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绘黑汉岭
时间: 来源:美好生活-中国农村网 作者:高文瑞 字号:【

  几年前就想去北京市延庆区黑汉岭,只因它的名字充满诱惑。想象中,山高路险,小路僻静,偶遇剪径,闪出一条黑脸大汉,以至心生恐惧。闻此地名,一人行走,另择他路,为求心安绕道而行。

  刚到村口,遇到了老人高振发正在路边休息。他70多岁,做过教师,当过乡干部,讲话不紧不慢,有条不紊。问起城堡,高振发说城墙还有残存,北墙较多,那边最高的大树,长在城西北角墙上。于是来到近前。城墙下草丛中,看到了长城碑牌,北京市文物局2016年立,上书“黑汉岭城堡”。黄土夯墙,四五米高,长长的墙体上,又高出一截,棱角分明,像是方墩,两处叠加,有十几米高。顶上长着一棵榆树,黄墙点缀绿色,煞是好看。高振发说:村里老人记得,城墙上曾建有墩台,而且每个城角上都有。城堡建在山坡上,是全村的制高点。

  沿北墙向东,城墙越来越矮,从两三米至不足1米,厚度不一,且断且续,与房屋交错在一起。走过150米后,便是进城的北门,自此向东,全是新建的房屋,没有了城墙,即使有也可能潜藏到村民的院落中了。前行来到村边,高振发指着脚下说:这里是城的东北角。城堡东西长四五百米,而南北要更长些,似乎应是个长方形,其实不然,城的西墙不是直的,而是尖的,外凸一角。所以城堡应该是不规则的四边形,或称五边形,形成五角,墩台也有五座。

  以前,北墙外有壕沟,南墙门外是城壕,当年为了作战,保护城堡安全而设。现在北门的壕沟填平,盖上房屋。南门外的城壕加以修整,注上水,如同一条小河,上面建有木桥,有了小桥流水的意思。村内临街一排排民房的山墙上涂成白色,上面绘出蓝色的图案,整齐统一。村里美化环境,有意打造着青花瓷的特色,有了江南水乡的韵味。

  向南走就是南城门,那里空旷,见不到城墙。高振发说:过去这里有城门洞,宽约4米,进深约7米。小时候残存的城墙跟西北角那个墙一样高,只是坡上地势高,西边成为高点。城堡四周都有墙,贯通一气,能在城墙上走一圈。城墙里外包砖。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村里人盖房、瓮窖、垒院墙,逐渐拆去了。现在南门已无,扩为南北大街,为进村的主要通道。

  城堡设有南北两门。村民张进山走过来插话:以前看到过城门,南门拆得要早,“文革”前就拆了。北门晚些,20世纪七八十年代村民盖房扩院拆的。他也近70岁,对村里的文化有兴趣,做过研究,正在写村史,记得真切。从现在的残存看,北城墙存得要多些,南城墙基本没有了,只在东南角残存着一小截旧墙,就像个小土堆,能看出是夯土。现在村里人也知道了保护古迹,这样一个不起眼的黄土堆也不再动了。

  高振发没再说话,向城里走。我们跟在后面。城堡的规模不小,不仅有南北主街,还有一条东西大街。这两条主要街道的两边,各有一条胡同,形成三纵三横的布局,甚是规整。街上不少房子院墙上用着城墙上的老砖。来到一处院门,他打开锁,进到院里,掀起放在地上的铁锅,露出砖窖口。他说:这就是地窖,冬天可以贮存蔬菜水果。院里有两处窖。村里瓮窖用的砖就是城上的。原来这是他的家,他就出生在这个院落。

  出门向西,一路上坡,不远便到了村外,满地庄稼。高振发指着最高的那棵榆树说:城西墙没在西北角和西南角的直线上。又向前走,看到了一段一人来高的残墙,这里是西墙,根据这段残墙分析,城堡西墙是尖的。至于为何如此,有什么风水讲究,便不得而知了。不过西面是山坡,修成尖形,起码可以使山上冲下的雨水,甚至是洪水,分向两边,护住城墙。

  张进山又说起古城:唐代这里就曾建有军寨,只是很小,为樊梨花的养马圈,后来改做兵营。至于村名为什么叫黑汉岭,村里人有几种解释:一种是说,樊梨花手下有一员大将,勇猛善战,在此把守,此人是黑脸的彪形大汉,所以得名。还有一种是说,这个地方以前叫黑河岭,后来河水断流,受缺水干旱条件所限,改名为黑汉岭。查阅志书,光绪《延庆州志》记有此地“且乏井泉”。“河、旱、汉”,三字音近,由“旱”字演变而来,有可能近于村名的本义。

