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童古镇 古韵浓重的乡村画卷
时间: 来源:美好生活-中国农村网 作者:老骥 字号:【

  风光绮丽的前童镇不仅有着江南水乡的温婉,而且已有近800年历史,至今保存着极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宛如一幅古韵浓重、活色生香的乡村画,是浙东地区最具儒家文化底蕴的古村落之一。

  美如水墨画的江南古村落

  前童古镇,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城关镇南,四面环山,白溪、梁皇溪双溪汇流,是一爿完好的江南明清时期的民居原版,一幅古韵浓重的乡村图画。

  这里至今仍保留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的“道地”(天井)150多个、房屋2000多间、石花窗400多扇、小桥275座、古井24口、明代古祠堂4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

  前童之所以得名,是因为这里的居民大多数姓童,该村的始祖是南宋时的士大夫童潢。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年)童潢游历到此,喜欢这里的山水秀色,便举家迁居至此。经过近800年的繁衍生息,终于形成了如今人口过万的大村镇。

  在前童下车的地方,正好是鹿山的登山口,爬上鹿山,即可俯瞰前童的全景。鹿山和塔山遥相呼应,被两山围在中间的前童古镇尽在眼前,一幢幢古屋,一条条小巷,像一幅幅水墨画,如果是恰好在家家户户准备饭菜的时段,炊烟缭绕,犹如一个世外桃源展现在眼前。在朝阳照射下,远山与古镇黑压压的建筑群似乎在缥缈的薄雾中浮动,镇中缕缕炊烟升起,有如一首恬淡悠然的乡土田园晨曲……

  近年,让前童声名鹊起的是已故著名画家、导演陈逸飞。自传体电影《理发师》主要就是在古镇取景拍摄的,他对这里的评价是:“处处可入画”!这位从小生活在江南水乡的画家,不得不说眼光非常犀利独到。

  前童镇其实面积不算小,明清时的那些古街老屋被外围大量新建的房屋包裹着,走入古镇,外面的喧嚣嘈杂几乎瞬间被屏蔽,仿佛穿越到另一个世界,变成了阡陌纵横的小巷。潺潺流水从每家每户门前流过,人们在溪水边洗衣、洗菜,老人们坐在石凳上聊着悠远的过去,生活在这里显得那么的自在、闲适。

  前童给我最突出的感觉,是它贵族般的沧桑,是那种残缺而令人心碎的美。它最具特色的景致是“花桥街”,街的一边是卵石铺设,另一边是一条小溪,溪上架有许多短小的石板桥,其中有不少是两边有护栏、雕花精美的“花桥”。“小桥流水宅”是花桥街上最美之处。

  据介绍,明正德四年(1509年),前童人在村西拦阻白溪山洪,开五里水渠将清流引人村中。村内地面缓缓东斜,故入村碧水流经家家户户,又从村东北泄出灌溉农田。前童的这条5里长、500年历史的水渠精华在上游,即花桥街的“小桥流水宅”这一段。因为流水来自山涧,花桥街的渠水清澈湍急,家家临水的乡民都在家门口挑出一块石板,既当桥又作埠,女人洗涮忙碌,孩童捉鱼摸虾。

  前童镇中多为明清建筑,屋基大多为卵石垒成,这使得整个古镇多出几分山野的气息。与众不同的是,古镇的街巷异常狭小,建筑异常密集,黑压压的古宅绵延不断,人在迷宫似的高墙小巷中往来徘徊。莫辨南北东西的我,顺着“回”字形的街巷在镇中游走、探访。渐渐地,我发现自己面对的,就是一幅幅凝固时间的图卷。知书达理的儒学理念是它的画布,沧桑、衰败、陈旧是它的笔调,所有绘画语言只表达一个内容——这是一处时间节奏极度放慢的人居环境。

  时光凝固的现实版 “桃花源”

  漫步前童,随处可见安然闲话的老者,三五成群,或银杏树下,或古藤边,就一壶香茶、几粒瓜子,任你人来人往,我自依然。旁边或许还有几个工匠,锤子刻刀在黄杨木上精雕细琢,时而看看线条的曲直,时而停下手里的活儿听听旁人的闲聊,倒不知是在作听众还是做细活,或二者兼而有之,自在怡然之至。

  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古祠、旧宅林立,大部分还保留着古朴沧桑的原貌。梁枋门窗上满是雕饰,精巧的跃鱼马头墙和脊塑墙花具有独特的地方风格。马头墙是古代江南富户官宅威势的象征,据说级数越多,职位越高。墙尖塑着冲天而起的跃鱼和飞龙,寓含“鲤鱼跳龙门”之意。“群峰簪笏”“职思其居”“欣所寄”等保留完好的大宅,几乎完整无损地保留着清代乾嘉年间的风貌。

