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寒冬,阳光煦暖。红古川农田里满是庄户人家辛勤劳作的身影。星罗棋布的日光温室里,种植着“新奇特”蔬菜,展开差异化竞争。这是红古区发展田园综合体、推动乡村振兴的新景象。
10年前,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河嘴村村民薛守成与千万红古人一样,田间种菜,一年的收入温饱无忧,但是发家难。这位爱开动脑筋的庄稼汉建起温棚种植西瓜、甜瓜、草莓,收入是种菜的好几倍。尝到了甜头的老薛摸索种植木瓜、雪桃等“新奇特”产品,引来游客田埂游,参与农事体验。采摘活动把没有游玩去处的城里人吸引到了乡下,将农田经济链条延伸到了营销终端。老薛说,“田园综合体”建设是农田精细发展的必然选择。
创意农业吸引游客到田间
红古区着力在做强做大精品农业上持续发力。红古区委书记武和谦介绍说,该区制定规划,以全面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和“甘肃有机农业生态谷”为重点和抓手,努力实现全区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
在红古区花庄镇农民祁万海的温棚里,我们惊奇地发现无花果的生长信息全在手机里。祁万海说:“即使消费者在北京,也能够看见无花果在这边的生长动态。”
老祁利用农业众筹新思路,把虚拟的QQ开心农场、开心牧场变成现实,让每个认筹的用户能用手机种地。每个智能温室中的作物生长记录表与作物溯源管家系统相连接,用户可以通过实时画面观看到自己所购买或认筹的农副产品从播种、生长、采摘、农残检测、包装到配送的全过程,可以实时查询追溯作物生长的各个环节,享受“都市农夫”的乐趣,玩得开心,吃得更放心。
假日体验打造休闲目的地
红古区的名胜古迹少,旅游资源相对匮乏,怎么办?
区长李荣说,谋求产业复合发展。近年来,红古区在旅游上面动脑筋,下功夫,克服了传统景点稀少的短板,衔接起了符合自身发展的产业链条。去年,红古区瞄准农业基础底子厚的山台地,着力创建旅游产业硬设施,为旅游产业快速融合发展“踩油门”。
红古区先后引进推广新技术50余项、新品种100多个,已发展苹果、西甜瓜类、草莓、梨、桃、葡萄、杏、樱桃、木瓜、无花果等优质果品种植面积1万余亩,发展核桃种植面积1万余亩、玫瑰种植面积1000亩。如今的红古区果香花香遍地芬芳。
富民产业做后盾,在这一片土地上,假日体验的游客愈来愈多,红古区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增长迅猛,顺利跻身为兰州市民近郊游的目的地。
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增收
红古区坚持多业并举、多轮驱动,先后成功组织实施了“双千万元”“双业贷款”等一系列扶持政策,鑫源有机农业、绿源蔬菜储运、伊利乳品加工等17家农产品生产、储运、加工企业在红古区落地生根,新发展龙头企业10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25家,省市区级示范社32家,建成区级示范家庭农场5个,引进大型肉制品冷链加工企业1家,带动农户12000余户,占全区农户总数的85.7%以上。
以精细蔬菜、优质果品、高效养殖、牧草花卉、农副产品“储藏、运输、加工”为一体的农业产业体系,在生态种植、产品加工、综合服务、技术培训、休闲观光等环节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村民有的进了工厂当上了手不沾泥的工人,有的自己创业当上了小老板⋯⋯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村的发展,带动了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就业。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