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潭 路灯亮到天上
时间: 来源:美好生活-中国农村网 作者:疏泽民 字号:【

  倘若望文生义,认为蒋潭有“潭”,那就错了。蒋潭是个行政村,村名带“水”,却不见水,放眼尽是山。

  在一个周末,我抵达安徽省桐城市唐湾镇西部的蒋潭村。彼时,阳光甚好,清澈,透明,世界被镀成琥珀,我们就在琥珀里走动。

  先看桐怀潜第一次党代会旧址。“唐湾镇旅游景点”的路标,将我们指向路边破旧的青砖黛瓦房。1937年,桐怀潜中心县委第一次党代会在这里召开,成立了桐怀潜中心县委,全面恢复地方党组织,抗击日寇……望着被战火烟尘熏染的旧址,仿佛听到历史的回声在耳边萦绕。

  来到蒋潭村部,等候在此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唐湾镇农技站站长齐汪林,带我们去甲辰庵林场。

  林场在大别山东南麓余脉的雾聚岭北侧。通往林场的山路,已开挖并铺设了1.58公里的上山砂石路基,即将浇水泥硬化,这是村里拿出集体盈余资金修建的。齐站长说,要想富,先修路,路通了,茶农采茶、大型机械运送、游客旅游都方便,是一劳永逸的事。

  沿着山腰中的自流渠步行百余米,便是甲辰庵水库,几尾野生鱼悠闲地游曳。水库是1965年依山修建的,面积不大,却很深,是村民生活和农田灌溉水源;库水清澈,倒映着青山,碧幽幽的。林子里的树,粗且高,犹如原始森林,而此落彼起的鸟鸣更嘹亮了。

  丛林里有人唱起了山歌。趟过草丛,跨过泉水叮咚的小溪,一抬头,大片翠绿色茶园横亘在眼前,头戴遮阳帽、身背着竹篓的采茶女,散布在茶园里摘茶,带着黄梅腔韵的山歌就是她们唱的。这里的甲辰庵茶园处在雾聚岭北侧,山间有野生兰草,土壤富含“硒”等多种微量元素,茶质好,供不应求。我摘了一片茶叶,放嘴轻嚼,一股山野草木之气在舌尖生发,唇齿间充溢着春天的芬芳。

  转到另一座山冈,一垄垄茶苗在山坡上画出一道道等高线,模特儿似的,很好看。20多名穿红着绿的采茶工如仙女下凡,也很好看。视线抬高,绵延挺拔的雾聚岭如一堵兀立的高墙,岭上云雾缭绕,腾岚生烟。这里属大别山东南麓余脉,山高岭长且多雾,故名雾聚岭。这片集体茶园100多亩,有多年的老茶树,也有近年扶贫项目开发的新茶园。茶叶种植面积年年增加。齐站长说,下一步,他们将“茶”“旅”结合,在做强茶产业的同时发掘旅游资源,通过红色旅游+廉政教育+绿色茶叶,发展地方经济。望着大片深绿的茶园,脑海里呈现出这样的图景:漫山采茶女,队队观光客,好一派色彩斑斓的茶园春光!

  茶园深处有一排白墙瓦房,屋顶飘起缕缕炊烟,在阳光下摇曳成古老的民谣。那是村集体林场的厂房。厂房为合六间结构,厨房里传来锅碗瓢盆的交响,半月形土灶上三只大铁锅“呼呼呼”地冒着热汽。朋友和正在掌勺的中年汉子打招呼,原来这位“大厨”是村里的叶文书,负责甲辰庵林场和茶园管理,每年茶季都要下厨,帮采茶工做饭。

  中午我们在林场食堂就餐。采茶工陆续进屋,盛起一碗饭、搛起几筷头菜狼吞虎咽,三下五除二就扒拉完,嘴一抹,背起竹篓又去了茶园。

  从林场下来,面朝蒋潭千米宽的谷地,一幅新农村长轴画卷在眼前铺开。星星点点的白墙小楼散布在山谷,斜阳给它们镀上银光;灰白色水泥路在楼丛间蜿蜒,太阳能路灯沿路延伸,密度相当于城市街头,有200盏之多。谷冲里绿油油的大白菜,给蒋潭涂上色彩。要不是身临其境,断然不会料到,在大别山余脉的崇山峻岭中,竟有如此鲜活的画面,宛若仙境。

  王坂村民组的路口有一棵三人合抱粗的银杏树,树龄400年。王坂组49户,清一色琉璃瓦两层楼,排列整齐,犹如都市里的小区。叶文书说,这里是泥石流避让搬迁集中安置点,类似的还有两个:许大屋组扶贫易地搬迁安置点和生态移民搬迁安置点。我对居住在安置点的村民心生羡慕,陶潜笔下的世外桃源,莫不过如此吧。

  回到村部,走进就业扶贫驿站——700平米的茶叶加工车间,杀青机、揉捻机、理条机、烘干机有条不紊地运转,新鲜的活茶叶经过杀青、揉捻、理条、摊晾、理条、烘干、提香等工序,冷却后进行密封包装,通过村部淘宝订单销往山外。齐站长说,两次理条是我们的独创,可提高茶叶的品质……说话间,一位着工作服的小伙子走到朋友跟前,汇报着什么,得到首肯后又回到机器旁忙碌。

  我问小伙子是谁,齐站长笑了,是我们村新当选的村官啊。

  我感到惊讶:村干部怎么当起了炒茶工?齐站长说,这是我们村的传统。每年茶季,村干部和群众一道,同吃同住同劳动,晚上加工茶叶熬到深夜甚至通宵;销售茶叶时,村干部先销集体的,再销自己的。看到村干部真心为群众办实事,村民跟在后面越干越有劲。

  就业扶贫车间的对面,是群众文化中心,这是利用扶贫项目资金新建的,一楼为游客接待室,二楼为文化活动室和民宿。2014年,蒋潭村被列为全省重点贫困村,村“两委”群策群力,全力发展经济,目前村集体茶园收益达到22万元,集体经济由亏转盈,扶贫易地搬迁、改水改厕、村庄整治、村道亮化等工作全面推进,全村26个村民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再过几个月,蒋潭村将结合河道整治项目,建设采摘园。齐站长边说边打开手机相册:你看,这是翠萍农场在蒋潭村建设的50亩有机稻种植基地,田里成熟的有机稻,金灿灿的,很好看。齐站长手机相册里的有机稻明媚了我的眼,期待着秋季再过来看看。

  从蒋潭返回,天已经黑了。透过车窗望去,环山路灯,居家的灯火,茶叶加工厂的灯火,如点点星辰,从山下铺排到天上,明亮而又温暖。

  我的心里也被灯火点亮,点暖,直到现在,还是暖融融的。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