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和乡下的红色多起来,年就要来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年纪的原因,总怀念儿时在乡下过年,总觉得乡下人比城里人把年节看得更重一些。在农村,过年是一年当中的头等大事,这个年过得好不好,是关系到来年一年运气的事,年过得好,来年顺顺利利,年过得不好,便失了好兆头,心里总不欢快。
每每刚到腊月初一,村里的老辈人就盘算起过节的事宜来,年下要买几斤猪肉,几斤羊肉,几条鱼,要买几挂鞭炮,几张福字,几副对联和年画。尤其是奶奶还在的时候,每到年末,她总一面感慨光阴如梭,一面盘算着要做多少豆腐,要杀几只母鸡,要蒸几锅馒头和豆包,还要有她老人家喜欢的假花和年画。记忆中老家的墙上花花绿绿的,上面贴着大美人和大胖小子、荷花仙子、神话故事等年画。奶奶最爱大鲤鱼的,一条硕大的鲤鱼上,骑着一个白白嫩嫩的胖娃娃,或是一对童男女各骑一条大鱼,穿着大红肚兜,头顶金元宝,手拿玉如意,笑得欢欢喜喜,象征着吉庆有余。而我总吵着要画着美女的年画,尤其是仙女。小时候家里有一张荷花仙女的年画,上面是一个美丽的女子手托着花篮,脚踏着莲花,仙气逼人,美妙多姿。
每到年根,总要吃粥,瓜粥,杏仁粥,腊八粥。听奶奶说,过去家里穷,男人在春夏秋打零工,干活种地,冬天闲了,不出苦力活,为了省粮食,就熬粥吃。我常常想这也是一种天道吧,是上天怜悯穷人的一种方式,农村人日子苦,过得清贫,却最养生。粥在秋冬喝是最补身体的,冬天讲究冬藏,喝粥最是补气血。那时候的庄稼人身体都很硬朗,我有一个远房的大姨夫,70多岁还能搬石头垒大坝,上山挖药材。我最爱喝南瓜粥,小时候看着地里那一个个长得又圆又扁的金黄大南瓜,就特别喜欢。还有一种金黄的长倭瓜,就像是大黄锤子挂在茂密的架上,也十分匀称好看。在农村,金黄是一种喜悦,是一种收获,更是一个季节。城里人一年到头的收入是花花绿绿的钱,而庄稼人一年到头的收入就是金色。那堆满院子、挂满房梁金灿灿的玉米,那堆放在屋里一角的焦黄的大倭瓜,那一袋儿袋儿金黄色的麦子,那黄灿灿的柿子,一个个码放在窗台上,那一兜兜黄米面的黏团子、黏豆包。秋天村子里的人推着一车谷物去临村,将金黄的玉米磨成大棒米,或是细的玉米面,麦子被磨成微微发黑的面粉,黄豆磨成豆面,高粱磨成黏面,一袋袋放在红板柜里。看着满满两大柜粮食,心里有着说不出的踏实。3口人,一年3袋面,1袋米,再加上杂粮,就差不多了。过年前后,熬点大棒米粥,再蒸几大锅味道甘甜的大碱馒头,在灶膛上的大锅里用五花肉炒点自家种的白菜,真让人知足。春节的馒头是要用红色的颜料点出梅花点的,先供奉祖先,然后再自己吃。村里会做豆腐的人家很多,早些年,奶奶每年都要做几屉,把自家种的或是买来的豆子,磨成豆浆,在大锅里煮开,再倒入大缸里,点几滴盐卤,凝固以后再放在垫着麻布的大筐里,热腾腾的豆腐就做出来了。奶奶做的豆腐很香,村里的人都来家里要上一二斤,虽然家里很穷,但是奶奶从不计较。记忆中奶奶做什么都很香,自从奶奶年纪大了,不再做了,我就再也没有吃过像那样好吃的豆腐了。在农村,进了腊月是要炒一些倭瓜籽、花生的。那些从倭瓜里抠出来的瓜子,晾一个多月,圆圆鼓鼓,白白净净,点一小把儿柴火往大锅里一扔,炒成深黄微糊,吃起来特别香。炒好的瓜子和花生,放在大笸箩里,供家里人年前年后享用。
热腾腾的菜,热腾腾的饭,热腾腾的炕,红红火火的鞭炮,红红火火的年画,红红火火的春联,村里人都欢喜起来,那些猫狗也叫得欢起来,就连烟囱里的烟仿佛都冒得冲起来。孩子们大都放了假,在村子里跑起来、闹起来。清晨傍晚会时不时传来几声小鞭炮的声音,清脆而响亮。
过年的炕是一年到头最热的时候,每天都烫屁股,烫得筋骨都酥了,烫得人踏实,幸福。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睡炕比睡床更让人觉得踏实。炕让人觉得踏实的是那厚厚的土地,春天人们把种子播种到土地上,怀着对果实的期许和对大地的敬畏,对山、对水的敬畏,对上天的敬畏,虔诚地祈求风调雨顺,得以丰收,那是人类最原始的希望和期冀,它实实在在,真真切切,是人类得以生存的根本。那时候,衣食无忧就是大多数农村百姓最大的愿望,那时候的人们没有现在这么高的物质追求和享受,人们不知道什么叫豪宅,不知道什么叫豪车,不知道什么叫奢饰品,只知道青砖灰瓦,养牛养马,缝衣做鞋,勤俭持家。那时候的人们总是很期待过年,一年到头了,一家人和和美美在一起有说不完的知心话。我总想如果日子能停留在那样的节日里该多好,丰衣足食,和和美美,没有忧愁,没有烦恼,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都在,多好。可是节总是要过完的,人们又要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和艰难的生活当中去了,但你也不必叹息,不是还有来年吗?这一年的结束不正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吗?对啊,来年,来年一定会更好,因为一年会比一年好。所以去努力吧,只有努力,我们才能追上光阴的尾巴,和它并肩同行,创造属于每个人的不同的生活,收获属于每个人的不同的硕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