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人才 破土而出
时间: 来源:美好生活-中国农村网 作者:本刊记者 张媛媛 字号:【

  乡村振兴,人才是源头活水;人才聚集,乡村振兴才有底气。

  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乡村振兴不仅要关注高精尖的农技、管理人才,也要重视 “田专家”“土秀才”等乡土人才。

  人才对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是潜力无限的。在农村,有不少产业之乡、特色之乡,这些特色地域产业的到来,最为重要的还是“能人”的引领。如何做到在“筑巢引凤”引进外来人才的同时,就地孵化本土人才,并让本土人才带动当地乡村振兴?这就让人不得不重视农村地区民间培训组织在其中发挥的力量。

  电商培训促农民增收

  随着农村电商快速布局、高速增长,电商人才的缺口却在不断增大,并已对农村电商的发展产生了日益凸显的制约作用。作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许多地方将农村电商作为实现经济跨越和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

  如今,除了到平谷亲手采摘香甜可口的大桃,越来越多的市民宅在家,通过网购便轻松品尝到了新鲜的平谷大桃。2018年平谷区“互联网+大桃”工程再升级,使大桃的销量翻番。

  平谷有7万农民从事大桃产业。在发展电商销售前,类似“谷贱伤民”的情况屡见不鲜。大桃多卖给外来收购者,丰收本是喜事,但卖桃的果农多了,收购者的恶意压价让果农们苦不堪言。现在,平谷区培训农民通过微信等自媒体销售农产品,让农民直接面对消费者,实现利润最大化,掌握农产品的交易权、定价权、收益权。

  从2017年开始,进村入户的“新农人讲学班”等电商培训培养了农村电商人才,推动大桃流通标准化。为了让普通农民能学会电商销售,来自平谷的王丹组建了一支本土电商讲师团队,通过“地毯式”培训,教果农借助手机直面顾客推介,再通过快递等实现销售,让他们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农人。

  平谷新农人讲师团团长王丹说,她们教过的学员已有6000多人,一些阿姨虽然已经60多岁,仍学会使用手机发朋友圈,自主营销。培训从如何使用智能手机到拍摄产品图片开始,教授农民在网上诚信经营,提高农民互联网营销的意识和技能,目前已经建立了169个微信群,进行线上跟踪服务,课上掌握不了的内容,以图片、文字、小视频等形式讲解,在群内统一解答。

  除此之外,培训还包括桃树的产中、产后养护,化肥农药的管控理念以及分级销售策略等。相比果农之前将大桃成筐卖给桃贩子遭遇压价,电商培训和产品分级理念让大桃销售单价提高到原来的4倍多,农民积极性大幅提高。

  皮雕培训传承传统手艺

  孙淑娟是北京市延庆区唯一一位专业皮雕工艺师,由家庭主妇到专业皮雕师的这条路,从一件皮雕开始。2007年孙淑娟开了一家皮革护理店,工作中偶然间看到了一件皮雕作品,孙淑娟一下被它简洁而生动的图案设计、精细而准确的刀工震撼了。随后,她报名参加了皮雕大师李荣宗的课程开始学习皮雕。

  2007年末,孙淑娟成立了葳革皮雕工作室,从此她对皮雕设计和制作的钻研更加投入。经过多年努力,孙淑娟在雕刻、绘染技术方面有了突破与创新,使原来单调的素色雕刻变成彩色雕刻,把烫烙技法、浮雕技法与皮雕技术完美结合,并开创了皮雕技术的新技法——立体皮雕。

  在延庆区妇联的支持下,孙淑娟创办了妫川儒匠手工塾,解决了场地的问题。孙淑娟还把皮雕的20多道制作流程改造成流水线,开阔的工作室可同时容纳10多名巧娘一起制作作品。孙淑娟一边培训手工塾的巧娘们皮雕制作技巧,一边组织她们一起承接订单,不仅制作效率提高了,巧娘们在感受皮雕乐趣之余还得到了经济收益。延庆区已经有上千名妇女先后在孙淑娟主持的妫川儒匠手工塾参加培训,其中有20余名巧娘实现了从家庭主妇到皮雕制作师的转变。

