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乡村文化 示范提升活力
时间: 来源:美好生活-中国农村网 作者:田野 字号:【

  中国的传统文化植根于乡土,所以乡村从来不缺乏文化,但如何挖掘和保护乡村文化资源,则任重而道远。本着“传承优秀乡村文化、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的目的,北京市委农工委继续大力开展文化示范村建设工作,计划培育出一批文化特色突出、内涵丰富的美丽乡村。去年年初,每个涉农区都推荐了1个特色突出、积极性高、区镇重点扶持的村报到市里,市艺术节指导委员会从中遴选出了3个作为市级文化试点村。在此基础上,市里将选派文化志愿者进村指导,对接社会力量给予支持,同时也将力所能及的给予一定的扶持,帮助其提升水平,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古北口村古韵文化

  在去年的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和中秋佳节之际,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古北口村启动了古韵文化活动。古北口村位于长城脚下、潮河之滨,是首都的东北大门。作为长城文化带上具有千年历史的著名古村落,古北口村有众多丰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致,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乡风、乡俗,引人穿越古今、陶醉其中。

  近年来,古北口村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富裕创新和谐美丽的新密云”的发展定位,凭借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以改善基础设施为突破,以发展休闲旅游为主线,以提升自然生态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破瓶颈、搞改革,带领村民开发旅游民宿,吸引了众多游客来到古北口村休闲度假。但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村党支部敏锐地发现,没有文化支撑的旅游没有特色,不能够吸引大批游客,留住他们,是不能持续发展的。而古北口村作为长城文化带上具有千年历史的著名古村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因此,古北口村迫切希望能够将自身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生态资源与旅游文化的开发结合起来,打造以长城文化带深刻内涵为引领的古韵民俗旅游项目。“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带动村民通过参与具有文化底蕴的演出活动,增加收入、提高乡风文明,推动千年古村的乡村振兴。

  古北口村村域内有保存完好的原生态自然风光,同时还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新农村建设以来,该村更加注重对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科学开发。如今,村容村貌整洁优美,村在林中、房在绿中、人在景中,构成了一幅和谐画卷,新近开发的民俗展览馆、满族小吃宴等,更是令人流连忘返。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是历史留给古北口的财富,也为系列文化表演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从古御道和古城墙中提炼出古代长城边塞的情景,以戚继光戍边为戏核,进行明代军事文化表演;从古戏台中提炼出戏曲演出情景,以京剧装扮过程为戏核,进行京剧服装、化妆、表演的集中展示;从药王庙中提炼出边塞药膳制作情景,进行药膳制作表演;从宫灯制作技艺提炼出宫灯表演情景;从边塞农业生产提炼出乐作表演。将以上素材根据框架、脉络、内容、情绪、节奏、色彩等需要选取、提炼、升华、有机连缀,成为不同演出场地的情景演出。

  古北口村古韵文化活动包括古北口村原创古韵文化表演《千秋古北口》和古风动漫展演。原创古韵文化表演《千秋古北口》由北京市委农工委宣教中心、密云区文化委员会及密云区古北口镇党委、密云区古北口镇镇政府共同主办,是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系列活动之一,也是北京市第29届农民艺术节特色文化试点村建设活动之一。表演以“体验千年古北口,品味时代新乡村”为主题,将古北口人民对长城的守护、对乡土的热爱、对乡愁的理解、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一一展现,在培育提升村民文化素质的同时,增强村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让村民成为节日的主人,感受节日的快乐。

  这场文化表演充分调动了古北口村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演员团队全部由古北口村村民组成,村民演员的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经过导演团队与村民们短短一个月的排练、磨合,村民从最开始的听不懂韵律、分不清鼓点,到现在跟随着音乐自己就能完成一整场演出,导演团队和参与表演的村民们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艰辛。村民们也渐渐爱上了每天跟着音乐排练、表演的生活。他们还说:“开始练习之前,我都不知道左右,现在我都能熟练表演了,虽然有点累,感到很自豪!”

