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说,生我的那个前夜,她做了个梦。梦到从即将收割的金黄麦田里逮到一只野兔,抱回了家。梦醒时的清晨,我足月出生,时于乙卯年八月中。
我是一个农家娃。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的田野里织进了我的童年故事,和永远挥之不去的深刻记忆。深刻的未必都美好,但是每每忆起,也会让一个走近中年的男人默默泪流。
儿时记忆多混沌,有断续、有片章、有闪影,但是能保留下来的,便一生难忘。上个世纪末,在我5岁之前,记忆最深刻的就是社员和生产队。因为,我家房子和院子与生产队的麦场一墙之隔。我从小就被冠名为“社员”,生产队偶尔给社员分一些蔬菜,都是按家里有几名社员来分配的。那时我弟还没出生,家里只有爸、妈和我3名社员。所以,每当生产队负责敲钟的陈老头在落日余晖中,爬上钟梯,挥舞着锤子把铁钟敲得响彻四方的时候,我便先于父母一步,抢先来到生产队的晾晒场上,领走我家3名社员应分配到的蔬菜。
生产队的麦场很大,面积约有两三个足球场大小,分为四区域。最北面是牲口棚。牲口棚不是一个简单的棚。它包括数间的牛棚、马棚、驴棚、骡子棚等。这里写了一个“等”,是因为我记不清了,好像还有“羊圈”和“牛马驴”的下崽儿专用的棚子。除了各种牲口的棚子之外,还有一长排的草料房,20来间的大车库,以及套车的工具棚子和两间“看牲口的、喂牲口的”人的管理用房。出了牲口棚这个场子,紧接着的南侧是一大排敞棚。“敞棚”应该算是一个专有名词了。生产队麦场里没有门窗的房子叫作“敞棚” 。“敞棚”是用于临时停放和存放麦场里经常使用的农机具和工具的,比如:脱粒机、扬场机、打垛机、粉碎机、大秤、草面机、抬杠、大板、竹杈、挑杈、刹筢、竹筢、背筐、大筛筐、小筛筐、抬筐、麻袋、口绳、撞板儿、平锨、簸箕、笤帚、扫帚、苫布等。“敞棚”的外面,和“敞棚”相连的是一整片的、大约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的水泥地面,这是麦场里的晾晒场(也称:晒场)。晾晒场的水泥地面并不平坦,而是做了几道屋脊状的缓坡,为的是晾晒粮食时,如突有阴雨天气,能快速地将粮食先推堆于晒场的脊顶,不至于被水冲淹。晾晒场的南侧是一整片的“土场”(也称:大场)。“土场”是黄土地面,面积非常宽大,是晾晒场的一至二倍。这里主要是庄稼收回来之后的放置区,脱粒之后秸秆的堆放区、晾晒区。“土场”易失火,在土场的周边,还设置了数个消防水池,水池边的场墙上有大字的消防标语。每年“麦秋”和“大秋”到来之前,土场都需要“杠场”。社员们将土场扫净,把生长的荒草拔去,用平锨铲土把被雨水冲刷得不平坦的场地填平,然后,套上小毛驴儿拉着石碾、石碌碡、铁碌碡一圈圈地碾压,直到平整、泛起光亮。
土场“杠”好了,泛起耀眼光亮,社员就要开始忙碌了,迎接丰收。
在京西农民的思维里,“秋”字,不仅仅表示秋天。秋,还有收获的意思。冬小麦是4月开始灌浆儿,5月份下旬黄梢儿,6月初开镰。割麦子时,一般都在6月5日前后,天气正炎热。然而,农民们把这个时段,称为“麦秋”。收麦子因此也称为“收秋”。9月中旬,棒子扬了花儿、落了穗儿,掰棒子、“钊”棒子、包棒子、晒棒子、耕地、筢地、插标、打畦、整地、播种冬小麦、蹲地、压麦子,这些活计总称为“大秋”。另外,还有“豆儿秋”,意思是收豆子的时节。在从前,农村人有句俗语:面条没捞到碗里,都不能叫丰收。因为不管是麦秋还是大秋,老天总是喜欢在收秋的时候下雨,有时把庄稼淋在田地里;有时把收回来的庄稼沦在麦场上;有时把脱粒下来的粮食濯在晒场;有时也不下雨,但是每天都阴着天,不出太阳。粮食晾晒不干,被捂得发了芽⋯⋯因此,农民在收秋时,要趁天气好的时候,抓紧干活儿,既不能误了收,也不能误了晒,更不能误了播种。数道工作程序都要在收秋的这几天内迅速完成,最终踏踏实实地实现颗粒归仓,这才能叫作“把面条捞到了碗里”。因此这一连串的繁重、迅速、紧张的收获过程,也被京西农民形象的叫作“抢秋”。记得我们生产队队长在麦秋之前给社员开动员会,他左手叉在腰间,右手高举过头额,还鼓动性、创造性地喊出过“战秋”这样形象的词语。
真是追忆抢秋泪双流啊!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1984年的春天,京西开始施行联产承包分地到户。我家分了4亩多的大田和一亩经济田。在那一年麦秋过后,我最爱的白皮儿烙饼才可以顿顿吃上,锅挑儿面、饺子、馒头、包子才可以想吃就有。家里地光景一天天好起来。但是种田依然是很累的,我有亲身体验。那年我才9周岁,便和父母一起下地种庄稼、收庄稼。我家种过麦子、棒子、大豆、红小豆、绿豆、白薯、花生、芝麻、高粱等作物。也就是在那时期我学会了田里所有的农活。小时候有段民谣:爷拾粪,爸务农,妈在田里种高粱,丢下个孩子没有看,光着屁股爬沟垄⋯⋯回想那些童年吃过的苦,真的感觉现在日子的甜,觉得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农民的好日子来之不易啊!
如今,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安居乐业,衣食富足。走到室外,放眼望去,花田如海,瓜果飘香。一条条田间小路,通往蔬菜基地,去往葡萄园,迂回农场参观游览⋯⋯所闻所见所感,无不让人感叹农业生产力的日渐强大,京郊农业现代化的巨大进步,中国农民幸福指数的大幅度提高。回眸往昔,农民在党的领导下,过上美好生活,我的眼睛为之湿润了不知多少遍。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