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农妇不简单 西红柿火遍朋友圈
时间: 来源:美好生活-中国农村网 作者:钱蕾 字号:【

  人家的菜园在地里,“老帽菜园”在网上。

  北京市密云区巨各庄镇后焦家坞村农民王晓云,头一次知道自己的“老帽菜园”火了,是两年前在密云城里的商场买东西,用微信支付的时候,售货员惊讶地看着她说:“您就是老帽菜园呀!我特别爱吃你家的原味西红柿,买过好几次呢。”来自陌生人的由衷赞美,让她确信自己这条电商之路走对了。

  就在这短短3年当中,“老帽”王晓云的生活发生了难以想象的改变。

  小摊贩之难

  四五年前,王晓云还是在密云沙河早市摆摊的小商贩,她的菜摊以出售西红柿为主,偶尔搭配少量时令蔬菜。

  20多年来,王晓云每天早晨四五点下地摘菜、装车,开上自己的小货车,赶着七八点钟顾客最多的时候准时摆出新鲜蔬菜。她家的西红柿个儿大、汁儿多、沙瓤儿,很受欢迎。好销路都是靠受苦换来的,露天摆摊风吹日晒自不必说,刮风下雨没有顾客,一天便没有收入。西红柿不禁搁,第二天不新鲜了更卖不动。有的顾客挑选太仔细,买走三个捏烂五个,有的讨价还价,买一斤饶上二两⋯⋯

  就这样一年到头365日奔波,一毛两毛一块两块的攒起来,全年能有两万多元进项,挣的都是辛苦钱。眼见着皮肤黑了,手掌糙了,比同龄人显老了,但是所有“老农民”不都这样吗?王晓云没有怨言,依然每天奔波在田间、路上。

  微时代之变

  2015年沙河早市装修调整,王晓云的摊位没有了。可大棚里的西红柿不等人,成熟的时间不赶紧采摘,只能等着腐烂。王晓云和爱人老于每天在棚里浇水、施肥、剪枝,心中再多不痛快也得按部就班地干活,上门收购的价格很低,狠狠心也卖掉吧,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好好的西红柿烂掉。

  后来,王晓云听说在“网上”也能卖菜,价格比收购价高不少,便寻思如何“入网”。

  当她得知区农业服务中心针对零基础的农民开办“电商培训班”,便第一时间报了名。在培训班上,老师一步步指导他们如何注册微信、怎么拍照发朋友圈、怎么向顾客介绍自己的农产品、怎么收付款⋯⋯

  已经47岁的王晓云也像年轻人一样投身网络空间,认真钻研起网络经营的门道。温室大棚里,薄皮多汁的西红柿被阳光照得格外通透,拿起手机拍上一张照片,写好一段文字,再往朋友圈里一发,这第一声“吆喝”便喊了出去。

  “第一笔在网上成交的生意,卖出去二斤西红柿。”王晓云笑着回忆起来:“后来加我好友的人越来越多,一个微信号5000名好友加满了,我又买了新手机继续加。”

  当生意在手机上就能完成,路边那个无法遮风挡雨的小摊位便不再重要。显然,王晓云抓住了“微”时代的机会,用手机加入了电商部落。

  新农人之勤

  后焦家坞村有种植西红柿的传统,但在农业服务中心的培训班上,王晓云渐渐认识到,以前的种植方法有些保守落后,跟不上时代了,亟待创新。

  经过认真考量,她决定听从农服技术员的建议,把以前种植的西红柿换掉,专注于两个品种:汉姆9号和原味1号。这两种西红柿硬度适中,可减少运输中的磕碰损坏,而且酸甜适度,汁多味浓,口感极好。

  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王晓云又学习了无土栽培技术,用基质取代土壤,减少了土传病害,也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再加上采用雄蜂授粉技术,以及对温度、湿度的合理控制,她的三个温室大棚里总是“红灯笼”盈满枝头。

  “朋友圈”中的好友越来越多,订单也源源不断,最多的时候一天就订出1000斤,今年春节期间更是收到来自东北、山西、深圳的订单,密云小山沟里的西红柿飞到了千里之外的年夜饭餐桌上。

  “密云的订单我都自己去送,北京市里要是订货多,我也开车给送上门,只要客户发个定位,我导航就去了。如果是外地,只能寄快递,我就一直跟踪订单,直到签收了,没有破损,我才放心。有的时候,人家跟我订货,我这里没有了,我就先说声对不起,这是礼貌,下回人家还愿意来。”

  说起订单、快递、定位、导航这些词,王晓云毫不陌生,显然玩转了各种实用APP,一改“老农民”的刻板印象。她说,种植、沟通、配送,每一个环节都是“电商培训班”教过的知识,只有学会了用好了,本事才算长在自己身上。

  塑品牌之形

  从价格上看,王晓云的西红柿并不占优势,但她有自己的理解。“以前我就是单纯种地,可现在不一样了,我是种地加经营,是新型农民了。我做的是品质和服务,不打价格战。”王晓云说这两三年来,自己的销量全靠品质和口碑,价格虽然不低,却包含了送货上门服务,而且保证“树熟”又新鲜,因此顾客络绎不绝,年轻姑娘、孕妇更是主力消费群。

  订单纷至沓来,收益持续增加,王晓云用两个手机拢拢账,算下来微信里一个4万、一个6万待提现,估摸着一年总收入超过了20万元。“当初注册微信的时候,我起名叫“老帽菜园”,因为咱就是个土老帽,没成想还真干对了,比摆摊时候能多挣10倍,搁以前我想都不敢想。”

  收入的巨变给王晓云带来了成就感和满足感,虽然接触的人多了、眼界开阔了,她却并不满足于当前,“土老帽”一直在使劲学“洋招”。这不,谈到“未来规划”,王晓云也头头是道:“现在大家都挺认我这个‘老帽菜园’的,我要去注册个商标,做出品牌,让城里人一想吃西红柿,就想到咱们密云有个老帽菜园。”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