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村,北京市昌平区西部的一个山区小镇,这里有百里环廊的水墨村庄,这里有悠久沧桑的边关长城,这里有流传百年的古老乡风。作为国家级生态镇,近年来,流村又多了一个“金色招牌”——獭兔。兔肉美食研发、兔皮产品制作、兔艺术品加工……依托獭兔产业,小山村有了另一张闪亮的名片,也敲开了村民增收致富的大门。
獭兔产业升级 谷家致富有新意
麻辣鲜香的兔头、酥脆油亮的兔腿、色泽金黄的兔排、软嫩劲道的兔丸……“整桌的全兔宴,道道菜式色香味俱全,有创意,倍儿香!”京城老饕韩先生听闻流村的全兔宴,特意驱车几十公里来品尝。
看着食客大饱口福,流村镇谷氏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齐静很是欣慰,说起全兔宴的开发,她慢慢打开了话匣子。2001年的时候,她和丈夫回到流村,几番研究后开始养殖獭兔。自己摸索、拜师学艺,养殖技术逐渐成熟,依靠出售兔毛和兔肉,齐静家的生意越做越大。
獭兔肉质细腻、高蛋白质、低胆固醇,被誉为“美容长寿肉”,看到很多客户大量订购兔肉,头脑灵活的齐静打算在兔肉上好好做文章。自家的合作社就养殖獭兔,是不是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进行獭兔深加工、发展獭兔饮食文化?
说干就干,齐静深入四川等地调研,结合昌平本地实际,和厨师共同研制出一系列全兔宴菜品,一经推出,受到大批食客的好评,全兔宴也成了越来越多周末郊游游客的首选,收获了诸多肯定:谷氏全兔宴2016年被北京市旅游行业协会和北京烹饪协会评为十佳特色宴席、被北京烹饪协会评为北京特色名宴、2018年11月被评为昌平区十大最受欢迎美食……除了即做即食的全兔宴,合作社还进行熟食加工制作,谷氏手抓兔、谷氏麻辣兔腿、谷氏五香兔肝……一系列的美食成了代表昌平特色的伴手礼。
在獭兔饮食文化发展起来的同时,齐静又将目光转向了獭兔皮毛,獭兔大衣、帽子、围巾、玩偶、小工艺品……兔毛制品越来越丰富,销售渠道越来越多,市场也越做越大。现在,谷氏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已经形成了以獭兔养殖、繁育、储藏、生产、美食开发、兔皮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合作社的收益也越来越喜人。
培训就业双给力 乡邻脱贫有奔头
经过多年努力,齐静总结出了一套“獭兔致富经”,自家的生活越来越好,她萌生了带领乡邻一起致富的念头。2010年,谷氏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齐静和丈夫更加忙碌了,发放兔种、培训技术、联系销路……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村里妇女、残疾人、五保户等一批人通过獭兔养殖慢慢改善了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合作社中。2016年,合作社积极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号召,将养殖基地“搬”到了距离昌平102公里的河北省涿鹿县桃园村,帮助当地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除了带动村民发展养兔产业,合作社还通过獭兔皮毛深加工,为村里的贫困户提供致富的途径。合作社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开展知识丰富、内容充实、实用性强的手工加工综合技术培训,让村民们熟练掌握各种产品的手工编织加工技术要领,通过培训,合作社技术骨干由年初20人增加到近50人。“我们目前举办了80多期手工加工技术培训,已经培训了几千人。”合作社负责人齐静介绍。刘大姐参加培训时间比较早,考核通过后一直在做兔毛的加工制作,“农闲的时候做做手工,不离家就能多赚份钱改善生活,高兴着呢!”刘大姐将自己编织完成的兔毛成品交到合作社,拿到工资后开心地说道。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合作社还自主创新研发小猪佩琦、母子熊猫、北京滩兔、兔皮小熊、兔皮猫头鹰等新产品覆盖时尚服饰、精美车饰、网红兔包等种类,时新的产品帮助乡亲们拓宽了致富门路,全镇的贫困农户、留守妇女、低收入农户、失地农民陆续加入合作社,不仅学到了手艺,还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
从传统的獭兔养殖到皮毛深加工,以“兔”为中心的产业链惠及更多的乡邻,合作社的力量也逐渐发展壮大,目前共有400多名遍及全国各地的社员,合作社也收获了一批荣誉和认可: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示范基地、市级示范社、北京市农广校先进工作站、对口帮扶协作劳务实训基地、北京市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示范基地……
獭兔奔赴内蒙古 异地扶贫有助力
走进谷氏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在颜色各异、品种丰富的兔毛展品中,有一面“昌平区2018年度对口帮扶先进单位”的锦旗非常醒目,当问及此,齐静道出了锦旗背后的故事。
合作社的獭兔闯出了名气,成了远近知名的“致富明星”。所以,昌平区在与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后,根据当地牧草丰美、地广人稀,利于开展规模化养殖的优势条件,将獭兔养殖产业确定为扶贫项目。合作社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捐赠价值100万元人民币的4000只獭免种兔、将多年积累的獭兔养殖经验无偿传授给当地老百姓、与阿鲁科尔沁旗新民乡新增村签订帮扶协议……为了让小獭兔在广袤的大草原顺利地落地生根,合作社做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
从养殖基地的选址设计、种兔的配种护理到养殖人员的技能培训,齐静和工作人员都一一悉心指导。在种兔运到养殖基地后的4个月时间内,合租社的技术人员一直守在基地,从观察獭兔的不良反应到日常的护理管护,都“手把手”地传授给当地养殖人员。兔子出栏的时候,合作社还进行上门收购并当场支付养殖款,参与獭兔养殖的40多名贫困人口获得了回报,而通过商品兔销售、股份分红、吸纳务工等方式,獭兔养殖产业还带动当地500多人实现了增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