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韵长城——守口堡
时间: 来源:美好生活-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杏”韵长城

  “又是一年芳草绿,春风十里杏花香。”从阳高下了高速,仿佛一下子置身于杏花的海洋,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到处都是盛开的杏花。沿着S202省道一路向北,醒目的守口堡杏花节巨幅广告牌随处可见,渐渐路边的山梁上现出了长城的踪影,田地里处处杏花怒放,茂密的杏树丛中晃动着春耕的身影,空气中迷漫着浓浓的泥土清香,在农夫驱赶牲口高亢洪亮的吆喝声中,沉睡一冬的土地被唤醒了。

  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守口堡很快就到了。守口堡是塞外长城著名的关隘,地处晋蒙边界的山口,为两地的交通要道。两边的山峰闪开了一个口,一条名为黑水的小河从长城脚下、村庄旁边经过,山口向北为内蒙古,山口以南就是山西,是现在的省界,更是古时蒙汉的边界要塞。经过了数百年,守口堡长城的城墙依然非常坚固、壮观。守口堡三面依山,前临黑水河,绵延起伏的古长城就像一条金色的长龙从山峦之上直探杏林花海,翻江倒海,时隐时现,那巍然屹立的一个个墩台就像威武强劲的龙爪,兀立在花海之中,傲视山川,气势雄伟,唯我独尊。在守口堡看长城,最壮观的就数东西山梁上集险、密、奇、巧于一身的那段,落日余晖中,守口堡残破城墙投下清晰的影子,苍凉的轮廓让人浮想联翩,蕴含着震撼人心的魄力。山风吹过,漫天的花雨洒落,边墙上留下了丝丝温馨缕缕芬芳。塞外古长城的标签很多,幽远、古朴、苍凉、悲壮等一众词语皆可表达它阳刚的气质,而因每年暮春时节杏花漫山遍野地拥来相伴,又让长城平添了一份流水韶华般的妩媚。

  “杏”世古堡

  在红花绿树中,游人们有的带着孩子,有的搀着老人,从最绚烂的地方进入杏林深处,嗅着花香,游着花海,沉醉其间。夕阳垂地,晚霞似锦,簇拥着长城的杏花和黄土的堡墙,即将融合。草色朦胧的山梁上涂了一抹红晕,牧羊人与群羊的剪影点缀山巅,帧帧画面勾勒成了一幅雄浑而清秀的塞外田园画。

  长城脚下,是静静守候的守口堡古村,整个堡子呈长方形,古堡东、北两面墙整体保存完好,仍可以清晰地看出原来的状态。听村民讲,南面曾经有带瓮城的城门,目前早已毁坏殆尽。堡城经过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残存的已经不多。村子的北头紧贴着长城,有人家的窑洞干脆就修在了城墙或墩台里,有的更把城墙当成院墙。驻足堡内,环顾四周,不由得会为墩台林立,蜿蜒于山上或山脚时隐时现的长城而叹服。

  当晚我们留宿在守口堡内一户叫邢秀的村民家中。在这里,无论是院内还是窗口,抬头就能看见长城,风景独好。邢秀今年60有余,因为今年看花的人多,他这几天虽辛苦忙碌却也发自内心的高兴,直言“想不到古老的边墙,还能再一次迎来繁荣!”