  此地水源不多,偌大城堡,只有两口井,一在城内西北,一在南门外。井水不冲,能维持当时城里人吃水。遇到旱时,再把井向深处打,直至十七八丈,打一桶水要花费不少力气。村里种庄稼,靠天吃饭,没有多余井水。而这里的土质有特点,土层比较厚,能保存水分,经得住干旱。如果播下种,长出七八成的苗,就能保证全年收成。

  明代在这里建起城堡。光绪《延庆州志》中对城堡有描述:“嘉靖三十一年筑,隆庆四年砖包,周二里十丈六尺,高三丈五尺,南门一。”城墙确有10多米高。现在西北角的那段残墙近于原来高度。嘉靖三十一年(1552),延庆遭受北方游牧民族最为残酷的浩劫后,在此建造城堡。隆庆四年(1570)再包上砖,更为坚实。州志中记载只有一座南城门,与村里的现状有些出入。据村里80多岁老人回忆,村里人不愿意走北门,觉得走后门,风水不好,便摞起砖,外面抹上泥,给堵死了。人们一直认为只有一个南城门。1939年,这里下暴雨发洪水,冲掉泥后,露出了北城门的痕迹。这才知道,还有一个北门。这可能也是志书中记载为一门的原因。

  建造这座城堡还是用于军事防御,“北据关北口仅五里许,极冲之地”,地理位置极为险要。“四海治与周四海首尾相通,黑汉岭居中策应,实为东北锁钥也”,古人把这里称为东北方向的锁钥之地。再有,“黑汉岭堡在州城东八十里⋯⋯南距天寿山后,而堡东宁川墩为据守处”。天寿山之北,更为重要的任务是保护皇陵。因此,派驻军官,设“防守一员”,驻下重兵,“军丁三百一十五名,马一十四匹”。一个城堡能有300多人的军队,已然不算小数。

  这些军队不仅守护城堡,守住关口,还担有重任:“堡小事简,职君易称,然亦分管大边。”这里说的大边就是外长城,即东路边垣,分守着“边一十五里,大边墩台一十三座,大路墩台五座,当加意防守焉。”嘉靖二十七年(1548)、二十八年(1549)北方鞑靼俺答部大举入侵妫川,这一带惨遭浩劫,因而在嘉靖二十九年(1550)再筑路边垣,从九眼楼附近连接南山路边垣,转向西北而去。东路边垣中有众多城堡,如周四沟、刘斌堡等,黑汉岭也在其中。站在村里,能看到东面山梁上的边墙,还有连接起的墩台。

  城中古迹不多了。南北大街中心,村里人习惯称为庙台,过去是老爷庙旧址。城里还有城隍庙、娘娘庙、老母娘庙、泰山庙,村外有山神庙。现在都没有遗迹了。清末的《延庆州乡土志》只记述了两座,关帝庙和泰山庙,关帝庙即是老爷庙。志书中还记述了这里发生过的历史故事。义和团来过此地,八国联军烧过这里的房屋。光绪二十六年(1900)十四日,联军至周四沟东铺,该处乡民聚众设防自守,有教民误指为义和团,当时被击毙40余人。沿途焚烧黑汉岭、四海治民房甚多。当时有近千人被杀害,黑汉岭也遭受了劫难。

  黑汉岭过去是个大地界儿,村里有学校、粮库、供销社等。历史上就办过学校。乾隆《延庆州志》上记有:“宁卫东、终食屯、周四沟、黑汉岭、四海冶、靖安堡后亦建立社学。”能办社学的乡村,汇集了这一带的众多学子,传承着文脉。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为四海人民公社黑汉岭大队,1961年建黑汉岭公社,1983年改为黑汉岭乡,也曾有过辉煌,于1997年并入四海镇。

  西北角墙上那棵榆树是不是最古老?张进山说:村东南角有棵大柳树,已有百年历史。而村南的小山上有一棵松树,应有200年的历史,掉下的种子长出一片已成大树。村民又在周围栽种树苗,那里已成为松树林。两棵都挂有市级古树标牌。那棵松树形态特别,状如迎客松,小时候上学毕业,都要在树下照个合影,留下纪念。

  黑汉岭四周环山,山峰连绵。张进山说:这里的山像十条龙,称十龙聚首,头都对着村子,风水硬。没来得及仔细观察品味,却看到了房舍上绘出的青花图案。青花瓷,元代的最为珍贵,而今用于美化村里的环境,赞叹着新农村变化之大。这里满目青山,花海成片,已没有缺水现象,不会想起黑脸大汉,却能看到江南秀美。

  川剧中有变脸,变化之多,手法之快,令人难以置信,或许这也是新农村的特点。路上有游人也来参观城堡,深有感慨,飘过来一句情不自禁的话:古城若在,村里可不得了。这话道出了实情。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