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茶
时间: 来源:美好生活-中国农村网 作者:范泊静 字号:【

  “茶以春为贵,春贵在其时。”清明前后,正是采茶好时节。随着气温上升,雨水充沛,猫了一冬的茶树,依靠上年休养生息积累的养分,开始茶芽萌动,叶心冒尖。茶以第一叶为最富营养,梢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使用此种芽尖做成的春茶,滋味鲜活,香气怡人,奇特优雅,是一年之中的佳品。兔毫盏内新尝罢,留得余香满齿牙。喝上一口,齿颊留香,疲劳顿消,心境优雅。

  茶绿采芽不采叶,梅花论子不论花。清明采茶,以独芽或一芽一嫩叶为佳。做成后,茶叶像谷粒一样,用开水冲泡,不散开,但香气袭人,称之为谷茶。庄稼人家平时自己舍不得吃,主要用来待客。采茶讲究时令气候,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前,南方常常是阴雨绵绵,放晴的日子不多,所以要趁着天晴,放下手中的其他活,全家上下一起采。

  记得小时候,每逢采茶,母亲便会背上我,手提竹篓,爬到屋后半山腰的茶园采茶。为了不让我乱跑,母亲便会摘些油茶树上长出的一种像包子的果实——茶包,放在我面前,让我边吃边玩。茶包,白白的,捏上去软软的,像蒸熟的包子,甜甜的,有一股蜜糖的味道。在南方农村长大的孩子大都吃过,也许会留在美好的童年记忆中。

  只见母亲眼尖手快,双手在茶树顶上飞舞着,随之而落入的便是像鹰嘴针尖样的茶芽,只有少量的阔叶掺杂其中。母亲为了让我学采茶,请篾匠给我编了个小竹篓。采茶时,背上它。母亲给我分了任务,下山前,要摘满一篓子。茶芽体积小,摘许多也只铺满篓底。为了完成任务,便撸些阔叶装在里面。打肿的脸充当胖子,毕竟会有消肿之时。临近中午,下山回家。把竹篓里的茶叶倒出,立马现了原形。母亲只是轻轻责骂几声,便要我把阔叶全部挑选出来。等挑选完后,母亲便把嫩芽倒入笳篱中,端到太阳底下暴晒,曰为晒青。晒青茶的萌芽,让茶叶有明显的太阳味。接下来,便是凉青,让嫩叶流失部分水分。

  吃完晚饭,母亲便把锅刷洗干干净净,不留一点油渍。再把锅炕得红彤彤,倒入适量茶叶,翻炒均匀、快速短时、杀熟杀透,名为炒青,又叫杀青。当锅中“啪啪”之声停止,略有沙沙声音,叶质柔软稍有黏性,闻有清纯茶香,便下锅揉捻。

  揉捻是项气力活,大都由父亲主刀。在我童年的眼中,父亲就是个大力士,一米八几的个头,像牛一样不辞辛劳地操持屋里屋外的力气活。只见父亲双手抱拳,使劲揉捻,扁平如纸的叶子,立马蜷曲如针。紧接着用茶巾或布袋将经烘焙湿茶坯包裹成团球形拧扎紧后,反复捶揉,使茶团在力的作用下,进一步卷曲紧结成型。

  做完这些,离成功就差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焙干。前面炒青的时候,母亲分给我的任务就是在灶门前加柴把火。唐代诗人顾况在《焙茶坞》写道:“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诗中的寒木就是指耐寒而不凋的松、柏之类。柴是事先准备好的松木枝,易燃烧,火力大。焙干是项技术活,掌握火候是关键。用文火,不能见到火苗。这时,往灶里加上木炭,如果火苗旺,就用灰覆盖燃烧的木炭,只留中心一点火红。往锅里倒入茶叶,文火慢慢加热。闻到茶香,抓一把放到耳旁听听。好听吗?好听就是好茶!

  茶做成后,沏上一壶,让全家人喝上一杯,沁人心脾。“味为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疴苏。”喝上一口,此刻所有的付出和艰辛都值得。新茶做好后,用陶罐装好密封,放入阴凉干燥处,等来了宾客,取出来招待。平时自己可舍不得吃。

  清明以前采摘的茶都可以叫“明前茶”,是实心芽茶,是最好的茶。它清纯、甘美、温存、幽芳、醇和、透明、晶莹。“早采一天是个宝,晚采一天不如草。”摘完第一道茶叶,不会采摘第二次,要等到来年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到了农历八月份,茶园里的野草经历夏季疯长,开始变硬变老。这时候,需要给茶树人工除草,坚决杜绝使用除草剂,也不能喷洒农药,讲究的是纯天然。

  茶树也长出了不少蔓枝,要对树冠进行修剪。把减下来的的枝条落叶和杂草,全部堆积在茶树根部腐烂吸收,相当于施一次农家肥。庄稼人把农家肥看得金贵,大部分施与稻田、菜地,更不会给茶树浇灌化肥。经过修剪除草的茶树,经秋、冬季较长时期的休养生息,体内营养成分丰富。等来年第一声春雷响,茶树便开始萌芽生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保健,喝天然有机茶,农家自制的茶。家乡的茶叶销路也开始辐射周边城市。

  记得新世纪头几年,我还在老家工作的时候,有天老家堂叔用编织袋装了几十斤茶叶到我单位上,要我帮他推销。那时老家的茶叶还是默默无闻,没有多少人喝过,销路不畅。带到各办公室转一圈,只卖出一点。大家对本地茶不甚看重,放在办公桌上招待客人的,动辄是上千元的名茶。

  为了不让本家叔空手而归,我自己掏钱全部买下来,用来送亲朋好友。本家叔知道我睡眠有障碍,喝不了茶,不让买。我说这是替朋友买的,放心好了。那一年,走亲访友,我都会带上一包茶,送给他们。虽然觉得价格低廉,有点出不了手,但朋友们都欣然接受。

  近几年,社会风气有了很大好转,人际关系开始回归本真,回归纯粹。长期畏缩在角落里的家乡明前茶,因价格低廉品质上乘受到追捧。每年清明节后,明清茶开始上市,很多城里人开车前往购买。

  因为产量有限,有人开始人托人脸托脸,或者干脆打电话给我,要我家制茶的亲戚留一点给他们。我都乐意满足大家的要求,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有空闲的话,我还会把茶送到家。“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朋友还会亲自下厨,煮上一壶茶,一起品茶论茶。人生大事三杯酒,千秋功业一壶茶。

  “同志哥,请喝一杯茶呀!”当年招待红军的家乡明前茶,如今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