  上口村美食“打擂”

  2018年9月28日,在初秋的阳光里,十三陵镇上口村的广场上却热闹非凡。在喜庆欢快的秧歌表演中,以“提升上口美食品牌、赢得大众美誉口碑”为主题的农家美食大赛正式拉开了帷幕,15位高手带着自己的拿手绝活上台比拼。此次美食比赛共分为特色小吃、特色菜品以及农家特色菜三个环节。随着主持人的一声令下,选手们便忙碌开了,洗菜、切丝、上屉、摆盘⋯⋯

  随着北京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北京市委农工委宣教中心在昌平区农委的助力下,启动2018年度北京文化试点村昌平区十三陵镇上口村建设项目,根据其文化传承、产业特点进行挖掘和加工,帮助村里打造特色美食文化,提升民俗接待能力,助推上口村旅游休闲产业发展,从而带动村民增收、共同致富。

  依托上口村民俗美食特色及优势,挖掘上口村民俗特色饮食文化,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加强旅游接待农户的服务质量与营销宣传,带动昌平区十三陵镇上口村村民收入。同时,让村民参与其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增强凝聚力和荣誉感,促进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形成。再者,通过试点示范,启发带动更多的乡村开展特色文化建设,以达到“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的要求。

  这里最有名的是上口村的特色小吃“驴打滚”。据传,东汉初年大将马武看到毛驴在地上打滚,突发奇想将粘窝头沾上黄豆粉给士兵吃,后来便演变成了如今的驴打滚。高粱米或者黄米碾面作皮,以红糖或豆沙作芯料,裹上炒香的黄豆面,既考究又美味的驴打滚便做好了。上口村的驴打滚既保留了原始的口感,又根据人们的需求不断改良,将传统的驴打滚改革成为精致小巧的模样,方便人们更好地品尝美食。随后登场的是上口村农家宴中的大菜——马武扣肉。颜色红润、香味浓郁、菜形整齐、咸甜适中的扣肉一经亮相,就深深吸引住了众人的目光,同时也挑动着人们的味觉。在第三个比拼环节中,选手们都拿出了看家本领。清脆爽口的腌泡菜、色泽金黄的炸丸子、香辣鲜咸的剁椒鱼头、酸甜可口的烧鸡翅⋯⋯一道道美食逐一登场亮相。7位评委分别从色、香、味、形以及营养搭配等多个方面逐一对各道美食进行评比打分,最终评选出了最优美食。在美食节举办之前,由负责承办北京市农民艺术节系列活动的市委农工委宣教中心举办了昌平区十三陵镇上口村农家菜大赛赛前厨艺提升培训。

  此次农家美食大赛是首届“农民丰收节”全国系列活动、北京市第二十九届农民艺术节的活动之一。此次活动根据上口村民俗旅游发展需要,为上口村民俗户量身打造,将文化示范村建设与上口村特色民俗饮食文化品牌的建设紧密结合,力求在提升村民的精神面貌、加强上口村民俗接待户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发展精品民俗餐饮,打响“上口驴打滚”农家乐品牌,助推乡村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上口村民俗旅游的提档升级,带动村民的经济发展,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苏家坨“小年”热闹多

  又是一年小年俗,柳林村里忙碌碌;你包饺子我和面,邻里团结贺新年。1月28日,2019年海淀区小年俗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启动仪式在镇柳林村弗莱农庄举办。农庄内挂上喜庆的红灯笼和象征幸福吉祥的中国结,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小年俗活动经过9年的不断完善已逐步形成了苏家坨镇乃至海淀区的品牌性活动,此次活动以“展风采坚定文化自信 赏民俗传承中华文脉”为主题,突出传统文化魅力,展现地区民俗风采,烘托浓厚的新春氛围。

  活动中,海淀区、苏家坨镇的领导向村民代表及老党员代表赠送了象征吉祥安康的福字,向柳林村委会赠送了国画作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单位为村民们送来了文化用品、农业科技用品以及卫生保健、科普宣传和普法教育、体育健身方面的图书,让柳林村百姓在新春来临之际享受到一份“精神大餐”。

  “小年”当然离不开饺子。此次海淀区小年俗活动的主角也是村民们包出的各式各样的饺子。据悉,苏家坨镇柳林村村民及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们从1月24日起,就开始为即将举办的小年俗活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几百名村民自带厨具汇集到活动场地,一同为小年俗活动准备饺子。大家一起包饺子、煮饺子、品饺子,有摘菜洗菜的、有切馅儿的,有和面的,有擀皮儿的,还有捏饺子的,好不热闹!在喜庆的氛围中感受年的味道。听村委会的工作人员说,今年,为保障小年俗活动顺利开展,村委会购买了面粉2000斤、猪肉1000斤、蔬菜1500斤,包出饺子近10万个,保证到场的宾客都能吃到好吃的、充满年味的、幸福的饺子。除了千人饺子宴这一大特色,村里还专门邀请来了民俗专家讲解小年及新春文化。

  乡村振兴,文化是灵魂,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弘扬。重视基层农村文化建设,让文化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能够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素养,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