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一个举世闻名的符号地标,吸引了众多前沿领域的创业者,也汇聚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创业孵化服务机构。
在充满互联网、科技和金融等元素的中关村创业大街,2015和2016年,北京市委农工委连续两年举办了 “北京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创业项目评选资助活动”现场路演活动,推动北京市农村实用人才的优秀创业项目与前沿领域结合,与知名投资机构对接,与领域专家面对面。
活动的举办,让北京市农村实用人才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让优秀创业项目拥有更多彩的空间,也成为了市委农工委服务农村实用人才的创新方式。
“以前对创业项目的认识和理解并不深入,包括如何梳理项目,如何做出完整的商业计划书,如何用5〜8分钟清晰地向他人介绍项目等等。通过参加项目路演,以及前期老师的指导,既加深了对创业的理解,也学习到了很多新知识,感觉进步了很多。”来自门头沟全国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的陈燕社长说到。
着眼人才队伍建设 创新服务模式
作为党管6支人才队伍中的重要一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10年来,北京市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从2006年的8000人,增加到2016年末的5.2万人。其中高级农村实用人才1500人,中级4100人、初级45400人,其中有40人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奖励。在总量增长的基础上,市委农工委按照《北京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16年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部署要求,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针,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创业引导和服务力度,鼓励优秀人才投身农村、发展农业,积极探索和创新农村实用人才的服务模式,形成了以培养优秀人才为目标,以评选活动为抓手,以能力提升为基础,以过程辅导为方式,以引领带动为结果的新方法。
“北京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创业项目评选资助活动”的举办,正是这一创新服务模式的缩影。通过采用新的活动流程和服务形式,以及组织部署、推荐申报、项目初评、路演展示、实地考核、专家评定等流程设置,引进了领域专家和投资机构参与其中,在评选的过程中,使参评项目与专家和投资机构进行深入接触,一方面使创业项目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增加项目与投资方的了解互信。
新服务模式的推出和落地,受到了创业者和投资机构的欢迎,同时也为各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服务工作提供了新的样本,顺义、通州、密云、大兴等区也纷纷将这种新的服务模式在本区域推行。
对于新的服务模式,市委农工委副书记康森讲到:一是发现并资助了一批首都农村实用人才优秀创业项目,并从多方面予以扶持,例如密云的密农人家、昌平的亲农耕等。二是利用活动的产业导向作用,宣传了京郊农业“调转节”,推动了传统农业和互联网的结合,促进了农村产业升级。三是通过参加活动,帮助一大批创业者理清了发展思路,走上了现代经营管理模式的道路。四是通过市、区、乡镇、村各级的广泛宣传发动,形成了支持、鼓励农业创业的良好氛围。
立足实际确立标准 挖掘创新人才
数据显示:北京市农村实用人才结构中,生产型人才占49%,技能带动型占27%,经营型人才占16%,技能服务型人才占3%,社会服务型占5%,全市农村实用人才类型主要集中在生产型和技能带动型方面,经营型、社会服务型和技能服务型人员较少。
从学历看,农村实用人才文化水平以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其中以初中文化程度占绝大多数,其比例接近六成;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实用人才占比37.86%,其中以大专学历为主。
从统计数据看,知识水平高,能力素质强的经营型、社会服务型和技能服务型人员及创新项目是现实之需,也是推动农村创业的重要力量。
在评选活动标准的制定和评审过程中,重点挖掘了具有互联网+农业、高科技+农业等特质的技能型和服务类项目。数据显示,农村优秀创业项目主要集中在科技研发、休闲农业、电子商务、农村手工艺、产业链创新等领域。创业群体中,80、90后创业者占据多数,并逐渐上升,跨领域、跨行业进入农村创业的群体逐渐增多,高知识、高学历、高素质的特征逐渐显现。
充分整合各类资源 助力人才发展
北京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创业项目评选资助活动的开展,是政府搭“台”,人才唱戏。这个“台”,是展示人才形象和优秀项目的舞台,同时,也是汇聚资源,整合资源的平台。
对于农村实用人才的创业而言,相较于前沿领域的创业,多数有着更加艰辛的过程,对技术、渠道、资金等资源的需求也更加迫切,更需要在过程中给予指导,在资源上给予帮助。
由于创业单体前期相对弱小,吸附资源的能力有限,所以更需要相关部门发挥平台作用,做好项目前期的资源纽带,将好的项目与优势资源进行有效衔接。
在北京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创业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市委农工委作为主办单位,充分发挥组织职能,一方面组织了以领域专家、高校教授、企业操盘手为主的智力资源,为创业项目和创业者提供智力支持和实际指导;另一方面,组织了以投资机构为主的资金资源,为优秀的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得到了创业者的一致好评和欢迎。
与此同时,市委农工委还积极协调和组织各类媒体资源参与其中,对优秀创业项目进行报道和推介,增加了创业项目的曝光机会,使得创业项目和创业者为更多的人群所熟知。
优化流程创新形式 边学习边实践
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农村创业项目和创业者本身都面临着与时俱进和向前看齐的现实问题,创业不仅是对项目的考量,更是对创业者的考验。
北京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创业项目评选资助活动开展之初就确立推陈出新的方向,引入前沿领域的操作方法,从申报开始,引导创业者通过学习和制作商业计划书的形式填写申报材料,以现场路演的形式向公众展示项目,以答辩的形式接受评委的现场问询,以达到系统梳理项目,深入理解项目,完整展示项目,清晰表述项目的理想状态。
边学习边实践,是获取知识和经验的最佳路径,许多农村实用人才获得快速的提高和成长。
延长整体服务周期 持续关注成长
农村实用人才的成长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
市委农工委从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以北京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创业项目评选资助活动为起点,积极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常态化的指导和帮助,推荐参加不同类别,不同部门的各类赛事和活动,同时,积极推动不同区域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经验交流和互访,形成了政府牵头,人才争先,互助互进,持续成长的良好氛围,为农村实用人才的持续成长摸索了新的路径。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市委农工委将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继续不断创新农村实用人才服务方式,打造人才创新平台,增强人才工作活力,为首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