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大院儿欢乐多
时间: 来源:美好生活-中国农村网 作者:闫玉莲 字号:【

  那个大院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建成的,红砖围砌的院墙,二层红楼端庄威严,楼门口两棵水杉还有些弱小,院中间水池里的红金鱼自在地游来游去,鱼池四周种有松树、杨树、法桐,叠加出清凉的树荫。乡镇工作人员在这个大院里留下青春,洒下汗水,欢乐的笑声不时地从这个大院飞出。

  马户与卡尔

  老李是马户,家在良乡住,为了衣食住,奔波紫草坞,出门带粪兜,不脏大马路 ……

  首先我要说的打油诗里的老李是机关干部,紫草坞是原北京市房山县大紫草坞人民公社,后改作大紫草坞乡,现在叫做北京市房山区阎村镇。

  这首打油诗出自大院里著名才子老陆,他是专门为编排他的对手老李写的。老陆,个子不高,微胖,走起路来颇有风度,背着手,不紧不慢,一脸和善,你求他件事儿,他会很专注听你讲完,而后,告诉你该如此如此准保能成,屡试不爽,果然是名副其实。

  那时,镇政府大院里最醒目的是用红色油漆书写的标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人们在工作之余,充分发挥了活泼的主旨。往往是你有来言我有去语,语言丰富,幽默中透着诙谐,诙谐中透着智慧,其乐无穷。每天骑上自行车,像登上风火轮,眨眼到机关。

  老李见老陆正在人群里发表演说,笑眯眯地说:伙计,我给你起了一个外国名字,你听听好不好听。老陆沉着应对,你说来听听。“卡尔”。老陆一听微微颔首:不错,不错,卡尔·马克思,挺好。老陆居然没有识别出老李的把戏,看着人们哄堂大笑老陆有些错愕,又不想让老李说他是井里的蛤蟆——没见过大天。笑眯眯轻声问捂住肚子笑的小张:这个名字有这么好笑吗?小张不敢贸然揭开谜底,你还是问老李吧,我要告诉你,你要是写诗骂我咋办?得到老陆不会怪罪的承诺,才告诉他卡尔是当下非常流行的一部电视剧《警犬卡尔》里的一条非常英武非常聪明的大狼狗。

  谜底揭晓换来的是老陆给老李续写了新的篇章在大院里广为传唱。

  农业专家老赵

  乡镇干部可不是吃素的,藏龙卧虎。就拿我们的农业专家老赵来说吧,东南风一吹,他早把22个村的地转过两圈了。哪块地可以浇返青水了,哪块地该把渠埂修修了,哪块地的肥力不够了,哪块地的翻水管得垒一垒了,全装在了心里。他会在动员会上一一点将,让你毫无反驳之地。

  一进大秋,老赵又开始念叨着,白露早,寒露迟,秋分麦子正当时,抓紧掰棒子、钊棒秸、耕地、旋地、打梗播种,早不成晚也不成,种庄稼讲的就是个节气,节气不等人;你误庄稼一季,庄稼误你一年。

  一上会,老赵的口头禅一准是种满、种严、种到边,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解放前土地在地主手里,我们贫苦百姓只能当牛做马给地主扛长活,如今土地在我们农民手里,一定要把它种好管好。以粮为纲,珍惜每一寸土地。

  往往是他只顾着忙大家的事,忘记了自家的地还没种上。媳妇找来了,咱家地要是荒了,这一家老小吃什么去啊?看老赵无言面对,老马出来解围,嫂子,您家的事就是我们的事,母猪吃泔水——嗒嗒的,您踏实地回家等着瞧好吧!保证一天都不耽误。

  老马一吆喝,小张、小李、小刘呼啦啦一群人骑上车跟着老马直奔老赵家。夕阳西下,一伙人好似打了胜仗,美美的。

  熊熊大火将棺材烧掉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殡葬改革,由土葬改为火葬。当时人们思想意识中普遍存在着人都死了还落不着个囫囵尸首,坚决排斥火葬,见到民政助理好像见到了鬼。从火葬的认可到禁止骨灰入棺,到禁止大操大办再到骨灰寄存等等,是那个年代经历的特殊时期。

