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凝聚融城旺乡的力量
时间: 来源:美好生活-中国农村网 作者:成组轩 字号:【

  课堂上,镇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全神贯注,笔记本上沙沙作响、健笔如飞;讲台上,老师案例教学深入浅出、声情并茂。作为成都市委组织部设在村里的4所农村基层党校之一,川西林盘培训学院举办的专题培训班可不简单:市委组织部调研问需、精细安排、实时评估,全程派员跟踪指导。培训班将用半年时间,对全市3700名镇村党组织书记进行轮训,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组织人才保障。川西林盘蝶变所折射的,是在乡村组织振兴推动和保障下,成都城乡融合、乡村兴旺发展的新局面。

  乡村组织建设为城乡融合添动能

  作为拥有2000万人口的中心城市,成都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中心城区与远郊新城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明显。随着经济地理和区域形态的变化,成都走城乡融合发展新路的时代要求更加迫切。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推动农村人力资源的集聚和人口知识结构的根本性改变。

  路径既定,成败在人。“乡村振兴作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组织部门责无旁贷,使命在肩。”成都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胡元坤说,要大力推动乡村组织人才振兴,在“三农”领域把管党治吏、选贤任能的职能担当好,把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提升好,让“三农”干部履职能力强起来、乡村人才聚起来,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人才保障。

  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先行者,成都在组织人才振兴上拥有政策积淀和先手优势,已在全国不少地方推行的“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农民富在产业链”的做法就诞生于此。

  从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入手,从培育千千万万“三农”干部和人才发力,成都推进乡村组织振兴的决心更强、力度更大、举措更实。成都市统筹城乡和农业委员会主任张俊国表示,党的十九大以来,成都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大刀阔斧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强化的基层组织堡垒、持续汇聚的“一懂两爱”人才,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精准施策筑牢乡村组织堡垒

  与东部平原乡村聚居形态不同,成都的镇村分布散而广,建制镇数量多、规模小,农村散居现象突出,42万个农村居民点平均每个不到15人。党的执政理念如何有效传导,村民的共识如何最大限度地凝聚,都对成都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强化党的领导、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成都出台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实施意见“18条”,强化区市县级党委“一线指挥部”职能,乡镇党委担纲“龙头”,全面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制,推动基层党建主体责任向基层延伸。在“指挥部”部署与监督下,在“龙头”推动与支持下,成都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内外兼修、提档升级。从开展“三分类三升级”倒排确定后进党组织,到“一村一策”形成台账抓整顿;从健全组织、落实制度,规范村级党组织运营,到创新提升组织服务能力;从2644个村级党组织班子精准提能、优化结构,到选拔、培育、储备8000多名村后备干部……组织部门打出的政策支撑“组合拳”,让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较短时间内面貌一新、能力倍增。

  组织兴,则乡村兴。在成都农村社区,活跃着城市基层党组织、各类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的身影。目前全市农村已有3000余个村党组织与城市基层党组织精准结对,累计孵化各类社会组织、经济组织4200多个、自治组织上万个,带动项目实施9.6万个,资金投入上百亿元。

  “对于‘三农’干部保障工作,成都的做法归纳起来就是在引、配、育上下功夫。”成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彭崇实说,扩宽“三农”干部选用来源,为乡村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从各村具体需求出发,依事择人、人岗相适,优化干部结构和专业化配置;加压培养锤炼,提升“三农”干部政治、理论、实践综合素质。农村基层干部干得多、学得少,经验多、理论少。针对乡村干部培训空白,市委组织部设立以农村基层干部为培训对象的成都村政学院、宝山村庄发展学院、战旗乡村振兴学院和川西林盘培训学院,开办5891所“微党校”,组织6000多名乡镇主要负责人到高校专题培训,截至目前线下累计培训党员150多万人次。

  组织振兴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道明镇竹艺村,村如其名,最大特色就是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近两年,竹艺村将传统工艺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这与下派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方科密不可分。群雁高飞头雁带。在方科带领下,竹艺村党支部把原住民、新村民、商家联盟、合作组织等各类群体和组织中的党员全部纳入村党支部管理,构建上下联合、纵横交错的党建综合体,实现共建共享共治,组织力、凝聚力显著增强,初步形成了居民参与组织化、社区自治制度化、社区服务专业化和居民利益社区化的“四化联动”治理新格局。

  村组织架构的完善,不仅让村民更有条件参与村庄产业、建设和村务管理,越来越多的村规民约由村民共同讨论、修订,现代治理理念和法制观念开始根植民心,分散的力量围绕党组织核心聚起来,“一核三治、共建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新机制正在广袤的成都乡村生根发芽。

  乡村组织振兴为广大农业农村工作者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了广阔的事业平台,激发出乡村发展前所未有的新活力。在唐昌镇战旗村,返乡创业已代替外出务工,成为许多村民的首选。农民通过组织部门设立的农民夜校,变身厨师、绣娘、鞋匠、种菜能手。村民杨开琼有包粽子的祖传手艺,参加夜校“创业+技能”培训后,启动了特色创业项目——战旗狗蹄粽。夜校老师手把手教她如何进行微信推广、网上营销,区就业局专门请面点老师对口感进行改良,现在生意越做越火。

  “乡里人向往都市生活,城市人追寻田园梦想。”成都农村因乡村组织振兴而蝶变,发展步伐稳健有力,乡村全面振兴指日可期。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