  在孙淑娟的带领下,延庆区康庄乡新成立了三个分塾,每个分塾都有数十名稳定员工,带动农村闲置劳动力就业,走出一条手工艺品迈向产业化的发展之路。

  在延庆世园会即将开幕的这个春天,孙淑娟和她的学员们正在加紧制作为世园会贵宾准备的伴手礼——皮雕钥匙扣,这种特色工艺品将登上世园会彩绘专机,在每一位贵宾的手中展现延庆的热情。

  快板培训丰富精神文化

  “快板刘”名叫刘世华,是郎各庄村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自幼喜欢快板的他无意间结识了著名快板书演员梁厚民,并拜其为师。在边听、边学、边唱的磨练中,他慢慢成了北京郊区小有名气的“快板刘”。2000年5月,刘世华以自家院落为基地,建起了快板刘文化大院。2006年,朝阳区文化馆为文化大院举行了“快板刘文化大院”挂牌仪式,每年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并在朝阳区安排30余场公益性演出。文化大院建成后,很多喜欢文艺活动的村民们来到这里参加培训,并自发组成了一支文艺演出队。经过培训与磨合,20多位村民时常聚集在一起编节目,定期在大院里或去其他街道社区义务演出。10多年来,他们在基层演出200余场。

  普法教育、计划生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迎奥运盛会……结合当下的时事、生活,来自“快板刘文化大院”的200余个快板节目,说的都是乡间邻里的事儿或者新闻时事,村民们格外爱听。刘世华和他的大院用最接地气的形式为农村培养了一批文艺人才,为村民带来丰富的文化生活。

  勤学好问出人才

  农民对于人才需求的觉醒,不仅体现在“能人”汇集力量自上而下开展培训,还体现在一部分农民自下而上对于技能提升的需要。

  今年是袁立征带领北京立征春雨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第11个年头,这个成立于2008年的农业合作社种植基地核心区设施蔬菜生产面积146亩,有日光温室14栋,钢架塑料大棚106栋。仅在2018年就有 “北京市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北京农业好品牌”、 “农心匠人星创天地”三项荣誉加身。

  袁立征不仅是个农民,更是合作社的带头人、主心骨。跟农业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嗅觉敏锐的他意识到,随着北京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布局,以及“大兴农品”战略布局的确立,完善农产品种植结构显得尤为重要。求知若渴的袁立征当即决定找不同领域的专家取经,同时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现代农业技术培训。

  如今,已有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殿奎、专家贺少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专家刘明池、武占会;北京农学院专家陈青君;北京植物保护站副站长郑建秋;大兴区蔬菜站工程师齐艳花等数十名专家、技术人员到袁立征的基地授课,在现代农业大棚温室设计与管理、设施农业环境控制与信息化管理与温室物联网技术、基质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水培韭菜技术、病虫害防治、绿色防控等方面进行培训与指导。

  一旦需要专家、技术人员的协助,袁立征便主动与大兴种植业服务中心蔬菜技术推广站、大兴植保站沟通与专家取得联系。“专业人员每次都能积极响应,不管是电话咨询还是邀请到基地来现场指导或授课都行,从未拒绝过。”袁立征说,这让他和合作社受益匪浅。

  几年来,通过袁立征主动请教,在相关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共引进和更新蔬菜新品种18个,温室环境控制信息化程度得到加强和很好的应用。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节水、节肥、省时省力效果明显、基质栽培有效解决了很多土传病害,通过植保专家的指导和帮助,有效解决了化学农药减量、绿色防控技术得到加强。学习过程中,袁立征也成为了小有作为的乡土人才。

  正因为有袁立征这样主动向专家学习,主动提升技能,主动带领合作社走向农业现代化的带头人,才使得立征春雨在这些年不断增加品种,引进新技术,建成了现代农业示范园。

  农业科技在不断变化,农民的观念和技能更要适应变化、跟上变化的脚步,甚至带领变化的发展。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使他们能够适应农业产业政策调整、农业科技进步、农产品市场变化,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乡村振兴,人才先兴,这是现实的需要。除了政府重视并积极组织各类涉农培训,民间力量正在崛起并发挥重要的人才培育作用。

  农村实用人才是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起来的新型农民,是宝贵的人力资源。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骨干和非遗传承人的出现,标志着乡村正在成为乡土人才干事创业的乐园。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