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解古崖居
时间: 来源:美好生活-中国农村网 作者:张媛媛 字号:【

  在北京延庆西北山区,有一处被认作是千古之谜的古人类崖居遗址,它坐落在张山营镇西北部山区一条幽静的峡谷中,由古代先民在陡峭的悬崖峭壁上开凿而成,在这里保存下来的古崖居总共有147座,它们位于一座山脉上不同的位置,大致能够分为前中后三个地区。共同的特点是建在10万平方米的悬崖峭壁之上,从远处看就好像是一座悬崖峭壁之上的自然盗窟,同时这也是我国如今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崖居遗址。

  藏在冰雪之都里的神秘遗址

  从城区出发,行驶在刚刚贯通不久的京礼高速,风轻云淡,想来要去探访古崖居,便觉此行更加神秘。京礼高速由北京至张家口市崇礼区,即将服务2022年北京冬奥会。其中石峡隧道长约5.8公里,已经成为北京最长隧道。随着京礼高速各路段相继开通,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延庆这个北京冬奥冰雪之都即将迎来新的旅程。

  就在延庆的西北部,古崖居毫无保留向世人展现着它历史与艺术的魅力。古崖居的来历至今仍是千古之谜,但它却以雄奇精巧的工艺,注释了古代建筑的神奇成就。关于它用途的种种猜想各执一词,显得更加神秘。

  穿过一片桃树林,便开始了探访之旅。步道由缓入急,两旁的花岗岩格外显眼。不少带有纹理的花岗岩下有标识,来介绍特殊纹理的成因,细读下来发现其中不少纹理均是由岩浆入侵形成,还有部分是由日积月累的风化形成的独特造型,可见这些山体岩石已经静静度过了漫长的时光。

  步履不停,随着蜿蜒的步道拾级而上,古崖居的面貌渐渐展露在我们眼前。在一处陡峭的石山侧面,大大小小错落有致地分布了数十个石洞,每一个或几个石洞后都暗藏着一间石室,有较大的长方形石洞是石室的入口,也就是门。而一些小的石洞多为窗户或通风口。随意进入一间石室,光线的变化让我一时看不清室内的情景,只觉得室内格外凉爽。石室入口很小,仅能容纳一人弯腰通过,在室内直起身来发现我的头顶即将与屋顶亲密接触,可见这间石室的高度不会超过1.7米,对于现代人来说十分压抑。这间石室格局十分简单,而走遍了其他各式石室后,我才发现这里的石室不仅仅局限于简单构造,还有单间,有里外套间,甚至还有上下相通的复式结构。

  不少洞内凿有石灯台、石灶台、石炕,布局合理;排烟道、气孔、户枢、门框痕迹历历在目。据介绍,这里其中117间石室全部没有柱,没有梁,却能设置出楼的结构;没有梯,没有板,却上下多层,层层相通。且全部石室圆则圆,方则方,均合乎美学规矩,表现出一种原始的审美情趣。

  复杂的历史与工艺疑惑重重

  在绝大多数可进入的石室里,身高中等的成年女性刚刚能够直起身来,而成年男性多数需要低头弯腰才能够在室内行走。这不禁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到底是何人开凿了这错落在山崖上的古崖居呢?这些崖居又是何时开凿,为何开凿在此的呢?

  本着一探究竟的心理,我参阅了不少资料,但最终发现对于古崖居开凿年代和用途至今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古崖居内房间的高度在1.7米到1.8米之间,存留火炕的长度大部份在1.6米左右,所以有学者就推断生活在古崖居的居民很有可能是矮人族,而且他们还是一个游走民族,不仅在中国,还在土耳其等国留下了足迹。

  一路探访石室,一路盘梯而上,到山体最高点观景台上我终于看到了古崖居的全貌。两处山体相连,每一面山体都有崖居遗址。一个个石室错落有致,高低有7层,想来就像如今的楼房一样。古崖居的房间都是坐东向西,深处北方山区这样一个比较冷的环境之下,古人舍弃了阳坡,而把房子建在了背阴处,这又在我的心里画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屋内火炕的分布不平均,前山与后山差别很大。前山洞穴面积比较大,很多都没有火炕,而后山火炕、马圈都比较齐全。

  在古崖居遗址区内规模最大、结构最为复杂的石室,为中区西侧崖壁上的“官堂子”。残存部分可分为上下两层,至少有8个洞室。下层平面呈“凸”字型,面阔最宽处达11米,进深8米,高3.6米,大殿前部有廊,由2根粗大的岩柱撑起洞顶,后部凿成神龛,龛前2根粗岩柱撑住洞顶,后面8根岩柱撑起宫殿式祭台,台前部有摆放供桌的凹槽。北侧耳室内的灶台上凿有供安置“暖坛”(靠灶内的余温加热,随时取温水的容器)用的石窝,这种设施当地农民家中仍在使用。如此复杂的室内结构和划分明确的生活分区,让我们不禁联想为这是该部落首领的住所。

  西奚人或筑寨于此引猜测

  围绕着迷一样的古崖居,众多考古学家都在不停地追寻着答案。在历史文献中,没有任何与这些石室相关的记载。石室里几乎什么也没留下,墙壁上只有凿痕,没有文字或图画;屋子里空荡荡的,门窗也都成了一个个空洞。考古人员就像是面对着一座空城,一切与原来主人相关的证据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关于古崖居开凿年代,有认为是元,或魏,或唐辽。其目的与用途,系草寇山寨、戍边驻军、应避战乱、还是少数民族聚居?难以确定。

  目前而言,许多学者认为,这是1000余年唐朝以后五代时期的少数民族——西奚族聚居的崖居村寨。

  “奚人说”是目前主流的看法,古崖居园区的宣传也以此说为据。相传距今1000多年以前,唐末五代时期曾在这里生活的游牧民族——西奚人在这里建立了他们的山寨。在北山一带,不止古崖居有这样的石室,这样的石室在别的山岭间至少还有七八处。不过,它们的规模都较小,有的几间,有的几十间。室内同样也没有遗留的物证。如此大面积的分布,意味着古崖居的建造者人数众多,在规模上足以构成一个部族的定居点。文献中对于奚人确实有过记载:奚族曾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后来因背叛了契丹,集体迁往现在的延庆北山一带,曾在山中居住,但没人知道确切位置。为了逃避统治者的追逐,洞穴居很有可能成为了他们无奈的选择,因为有山体的掩盖,才不容易被发觉,想到这里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古崖居的房间都是坐东向西,因为只有居住在山的背阴处,才更容易藏匿。

  比起上山而言,下山之路格外悠闲而短暂。沿着石梯慢慢向下,两旁的山桃花俏皮地伸出枝丫,仿佛是在与我们告别。风渐强,吹动着山坡上的草木簌簌作响,风声之下还有来自草丛里莫名的声响,停下脚步细细聆听,定睛观察,一只小山雀正在草丛里觅食。远处还有长尾巴的小松鼠在树之间跳跃。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小动物们或许知道古崖居的秘密,然而我们却无从从他们口中知晓个中究竟,那就让这个千古谜洞保持着它的神秘感,让岁月给我们答案。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