  “守口堡历史上可是有四次繁荣!”说起世代生活的古堡,邢秀如数家珍,聊起过往他像一名地地道道的长城乡土专家:守口堡秦称雁门口,因山势陡峭大雁难以飞越,故称雁门口;汉代这个谷口建高柳寨(因阳高称高柳郡故同柳寨),把兵戍边,是兵家重地;金代称墨谷口,墨谷即黑水河发源地至阳高境内的山间河谷,几十里皆黑土山地,因此为名;隋唐时因山口像葫芦称葫芦峪、明代因阳和城而名为阳和口,嘉靖二十五年(1546)筑长城,取名守口堡,即守阳和口之意。据记载,城周“一里二百二十步,高三丈五尺。”只城东有一门,明时在此驻守备,分守长城“十三里,边墩二十三座,火路墩四座”。明隆庆年间俺答汗部由此入犯,曾使大同全镇告急。雄伟的古长城形成一道坚固的防线,挡住了草原部落铁蹄的践踏,因此,被称为“山西之肩背,神京之屏障”。明隆庆五年(1571年),明朝和内蒙古缔结“隆庆和议”,从此在北方地区开辟了包括守口堡在内的三处互市地点,双方定期进行茶叶、粮食、皮毛和牲畜的交易,结束了长达200多年的战争状态,开启了和平互市的新局面。

  守口堡很早就是茶马互市的官方口子,“茶”代指南方的出品,“马”是北方货物的代称,每年固定六、九月开市,在此有兵守口,进行物物交易。到明代堡子建成后,驻守军人、商人娶妻生子在此居住,成为村落,守口堡村一直延续至今。守口 堡村的第一次繁荣在明代,在此建立茶马互市,蒙汉在此交易;第二次在民国初年,京包铁路修到此无钱,经蒙古货物到此转运交易;第三次繁荣是20世纪70年代,农业学大寨修大坝、建梯田,建成全县唯一玉米制种基地,成为全县20面红旗之一。第四次就是目前政府和社会各界空前重视,投资开发守口堡旅游资源,打造守口堡景区。

  “杏”福畅想

  邢老汉说着守口堡的过去,也畅想着守口堡的未来,兴致丝毫不减。堡子里都是原来长城守军、边贸商家的后人,主要有侯、张、阎、许、薛等20多姓,最多时曾经有120多户人家。千百年来,这些长城的守护者一辈又一辈,在此繁衍生长,生生不息,守望着这座古堡,守护着这段长城。

  今晚的小院分外热闹,邢老汉两口子忙个不停。他们的两个儿女,平时生活在阳高县城,今天也回来了,再加上游客,满屋欢声笑语,邢老汉说“比过年还热闹!”通过交谈得知,邢老汉的儿女生活挺好,但始终不放心留在村里的老爹老妈,我不由得问:“你咋不跟孩子进城享福去?”“跟他们去做什么?在家里种点地,还有承包的杏园,一年四季都离不开人!”

  说起杏产业,邢老汉更是兴奋起来,他叫老伴端出来自己加工的杏脯,让大伙品尝。杏脯块形整齐,品种多,果片饱满,让人垂涎欲滴。其中一种青杏脯,色泽碧绿如宝石,放入口中肉质脆嫩,酸甜适口,还带有青杏的清香。还有一种黄杏脯,色泽金黄透明,酸郁芳香,果肉色橙黄、质地疏松,汁多味甜酸还有香气,堪称果脯中之佳品。

  邢老汉口中,守口堡是块宝地,阳高素有“三晋杏乡”的美誉,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杏树种植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尤其是守口堡的杏,果大个匀,肉厚味浓,核小仁甜,早就是塞外有名的土特产品。“杏花节让守口堡旅游火了一把,也让我们农民的杏园火了,这几天和我预订杏的客人一个接着一个。”邢老汉承包了一处杏园,每年杏子收获的时候他都要自己晒杏脯,今年阳高县政府搭台举办首届守口堡杏花节,他家里的1000多斤杏脯,从开幕到今天就卖出去200多斤了,邢老汉的高兴劲儿把众人都感染了。

  青山梦已远,塞外春意浓。杏花丛中那雄伟巍峨的烽火墩台、绵延起伏的夯土长城虽然古朴厚重,此时因了花香的熏染在苍劲硬朗中显出几分宜人的温馨。当年狼烟四起,长城上演绎了多少鼓角铮鸣;如今沧桑无语,它依旧感召着无数边城的儿女。漫天的花雨洒落边关,梦呓般沿着连绵起伏的城墙轻柔抚摸,春色无限好,大美守口堡!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