城太和殿工程开工,由此拉开三大殿建造工程。工程建筑设计由匠师雷发达主持,太和殿所需琉璃构件样式尺寸也由他绘制;琉璃构建烧制则由山西迁入京城的“琉璃赵”负责。建筑史学家刘敦桢著《琉璃窑轶闻》载:“现存琉璃窑最古者,当推北平赵氏为最,即俗呼官窑,或西窑。元时自山西迁来,初建窑宣武门外海王村。嗣扩增于西山门头沟琉璃渠村,充厂商,承造元、明、清三代宫殿、陵寝、坛庙各色琉璃瓦件,垂七百年于兹。”(见《倚晴阁杂钞》)另外,王伟杰在《北京经济史话》中说:北京“琉璃赵家厂”是山西榆次人,元末明初来北京办琉璃厂。因其琉璃烧造原料、配方绝对保密,赵家一代只传给一子。以上史料表明,“琉璃赵”在琉璃烧造与琉璃文化传承上,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

  琉璃制品烧造犹如工艺品,需要精雕细刻。琉璃烧造所用主要材料是页岩土,俗称坩子土,整个烧造工序严苛复杂,需经采矿、筛选、粉碎、炼泥、制坯、精雕、烘干、坯烧、施釉、彩烧等多道工序。除此之外,完成一件精美的琉璃制品,还要掌握抠、铲、捏、画、烧、挂、装及绘画、用色、火候等多项技艺。据专家介绍,琉璃制品“烧坯”制作完成后,先入窑素烧,经过规定天数、温度由低向高,最后窑温控制在摄氏1000℃〜1100℃之间,烧制的素坯才可以出窑。烧制好的素坯所上釉色,由三氧化二铁、氧化铜、氧化钴等调配而成,颜色有黄、绿、蓝、紫、白、黑等几种,没有红色。上过釉色的琉璃制品“素坯”再入窑彩烧,经过规定的温度、时间烧制,就能看到精美的琉璃砖瓦成品了。

  宫殿、寺庙、牌楼上用什么颜色的琉璃瓦,和宫殿、寺庙殿脊上安置的瑞兽,非常讲究,不能有半点偏差。琉璃渠村烧制琉璃砖瓦虽然700多年了,但没有谁家随便在自家屋顶上用琉璃瓦的。

  今天的琉璃渠村已经告别琉璃砖瓦烧制生产,也看不到皇家官窑曾经的烟火了。但是,琉璃渠村依然保留着琉璃烧造窑厂,以及与琉璃烧造息息相关的厂商宅院、过街楼、关帝庙、万缘同善茶棚等历史文化遗迹。特别是近年该村新建的琉璃牌楼、琉璃文化墙和琉璃雕塑园等,在与历史遗迹相互映衬的同时,愈加凸显出这个历经数百年风雨的古老乡村多姿多彩的巨大魅力。

  琉璃渠村如今有80年以上院龄的四合院、三合院十几处,分别坐落在前、后大街上。其中,位于大街(即前街)村东口的赵氏厂商宅院,是该村保存较好的四合院之一,而且赵氏厂商宅院是门头沟区唯一一座按照清代标准建设的四合院。赵氏厂商宅院建于清代后期,最初建在明珠琉璃瓦厂内,现在是一处单独院落。清光绪初年,赵氏宅院为琉璃厂主人赵春宜直系亲属居住,赵氏文、春、荣、学四代人在这里居住过。民国年间,宛平县公署警察所把赵氏宅院作为办公场所;1954年故宫博物院接管琉璃厂后,又把此院作为办公地,之后该村琉璃瓦厂便将此院作为办公场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

  琉璃渠村最具历史文化特色的是过街楼。过街楼位于该村前街东口,状似城台。早间,因过街楼上神殿内供奉着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和文昌帝君,所以被称为三官阁、文昌阁、灯阁(正月十五花灯放置在阁墙内)。 “三官庙”建筑颇为讲究,庙顶大脊中间是象驮宝瓶,寓意“天下太平”;左右雕饰闹龙,如入云端;垂脊五兽排列,四条苍龙吞云吐雾,为天下百姓祈福纳祥。每年正月十五,过街楼上都会悬挂五彩缤纷的花灯。

  新时期的琉璃渠村,科学利用琉璃制造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着力打造历史文化名村、美丽乡村。全村街巷整洁清新,不仅古树与古民居受到科学保护,村口金光灿烂的琉璃牌楼,着实令人叹为观止。这座琉璃牌楼建于2001年,牌楼高9.4米,宽9.2米,为四柱五楼冲天柱式造型,上面铺的黄琉璃瓦属于官式建筑。当时设计建造这种风格时是经过再三考虑的,在京西地区也是独一无二的。走近牌楼仔细打量,四根枣红色圆柱(中间两个上部为蓝色)擎起五个金灿灿楼宇,牌楼坊心东面镶嵌着“琉璃之乡”四个金字,西面镶嵌的是“瑞满山河”四个金字,意寓吉祥之地、壮丽河山。两个圆柱顶部安放着两只瑞兽,与楼脊瑞兽、铺顶黄瓦、檐椽彩绘融为一体,精美壮丽,高雅气派。

  琉璃牌楼一侧是该村近年建设的琉璃雕塑公园,园内盛开的月季馨香扑鼻,绿草如茵的草坪里,摆放着大大小小、式样不同的琉璃制品。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天安门正吻、南京阅江楼正吻、九龙壁和吉星高照壁。很多游人在天安门前眺望过天安门顶端安置的鸱吻,或者“百度”上看过鸱吻。琉璃雕塑公园里这件“天安门正吻”,是早年为天安门大修大脊两端鸱吻所烧造的备用件,看见它无疑就见到了真品。园内摆放的“南京阅江楼正吻”,为绿色,尺寸、式样同样与真品一致。“阅江楼正吻”犹如璀璨明珠,2000年时镶嵌在南京阅江楼上。为什么600年前阅江楼没建造呢?原来,明初朱元璋曾下诏在南京狮子山建阅江楼供游人观赏,后因经济拮据,权衡利弊后没有建造。朱元璋当年撰写《阅江楼记》的同时,诏令王公大臣、文武百官,每人做一篇楼记。大学士宋濂奉旨撰作的《阅江楼记》庄重典雅、委婉含蓄,已载入《古文观止》,故2000年建起阅江楼,琉璃渠烧制的“阅江楼正吻”也同时产生。

  琉璃雕塑公园里的九龙壁,坐西面东,由270块琉璃砖拼接镶嵌而成,壁面浮雕技法,立体感强,九龙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琉璃渠的琉璃历史文化,表现形式多,除了以上谈到的琉璃砖瓦制造工艺、厂商宅院、琉璃牌楼、天安门正吻等琉璃制品,2006年建造的百米琉璃文化墙,可以说是以琉璃烧造工艺和琉璃文化墙形式讲述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经典之作。文化墙长100米,高4米,由基座、壁芯、额枋、檐口、坡瓦、龙脊、正吻组成,使用琉璃饰7000余件套。通过精雕细琢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和博古、松竹梅荷、虎狗兔等动植物,充分体现了秦汉以来至近代中华民族祈盼平安吉祥愿望,而且与天圆地方、宗教文化等理念融会贯通。

  今天的琉璃渠村,不仅荣登上“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榜单,为广大百姓赞誉为“琉璃之乡”“美丽乡村”,其匠心独到的琉璃制造技艺,也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