  这是最原汁原味的江南古镇,似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简单纯粹,却不乏魅力。我们开始还顺着景点路标行走,不一会就有些迷糊了,童姓先祖按照八卦原理,把溪水引进村庄,构建成“水八卦”,溪水在门前屋后流过,身处其中就如走迷宫一般,据说只要逆着水流而行就可以走出古镇。

  南街北街是外围,花桥街、石镜山路、双桥街为古镇的核心。村中老街、小巷布局有序,祠堂、水井、渠道错落其间。“家家有雕梁,户户有活水”,就是对前童古镇最贴切的描述。

  《理发师》的拍摄地其实是间很小的屋子,大概不足8平方米,昏暗的光线,斑驳的墙面,摇摇欲坠的木质座椅,每个人都想在理发师的椅子上坐坐,品味光阴的故事。

  在古镇,不论在哪条街巷,只要面含微笑,你都可以随意推开门进入宁静的四合院。推开木门,光阴自明砖清瓦间倾泻而出,带着穿梭千年的古老故事,徐徐入梦来。

  如果说白天的前童让人回忆起童年,那么夜晚幽静的古镇则给人一种宁静和温馨。盈盈的黄色光晕笼罩着古镇,徜徉在古老弯曲的街巷中,幽幽的流水声在耳畔响起,从远处飘来芬芳的桂花香。正如陈逸飞所说:前童是个充满了人文气息的古村。

  百年走不出的悠长雨巷

  导游说,细细走访每一条街道,体验先祖设计的智慧,是非常有意义的一种探寻。前童建村践行“天人合一”的儒家哲学思想,村庄每一幢建筑都在通盘规划之中,建筑物与周边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以此实现整个村庄在形式和功能上的有机结合。

  房屋、街道,包括沟渠、水井,均以阴阳八卦八八六十四的原理来布局。一条条街巷和紧贴街巷的水渠相连,卵石路与清水渠蜿蜒成网。这在其他村落的水系布局中是很少有的。镇内建筑密集,街道狭小,但是正好可供行人通过。屋基大多因地制宜选用大卵石垒成,街径为小卵石铺就,这是前童人为节约成本极具智慧的一种设计。

  街巷里流传着诸多美丽的故事。“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是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给家人的一封回信。当年其家建房,因宅基地界限和邻居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希望张英出面打个招呼“摆平”邻家。张英随即写下这首诗,家人看后甚感羞愧,便照张英的意思退让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他们如此豁达谦让,深受感动,亦退让三尺,最后形成了“六尺巷”。这个故事后来成为中华民族谦逊礼让传统美德的见证。一个个木构架的建筑看似平淡无奇,却流淌着前童人灵魂里不灭的文化脉流。

  细雨迷蒙中,阴凉的天光与古旧的墙垣、青瓦、门楼、苍苔,以及风雨剥蚀的痕迹浑然一体。只有被鞋底磨得光滑的卵石和溪水间的平板石桥是油亮的,透着雨洗的色泽。而墙角石缝里钻出的野生植物,伸展的叶片,鲜亮得蕴满生机,让古镇更为苍凉。

  我们踏着鹅卵石铺就的巷径,缓缓前行,沿路参观职思其居、五福临门、石镜精舍、童氏宗祠等珍贵的古老建筑。斑驳的旧日老墙,灰旧的镂花门楼,枝枝蔓蔓的青藤,风吹过来,树叶沙沙响,无一不显现出古老别致的韵味。

  进入一家四合院,细细观赏那些传统雕刻,墙额上刻着“群峰簪笏清流映带”的字样,正房窗棂刻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图文,门窗腰板处刻有菱藕、鱼瓜、春蚕等浮雕。明经堂内摆着一个雕花大床,上面刻着三国演义和八仙过海的故事。木雕、砖雕细节考究、富有内涵,向我们诉说着古镇千年的沧桑。

  与乌镇、西塘这样的江南古镇相比,这里缺少了知名古镇的人头攒动,有的只是一份清静与安适。

  黄昏,推开一扇柴扉半掩的木门,“吱呀”一声,光阴穿梭了千年,自寂寥的屋角跌落下来,千年往事像卷轴一样打开——老屋里,传出“唧唧复唧唧”的机杼声;雕花窗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潮湿的石板路上,仿佛有一位女子撑着油纸伞,喁喁独行,让人觉得,这是百年走不出的悠长雨巷……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