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田园 一念靖安
时间: 来源:美好生活-中国农村网 作者:魏本貌 字号:【

  森林覆盖率达84.1%、素有“天然氧吧”美誉、县界断面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三类以上……坐拥好山好水的江西靖安县,被称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绿心”。

  好山好水倘若不被精心守护,将会被污水垃圾蒙尘。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靖安县,不断努力探索生态与经济互促发展。

  河流有“河长” 古树有“保姆”

  靖安县双溪镇北潦河,河水清澈流淌,河岸干净整洁。

  一大早,54岁的“认领河长”甘立林,穿着橘红色救生衣和高腰胶鞋,撑着竹篙、架着竹筏,在1.5公里责任河道里巡查清理,每天早晚各一次。忙了一早上,竹筏上的垃圾桶里,仅有几个塑料瓶。

  2015年9月,靖安县在江西率先启动“河长制”。老甘连续奋战三个多月,才将责任河道上成堆垃圾清理干净。“河道两边原来全是生活垃圾,有人把烂橘子直接倒河里,走过去臭得要捂鼻子。”老甘话头一转,现在人们不再随意往河里丢垃圾,垃圾越来越少,自己工作轻松了很多。

  老甘不是孤军奋战,靖安县已经形成乡镇河湖监管站、村级河长、组级巡查员三级管护网络,并为两条干流北潦河和北河的69条支流全部建立起“一河一档”,实施“一河一策”的个性化管护。2018年,靖安县探索建立“河长认领制”,形成党员示范、群众参与、政府逐步退出的工作机制,让社会力量发挥长效管护的作用。

  河里出问题,根子在岸上。靖安县开展河湖监管的同时,实施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工程,力争“垃圾不落地”;实施镇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力争“污水不入河”;实施生态治理提升工程,力争“黄土不见天”;全面推行环保负面清单制度,确保“责任不落空”。

  “政府把附近几个养猪场给拆了,猪粪猪尿不再偷偷排到河里。”老甘说,现在河水再没有被类似的脏水污染过。

  马尾山林场大坪中心村村口,有棵560余年树龄、8个成年人才能环抱的古樟树,每逢夏日新绿吐翠、生机勃勃,带给村民们一方清凉。“樟树里面有空心洞,木头含有油分,最怕起火把树烧了。”村民钟太红是这棵古樟树的“树保姆”,每天他都去看看这棵古樟,查看有没有往树上钉东西、剥树皮、折树枝的不文明行为,并且常常劝村民不要在樟树下抽烟、放鞭炮。

  在靖安县,树龄100年以上的古树名木有2900多棵。为了保护这些古树名木,创新的管护机制应运而生。为每棵古树名木确立的“树保姆”,负责日常巡护、宣传推介、复壮管护等工作,今年将确保所有古树名木都有“树保姆”管护。

  生态变好了 村民变富了

  排排楼房粉墙黛瓦,沥青道路连接各家,溪水潺潺穿村而过……走进水口乡青山熊家村,整洁的村庄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改水改厕、修路刷墙等秀美乡村建设项目,让昔日破败村庄重焕生机。这新风新貌如何保持?青山熊家村创新推进垃圾分类,“回收垃圾拿去卖,有毒有害定点收,日常垃圾分类放。”村里每栋房屋前摆放了垃圾桶,垃圾桶分为“可腐烂”“不可腐烂”两种。对于餐厨垃圾、蔬菜瓜果垃圾、蛋壳、畜禽内脏等可腐烂垃圾,青山熊家村建设起“阳光堆肥房”,将可腐烂垃圾集中发酵分解,变成绿色有机肥料。

  回收废旧大号电池0.5元/只、小号电池0.2元/只、荧光灯管0.5元/支……村里专门设立有毒有害垃圾回收兑换点,村民将该类垃圾兑换为票券,到村里超市换购等价物品。村民逐渐养成了垃圾分类处理的好习惯,村里干净整洁的风貌保持良好。

  高湖镇古楠村合作社的有机水稻基地里,成片的红花草绽放着朵朵小花。基地负责人钟英华颇为自豪,“红花草作基肥,稻田养鸭除草,太阳能灯杀虫,亩施有机肥200斤。”有机水稻亩产约400斤,虽然价格高达每斤8.8元,是普通大米的三至四倍,但在市场上还是供不应求。

  古楠村全村52户村民以土地和资金入股合作社,流转土地2100多亩。依托当地优良的生态环境,合作社种植的水稻、板栗、杨梅先后通过国家绿色、有机认证。该合作社投入20多万元,在种植养殖基地安装远程监控设备,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一年的时间里合作社农产品收入达200万元,每户平均分红4200多元,生态好了、水果甜了、钱袋子鼓了,自然个个展笑颜。

  靖安县把全域有机农业作为金字招牌来培育,目前已有60个农产品获得绿色有机食品认证,认证面积16.7万亩,被评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

  坐拥好山水 孕育高价值

  单从经济总量、财政收入等指标看,靖安是个经济小县。

  10年前,靖安县立足经济总量小、工业基础弱的实际情况,提出“生态立县”,拒绝引进落户高污染、高耗能项目。2017年靖安县编制的本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定的限制类产业共涉及国民经济6门类24大类。

  全县11个乡镇全部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初步构建起全域有机农业、绿色低碳工业、全域生态旅游的产业体系,从绿色新经济角度看,靖安是生态经济大县。

  干了一辈子工业企业的邓斌,退休两三年后,却重新出山做起生态旅游。依山傍水的象湖湾生态园已投资6000多万元,开发田园采摘、水上乐园、户外爬山等项目,还将继续投入数千万完善小型田园综合体的功能。

  “到水口村投资,就是看中这清清的水库和青翠的山林,有好山好水就不怕没人来。”邓斌对前景充满信心,在刚开始营业的3个月里,生态园便收入300万元,如今每个周末都是游客爆满,今年春节,邓斌更是紧锣密鼓地忙个不停。

  “好山好水好空气,成为靖安发展新经济的最大卖点。”靖安县县长严旭辉感触颇深,近年来到靖安县投资有机农业、生态旅游、健康养老等长周期项目的社会资本纷至沓来,就是认可靖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可期的经济效益。如今,宝峰禅意养生园、高湖百香谷等16个亿元以上的生态项目已落户靖安。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