  1992年10月,单位的一位老同志去世了,领导非常重视,派人去看望了家属。交谈中得知,逝者的老伴在某些人鼓动下,要求土葬不火葬。民政助理首当其冲被派去攻克难关,老太太被小助理的诚心打动,终于同意将这位老伴儿的遗体火化,民政助理与他们一家人顺顺利利办完后事,让这位老同志入土为安。

  然而,1997年的一次遭遇却非比寻常。焦庄村一村民病逝,儿女要求火化后直接将骨灰装入棺材中掩埋,这是当时的一种不良风气,引起村民的极大关注。村民都在看着机关干部的一举一动,真是牵一发动全身啊,关系到殡葬工作在村里是否能开展下去啊。

  民政助理和村主任轮番上阵,讲政策、讲法律、讲形势、讲风俗、讲亲情,招招都用了,剑剑都是直斩其路——不能用棺材,这不符合国家政策。在民政助理的坚持下达成协议,棺材不用了,烧掉吧!老人已经没了,棺材不能摆在家中。一把熊熊燃烧的大火烧掉了村民的陋习,烧掉了村民的侥幸心理,从此焦庄村的殡葬工作总是在全镇名列前茅。

  “只要是集体组织,去阎村道口我都参加”

  进入镇政府机关,首先进入我视线的是老赵,方盘大脸,总是满面春风,别人家都有发愁的事儿,就没见他发过愁,有他出现的地方就有欢乐,常常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挂在嘴边的农谚、顺口溜好像就藏在他嘴里,只要他一张口就一嘟啦一串蹦出来,我喜欢听他说话,会给人宽心,也会解人心烦,还可指点江山。

  每周五下午是全镇政府大院大扫除的日子。秋天的时候,房前屋后、树上树下满目黄色落叶。尽管每天早上我们一到单位就会自觉地抱起扫帚加入扫院子人群,依然是一会儿就一层。这是自然规律,秋季就应该是落英缤纷,满世界都是温和的黄色,让心灵宁静,像人老了以后满脸慈祥,小孩子都愿意依偎在她怀里。

  哗啦啦的叶子在枝头,老赵抬头望着树叶,嘴里却大叫着:秀荣秀荣我上去了。秀荣没听见,小葛子说:大姐,赵站长在叫你。秀荣马上转向老赵,老赵也转向秀荣:秀荣我上去了。秀荣未加思索干脆地答道:你上呗。老赵温柔地笑眯眯地说:那我就上了啊。秀荣举起扫帚,你个臭老赵又来占我便宜,你追我跑的大戏在院子里上演,口哨声响起来了,嗷、嗷、嗷起哄声响起来,连树上的喜鹊都跟着叫了起来。笑声飞向天空,飞出大院。

  大规模旅游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兴起的,90年代初,只听说过外出参观学习,还是极个别的人能赶上,一般都是领导。

  那时8点上班,所有人都是8点前就到单位,擦桌子打水搞卫生,屋里屋外收拾妥当,下村的下村,开会的开会,报表的报表,大家一起有分工有合作,去最远的地方就是房山县城。房山县城通南到北一条大街,两边都是商户,热闹不已。

  而我们阎村呢,坐落在北京西南,最有名气的就是闫村车站、闫村饭店、闫村道口。

  京周公路穿境而过,在这里有一小站——阎村车站。顺路左走是通向房山、周口店方向,顺路右走是向燕山石化方向,两路之间有一饭店,名为阎村饭店,南来北往的路人谁不曾吃过这里的大油饼。这里被我们称为阎村道口,这也是通往房山燕山的必经之路,也是当时的繁华地段。

  眼看着兄弟友邻单位陆续组织机关干部外出考察,我们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老赵发表言论:只要是集体组织,闫村道口我都去。

  后来,我们真的是集体组织去了一趟闫村道口,不过不是参观而是去搞卫生迎接检查。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